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17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针对现有的尾门内板安装在车体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影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尾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粘接处,所述尾门内板尾部的中端设置有第二粘接处,所述尾门内板上设置有多个胶道,所述尾门内板的一侧设置有铰链安装板,本技术方案的尾门内板在压制产品时,可以直接预埋螺母,脱模方便,同时铰链及气弹簧(附中为画出)安装位置均不需要受力,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方便尾门内板与其他零部件相粘接,达到胶厚均匀,不会出现零件尺寸粘接偏差及溢胶等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现有技术方案目前市场上乘用车所用尾门主要为钣金结构,其与装配件或车身连接点可通过钣金开孔及背面焊接螺母实现。为达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尾门内板选用SMC材料。但采用SMC尾门内板的技术方案,在压制产品时,因为螺栓方向不一致,不能直接预埋螺母,否则无法脱模,同时铰链及气弹簧等安装位置需要受力,需满足一定的强度,同时SMC尾门内板与其他零部件相连时多采用粘接的方式,在胶合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精度不够高及零件胶厚不易于控制,容易造成胶厚不均匀,导致零件尺寸偏差及溢胶等不良情况,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尾门内板安装在车体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影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内板尾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粘接处,所述尾门内板尾部的中端设置有第二粘接处,所述尾门内板上设置有多个胶道,所述尾门内板的一侧设置有铰链安装板,所述铰链安装板上开设有两个抽芯铆钉孔和两个焊接螺母孔,所述抽芯铆钉孔上设置有铆钉,且尾门内板通过铆钉和铰链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车体和尾门内板上设置有同一个铰链,所述焊接螺母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且铰链的一端通过螺栓和铰链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铰链的另一侧和车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尾门内板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所述车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球,且定位球和安装槽固定卡合。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转动板,所述弧形转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复位弹簧,且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和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转动板内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定位球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卡槽,且两个卡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和两个弧形卡槽相卡合,当将车体和尾门内板固定连接时,将定位球向两个弧形转动板的中间位置进行移动,定位球移动时可以压动两个弧形转动板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进行移动,进而会压缩第一复位弹簧,当移动到卡块和弧形卡槽相卡合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复位弹力下可以使得卡块和弧形卡槽卡装的更紧密,进而使得车体和尾门内板固定的更紧固。优选的,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两个竖板,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转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槽,且竖板贯穿相对应的限位槽并延伸至限位板的顶部,所述竖板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复位弹簧,且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块,挡块的一端位于限位槽的一侧,当将定位球插入两个弧形转动板之间时,不仅会使卡块和弧形卡槽相卡装,而且还可以使得挡块移动到限位板的顶部,同时在挡块和定位球的作用下,便可以对车体和尾门内板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和限位板相适配,利用弧形槽可以使得两个弧形转动板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进行转动时,限位板可以有移动的空间,进而不会对弧形转动板的行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优选的,所述挡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位于滑动槽内并和滑动槽滑动连接,利用滑动板可以对挡块进行滑动限位。本技术中,利用铆钉通过抽芯铆钉过孔将铰链安装板与尾门内板固定相连,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焊接螺母过孔上,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操作简单。本技术中,传统的尾门内板与其他零部件粘结时,胶水沿着胶道涂抹不易控制胶量,现设计第一粘结处和第二粘结处用来进行粘接限位,第一粘接处类似于凸台,分布在尾门内板的上端,第二粘接结构为凸起的小圆柱,分布在尾门内板中端,因而大大方便尾门内板与其他零部件粘结。本技术中,当车体和尾门内板进行固定连接时,此时将定位球向两个弧形转动板的中间位置进行移动,当移动到卡块和弧形卡槽相卡合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复位弹力下可以使得卡块和弧形卡槽卡装的更紧密,同时当将定位球插入两个弧形转动板之间时,还可以使得挡块移动到限位板的顶部,在挡块和定位球的作用下,便可以对车体和尾门内板固定的更紧固。本技术中尾门内板选用SMC材料,本技术方案的尾门内板在压制产品时,可以直接预埋螺母,脱模方便,同时铰链及气弹簧(附图中未画出)安装位置均不需要受力,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方便尾门内板与其他零部件相粘接,达到胶厚均匀,不会出现零件尺寸粘接偏差及溢胶等不良情况,提高了产品功能及外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的车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的车体和尾门内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的铰链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第一粘结处、3第二粘结处、4铰链安装板、5抽芯铆钉孔、6焊接螺母孔、7尾门内板、8铆钉、9螺栓、10铰链、11安装槽、12第一复位弹簧、13弧形转动板、14定位球、15弧形卡槽、16卡块、17限位板、18限位槽、19竖板、20第二复位弹簧、21挡块、22胶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4,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置有尾门内板7,尾门内板7尾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粘接处2,尾门内板7尾部的中端设置有第二粘接处3,尾门内板7上设置有多个胶道23,尾门内板7的一侧设置有铰链安装板4,铰链安装板4上开设有两个抽芯铆钉孔5和两个焊接螺母孔6,抽芯铆钉孔5上设置有铆钉8,且尾门内板7通过铆钉8和铰链安装板4固定连接,车体1和尾门内板7上设置有同一个铰链10,焊接螺母孔6上螺纹连接有螺栓9,且铰链10的一端通过螺栓9和铰链安装板4固定连接,铰链10的另一侧和车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尾门内板7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11,车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球14,且定位球14和安装槽11固定卡合。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转动板13,弧形转动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复位弹簧12,且第一复位弹簧12的另一端和安装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尾门内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7)尾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粘接处(2),所述尾门内板(7)尾部的中端设置有第二粘接处(3),所述尾门内板(7)上设置有多个胶道(23),所述尾门内板(7)的一侧设置有铰链安装板(4),所述铰链安装板(4)上开设有两个抽芯铆钉孔(5)和两个焊接螺母孔(6),所述抽芯铆钉孔(5)上设置有铆钉(8),且尾门内板(7)通过铆钉(8)和铰链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和尾门内板(7)上设置有同一个铰链(10),所述焊接螺母孔(6)上螺纹连接有螺栓(9),且铰链(10)的一端通过螺栓(9)和铰链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铰链(10)的另一侧和车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尾门内板(7)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11),所述车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球(14),且定位球(14)和安装槽(11)固定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尾门内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7)尾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粘接处(2),所述尾门内板(7)尾部的中端设置有第二粘接处(3),所述尾门内板(7)上设置有多个胶道(23),所述尾门内板(7)的一侧设置有铰链安装板(4),所述铰链安装板(4)上开设有两个抽芯铆钉孔(5)和两个焊接螺母孔(6),所述抽芯铆钉孔(5)上设置有铆钉(8),且尾门内板(7)通过铆钉(8)和铰链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和尾门内板(7)上设置有同一个铰链(10),所述焊接螺母孔(6)上螺纹连接有螺栓(9),且铰链(10)的一端通过螺栓(9)和铰链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铰链(10)的另一侧和车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尾门内板(7)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槽(11),所述车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球(14),且定位球(14)和安装槽(11)固定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SMC尾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的顶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转动板(13),所述弧形转动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复位弹簧(12),且第一复位弹簧(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潇肖洒林静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合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