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58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包括上主板,上主板右端上表面开设有传感口,传感口内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底板,传感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器,传感底板上端搭接有受力板,上主板左端上表面卡接有碰撞仓,碰撞仓内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气气囊,充气气囊上侧卡接有气囊盖板,可以实现通过受力板与传感器感应车辆正面碰撞以及大车底盘对车辆造成的压力,控制电机转轴与支撑骨架以及上主板转动,覆盖在挡风玻璃前端,对驾驶室形成保护,同时,突刺环形变扎破反应球,形成二氧化碳使充气气囊膨胀,进一步降低碰撞以及大车底板挤压造成的伤害。低碰撞以及大车底板挤压造成的伤害。低碰撞以及大车底板挤压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引擎盖是采用橡胶发泡棉和铝箔材料制造而成,在降低发动机噪音的时候,能够同时隔离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保护引擎盖表面上的漆面,防止老化,通过引擎盖外形可有效调整空气相对汽车运动时的流动方向和对车产生的阻碍力作用,减小气流对车的影响,引擎盖下,都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电路、油路、刹车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等,对车辆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引擎盖强度和构造,可充分防止冲击、腐蚀、雨水、及电干扰等不利影响,充分保护车辆的正常工作,现在,引擎盖大多数向轻量化发展,减轻重量,不仅能够减低车辆行驶的耗油量,同时也能够降低车辆碰撞时需要散去的综合动量。
[0003]但是,随着机动车的日益增多,车祸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小车与大车碰撞中,小车容易被卷入大车车底,更容易发生重大事故,普通的轻量化引擎盖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碰撞动量散失值,但是对于大型事故的保护还不够到位,同时,轻量化引擎盖在车祸中还容易对驾驶室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可以实现通过受力板与传感器感应车辆正面碰撞以及大车底盘对车辆造成的压力,控制电机转轴与支撑骨架以及上主板转动,覆盖在挡风玻璃前端,对驾驶室形成保护,同时,突刺环形变扎破反应球,形成二氧化碳使充气气囊膨胀,进一步降低碰撞以及大车底板挤压造成的伤害。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包括上主板,所述上主板右端上表面开设有传感口,所述传感口内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底板,所述传感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底板上端搭接有受力板,所述上主板左端上表面卡接有碰撞仓,所述碰撞仓内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上侧卡接有气囊盖板,所述上主板外端下表面铆接有多个固定端头,所述固定端头外端铆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前后两端下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电卡扣,所述支撑骨架右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前后两侧左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右端下表面开设有卡接口,所述转动杆左端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中端外表面转动卡接有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左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底座,所述缓冲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通过受力板与传感器感应车辆正面碰撞以及大车底盘对车辆造成的压力,控制电机转轴与支撑骨架以及上主板转动,覆盖在挡风玻璃前端,对驾驶室形成保护,同时,突刺环形变扎破反应球,形成二氧化碳使充气气囊膨胀,进一步降低碰撞以及大车底板挤压造成的伤害。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轻量化引擎盖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通过3D打印机将上主板外轮廓打印出来,形成上主板模胚;
[0011]步骤二:将上主板模胚加热,通过锻压预制出传感口与碰撞仓卡接口以及固定端头接口槽;
[0012]步骤三:在上主板上表面覆盖上金属薄膜,并进行喷漆处理;
[0013]步骤四:将原料通过液态金属注塑成型技术分别制成支撑骨架上部与支撑骨架下部,再通过无缝焊接将上下两部组装起来。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主板外端固定连接有弹性胶圈,且上主板由炭纤维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降低总重。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板与传感口卡接,且受力板材质为橡胶。
[0016]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由碰撞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组成,且传感器与电卡扣、转动杆以及电机转轴均电性连接,能够在碰撞时及时让电卡扣、转动杆以及电机转轴作出反应。
[0017]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盖板与碰撞仓上端卡接,且气囊盖板使用PVC材质,防止阻碍充气气囊的膨胀。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内端呈镂空状结构,且支撑骨架为铝合金材质,能够有效降低支撑骨架的重量。
[001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内部开设有多个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部填充有反应球。
[0020]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球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且反应腔外端固定连接有突刺环,能够保证及时产生二氧化碳。
[0021]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气囊下端固定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下端与反应腔上端固定连接,方便二氧化碳的输送。
[0022]3.有益效果
[00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1)本方案通过受力板与传感器感应车辆正面碰撞以及大车底盘对车辆造成的压力,控制电机转轴与支撑骨架以及上主板转动,覆盖在挡风玻璃前端,对驾驶室形成保护,同时,突刺环形变扎破反应球,形成二氧化碳使充气气囊膨胀,进一步降低碰撞以及大车底板挤压造成的伤害。
[0025](2)上主板外端固定连接有弹性胶圈,且上主板由炭纤维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降低总重。
[0026](3)传感器由碰撞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组成,且传感器与电卡扣、转动杆以及电机转轴均电性连接,能够在碰撞时及时让电卡扣、转动杆以及电机转轴作出反应。
[0027](4)气囊盖板与碰撞仓上端卡接,且气囊盖板使用PVC材质,防止阻碍充气气囊的膨胀。
[0028](5)支撑骨架内端呈镂空状结构,且支撑骨架为铝合金材质,能够有效降低支撑骨架的重量。
[0029](6)反应球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且反应腔外端固定连接有突刺
环,能够保证及时产生二氧化碳。
[0030](7)充气气囊下端固定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下端与反应腔上端固定连接,方便二氧化碳的输送。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外观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启状态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碰撞防护状态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卡扣转动状态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腔内部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38]图中标号说明:
[0039]1上主板、2弹性胶圈、3传感口、4传感底板、5传感器、6受力板、7碰撞仓、8充气气囊、9充气管、10气囊盖板、11固定端头、12连接圈、13支撑骨架、14反应腔、15反应球、16突刺环、17电卡扣、18固定圈、19转动杆、20卡接口、21电机转轴、22转动体、23缓冲底座、24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包括上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板(1)右端上表面开设有传感口(3),所述传感口(3)内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底板(4),所述传感底板(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传感器(5),所述传感底板(4)上端搭接有受力板(6),所述上主板(1)左端上表面卡接有碰撞仓(7),所述碰撞仓(7)内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气气囊(8),所述充气气囊(8)上侧卡接有气囊盖板(10),所述上主板(1)外端下表面铆接有多个固定端头(11),所述固定端头(11)外端铆接有连接圈(12),所述连接圈(12)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骨架(13),所述支撑骨架(13)前后两端下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电卡扣(17),所述支撑骨架(13)右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18),所述固定圈(18)前后两侧左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9),所述转动杆(19)右端下表面开设有卡接口(20),所述转动杆(19)左端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转轴(21),所述电机转轴(21)中端外表面转动卡接有转动体(22),所述转动体(22)左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底座(23),所述缓冲底座(23)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引擎盖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3D打印机将上主板(1)外轮廓打印出来,形成上主板(1)模胚;步骤二:将上主板(1)模胚加热,通过锻压预制出传感口(3)与碰撞仓(7)卡接口以及固定端头(11)接口槽;步骤三:在上主板(1)上表面覆盖上金属薄膜,并进行喷漆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静廖海波周贻凡朱将豪邓远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合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