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盖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01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盖内板,旨在提供一种达到五星行人保护得分、抗凹性能优秀的汽车前盖内板。它包括内板主骨架和若干抗凹加强筋,所述内板主骨架中部镂空,抗凹加强筋布置在内板主骨架中部的空隙中,抗凹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这两条加强筋左右对称布置且形成倒V型结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横向布置且向下凹的弧状加强筋,弧状加强筋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的中部和第二加强筋的中部连接,弧状加强筋中部的正下方设有与内板主骨架连接且竖直布置的第三加强筋。内板中设置这样构型的加强筋,既保证在行人保护头碰得分上达到五星评价,也能在抗凹性能上表现优良,满足质量要求。满足质量要求。满足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盖内板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前引擎盖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盖内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年持续增长,事故过程中对于行人保护尤为重要。
[0003]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行人头部会撞击前盖,需要前盖有较好的吸能缓冲作用,而设计人员又希望前盖具有较强的抗扭转刚度、较优的前盖抗凹性能、较强的铰链安装点刚度等等,但行人保护与刚度两者之间较难实现同步提高,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在对行人提供保护作用的同时又能保证前盖具有抗凹性能的强度。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265155U,公开日2017年6月20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基于行人保护设计的前盖内板,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基于行人保护设计的前盖内板,包括前盖内板本体,所述前盖内板本体的内部中央位置处设有一封闭梁,所述封闭梁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封闭梁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盖内板本体的内侧面相匹配,以及沿所述封闭梁的整个周向方向上还间隔地开设多个溃塌开孔。该技术通过在封闭梁的整个周向方向上间隔地开设有多个溃塌开孔,在前盖内板发生撞击时,可以实现前盖内板中部区域的整体塌陷。其不足之处是该方案中封闭梁中布设的加强筋之间距离偏大,导致整个前盖内板在发生碰撞时抗凹性能变差,对行人头部的防撞保护是起到作用,但是对于车子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达到五星行人保护得分、抗凹性能优秀的汽车前盖内板。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汽车前盖内板,包括内板主骨架和若干抗凹加强筋,所述内板主骨架中部镂空,抗凹加强筋布置在内板主骨架中部的空隙中,抗凹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这两条加强筋左右对称布置且形成倒V型结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横向布置且向下凹的弧状加强筋,弧状加强筋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的中部和第二加强筋的中部连接,弧状加强筋中部的正下方设有与内板主骨架连接且竖直布置的第三加强筋。
[0008]前引擎盖(即前文说的前盖)下方的发动机舱中包含了一些设置高度比较高的空气滤清器和电池盒。为了避免电池盒、空气滤清器等“硬点”对前盖内板造成挤压的作用,在内板主骨架中部镂空区域设置加强筋时需要避开这些区域,但同时又需要设计的加强筋能够增强前盖内板的强度和吸能效果,所以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弧状加强筋共同构成一个A字型稳定结构,增强了内板主骨架的结构强度且尤其能提高内板的抗凹性能。前面提到的三种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共同作用下,将中部镂空区域分隔成多个更小的空间,使整个内板在抗凹性能测试中表现更加优秀。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板主骨架中部镂空区域的形状为椭圆形。中部镂空区域的形状
设计成椭圆形形状,避免中部镂空区域周向各处应力集中。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弧状加强筋上设有若干第一涂胶槽。在这三种加强筋上开设第一涂胶槽对于各个加强筋有减重的效果,对于整体内盖轻量化设计有极大的帮助,帮助减轻车重,提高燃油经济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内板主骨架中间镂空区域的周向内缘设有若干用以容纳膨胀胶的第二涂胶槽。在中间镂空区域周向内缘设置涂抹有膨胀胶的第二涂胶槽,可以起到减震降噪和隔热的作用。
[0012]作为优选,在前面所述的第一涂胶槽内涂抹膨胀胶,对于加强筋也减震防护的作用,减小加强筋受到行车过程中车辆震动造成负面影响。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内板主骨架上设有若干布置所述椭圆形镂空区域外围的溃缩孔。大多数相邻的溃缩孔都是等间隔布置,溃缩孔可以提高前盖内板的溃缩性能,在车辆方法碰撞时能发挥较大的吸能能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溃缩孔的形状为矩形。矩形溃缩孔便于加工成型,且在前盖内板的溃缩性能测试中表现良好,故采用这种形式的溃缩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前盖内板采用多个加强筋构造成A字型结构,提高整个前盖内板的强度和吸能效果;椭圆形的中部镂空区域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内板使用寿命;涂抹有膨胀胶的第一涂胶槽和第二涂胶槽起到减震吸能的作用,保护了加强筋和前盖内板;内板主骨架上设有具有溃缩吸能效果的矩形溃缩孔,提高前盖内板的溃缩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现有设计的前盖内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内板主骨架1、抗凹加强筋2、第一加强筋21、第二加强筋22、弧状加强筋3、第三加强筋4、第一涂胶槽5、第二涂胶槽6、溃缩孔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前盖内板,包括内板主骨架1和若干抗凹加强筋2,所述内板主骨架中部镂空,抗凹加强筋2布置在内板主骨架1中部的空隙中,抗凹加强筋2包括第一加强筋21和第二加强筋22,这两条加强筋左右对称布置且形成倒V型结构,第一加强筋21和第二加强筋22之间设有横向布置且向下凹的弧状加强筋3,弧状加强筋3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21的中部和第二加强筋22的中部连接,弧状加强筋3中部的正下方设有与内板主骨架1连接且竖直布置的第三加强筋4。所述内板主骨架1中部镂空区域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加强筋21、第二加强筋22和弧状加强筋3上分别设有3个第一涂胶槽5。所述内板主骨架1中间镂空区域的周向内缘设有9个第二涂胶槽6。第一涂胶槽5和第二涂胶槽6内均涂抹上膨胀胶。所述内板主骨架1上设有14个布置所述椭圆形镂空区域外围的呈矩形状的溃缩孔7。
[0021]多个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21、第二加强筋22、弧状加强筋3和第三加强筋4)协同作用下,在中部镂空区域内形成A字型结构,不仅避免前盖外板变形时会对发动机舱内的
一些“硬点”发生接触挤压而造成更大的行人头碰伤害,也提高了前盖内板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的抗凹性能强度,减小车损。
[0022]如图2所示,是现有的前盖内板设计,具有三条从左至右依次布置的抗凹加强筋2,但是这几根具有抗凹性能的加强筋相互之间没有连接关系,所以在CAE仿真分析时发现行人保护头碰得分不能满足五星最低目标要求(详见表1、表2)。
[0023]表1本技术的CAE测试数据表考核点最大位移(mm)目标值(mm)14.75不超过7.525.82不超过7.534.18不超过7.545.66不超过7.552.24不超过7.565.22不超过7.576.80不超过7.584.16不超过7.5
[0024]表2现有设计的CAE测试数据表考核点最大位移(mm)目标值(mm)15.4不超过7.527.2不超过7.534.3不超过7.545.2不超过7.556.5不超过7.567.1不超过7.575.5不超过7.5
[0025]这里所提的五星碰撞评价结果是指:
[0026]一款车要想获得五星碰撞评价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主骨架和若干抗凹加强筋,所述内板主骨架中部镂空,抗凹加强筋布置在内板主骨架中部的空隙中,抗凹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这两条加强筋左右对称布置且形成倒V型结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横向布置且向下凹的弧状加强筋,弧状加强筋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的中部和第二加强筋的中部连接,弧状加强筋中部的正下方设有与内板主骨架连接且竖直布置的第三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盖内板,其中,所述内板主骨架中部镂空区域的形状为椭圆形。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