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865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属于汽车制造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板和外板,其中,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内板本体在与车身铰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铰链加强钣金,内板本体在与气撑杆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气撑杆加强钣金,内板本体在安装锁的位置处设置有锁加强钣金,内板本体、铰链加强钣金、气撑杆加强钣金和锁加强钣金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外板为各自通过注塑成型的分体式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可提高内板强度,使得内板不易变形,从而有效提高内板的性能,同时,可减少后尾门内板的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另外,解决了因后尾门外板的造型较为复杂而导致其无法脱模的难题,从而使得后尾门外板的造型不受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后尾门包括外板和内板,其中,后尾门内板考虑到轻量化需求,一般通过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但不满足强度需求,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一般通过塑料件与钣金的组装方式来满足强度需求,即螺栓穿过钣金安装孔固定到塑料件上,这样存在两大缺点:一是装配工序多,注塑后内板先装入螺母,再用螺栓穿过钣金安装孔紧固到塑料件上,组装步骤多,影响生产节拍,增加生产成本;二是当钣金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紧固到塑料件上,因结构原因,钣金与塑料件不完全贴合,应力主要集中在螺栓紧固的位置,产品性能及钣金寿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造成质量损失,成本增加;后尾门外板考虑到轻量化需求,一般通过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因部分塑料后尾门外板外型的造型较为复杂,导致注塑成型的塑料后尾门外板无法脱模,使得塑料后尾门外板不可能做成比较复杂的结构,从而限制了塑料后尾门外板的造型。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后尾门内板的组装存在装配工序多,且强度低、易变形,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1)和与内板(1)通过结构胶粘接的外板(2),其中,所述内板(1)包括内板本体(11),所述内板本体(11)在与车身铰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铰链加强钣金(111),所述内板本体(11)在与气撑杆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气撑杆加强钣金(113),所述内板本体(11)在安装锁的位置处设置有锁加强钣金(112),所述内板本体(11)、铰链加强钣金(111)、气撑杆加强钣金(113)和锁加强钣金(112)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所述外板(2)为各自通过注塑成型的分体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1)和与内板(1)通过结构胶粘接的外板(2),其中,所述内板(1)包括内板本体(11),所述内板本体(11)在与车身铰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铰链加强钣金(111),所述内板本体(11)在与气撑杆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气撑杆加强钣金(113),所述内板本体(11)在安装锁的位置处设置有锁加强钣金(112),所述内板本体(11)、铰链加强钣金(111)、气撑杆加强钣金(113)和锁加强钣金(112)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所述外板(2)为各自通过注塑成型的分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包括外板上部(21)和位于外板上部(21)下方的外板下部(22),所述外板上部(21)与外板下部(22)保持一定间距粘接在内板(1)上以将内板(1)部分裸露在外,部分裸露在外的内板(1)处设置有可将其完全遮挡住的后尾门玻璃,所述后尾门玻璃通过结构胶分别与内板(1)、外板上部(21)和外板下部(22)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上部(21)的两端均向下延伸形成定位部Ⅰ,所述定位部Ⅰ上设置有供后尾门玻璃定位的玻璃定位孔Ⅰ(211),所述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群夏桂琴孟祥磊罗昊吴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