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件及用来控制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162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器件,具有:一个输出元件的基准电位,该输出元件用来把一个电位供给到一个电极,该电极被提供以把一个电位施加到一个显示单元上以进行放电;和从用来控制所述输出元件的一个驱动控制电路输出的一个控制信号的一个基准电位,所述输出元件的所述基准电位与所述控制信号的所述基准电位不同,所述器件包括:一个功率恢复电路,用来经所述电极与显示单元交换电荷,和一个电位探测电路,用来探测所述功率恢复电路的功率恢复电位,其中当由所述电位探测电路探测的功率恢复电位与指示所述功率恢复电路正常操作的功率恢复电位不同时,降低用来驱动等离子显示器件的电源电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显示器件和用来控制等离子显示器件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器件和一种用来控制等离子显示器件的方法,该方法最好用于在用来驱动构成显示部分的每一个单元的驱动电路与用来控制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之间具有不同基准电位的交流驱动等离子显示器件。
技术介绍
按常规,交流驱动等离子显示板(PDP),平显示板之一,分类成使用两个电极进行选择性放电(地址放电)和维持放电的两电极类型PDP、和使用一个第三电极进行地址放电的三电极类型PDP。三电极类型PDP进一步分类成一种使第三电极形成在一个其上放置用来进行维持放电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基片上的类型、和一种使第三电极形成在相对着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基片的另一个基片上的类型。所有类型的以上PDP器件基于相同的操作原理。下面将描述一种PDP器件的布置,其中用来进行维持放电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一基片上,而第三电极形成在相对着第一基片的第二基片上。图17表示一种交流驱动PDP器件的整体布置。在图17中表示的交流驱动PDP器件1中,每个与显示图象的一个象素相对应的多个单元以矩阵排列。图17表示一种带有以m行乘n列矩阵排列的单元的交流驱动PDP器件。交流驱动PDP1也带有扫描电极Y1至Yn和共用电极X,在第一基片上平行延伸;和地址电极A1至Am,形成在相对着第一基片的第二基片上,以便垂直于电极Y1至Yn和X延伸。共用电极X形成在扫描电极Y1至Yn附近与他们相对应,并且通常连接在一侧的终端处。共用电极X的公共终端连接到X侧电路2的输出终端上。扫描电极Y1至Yn连接到一个Y侧电路3的输出终端上。地址电极A1至Am连接到一个地址侧电路4的输出终端上。X侧电路2由一个用来重复放电的电路的形成。Y侧电路3由一个用来执行行顺序扫描的电路和一个用来重复放电的电路形成。地址侧电路4由一个用来选择要显示的列的电路形成。X侧电路2、Y侧电路3、及地址侧电路4由从一个驱动控制电路5供给的控制信号控制。即,要接通的单元由地址侧电路4和在Y侧电路3中的行顺序扫描电路确定,并且放电由X侧电路2和Y侧电路3重复,由此进行PDP的显示操作。驱动控制电路5根据来自一个外部器件的显示数据D、一个指示显示数据D的读计时的时钟CLK、一个水平同步信号HS、及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S产生控制信号,并且把控制信号供给到X侧电路2、Y侧电路3、及地址侧电路4。图18A是作为一个象素的单元Cij的剖视图,单元Cij在第i行和第j列中。参照图18A,公共电极X和扫描电极Yi形成在一个前玻璃基片11上。电极X和Yi涂有一个把电极与放电空间17绝缘的介电层12。介电层12涂有MgO(氧化镁)保护膜13。另一方面,地址电极Aj形成在相对着前玻璃基片11的后玻璃片14上。地址电极Aj涂有一个介电层15,而介电层15涂有磷18。Ne+Xe彭宁(Penning)气体密封在MgO保护膜13与介电层15之间的放电空间17中。图18B是用来解释在交流驱动PDP中的电容Cp的图。如图18B中所示,在交流驱动PDP中,电容性元件Ca、Cb、和Cc分别存在于放电空间17中、在共用电极X与扫描电极Y之间、及在前玻璃基片11中。通过电容性元件之和确定每单元的电容Cpcell(Cpcell=Ca+Cb+Cc)。在板中所有单元的电容Cpcell之和是板电容Cp。图18C是用来解释交流驱动PDP的光发射的图。如图18C中所示,布置条形红色、蓝色、和绿色磷18,并且涂敷到肋16的内表面上。磷18由在共用电极X与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激励以便发射光。另外,已经提议一种用来驱动交流驱动PDP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图19中所示的一个驱动电路,以把一个正电位施加到一个电极上而把一个负电极施加到另一个电极上,由此利用在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在其之间进行放电。图19是电路图,表示用于交流驱动PDP的驱动电路的布置。参照图19,电容性负载20(下文称作“负载”)是形成在一个共用电极X与一个扫描电极Y之间的单元的总电容。共用电极X和扫描电极Y形成在负载20上。这里,扫描电极Y是扫描电极Y1至Yn的给定扫描电极。在共用电极X侧,开关SW1和SW2串联连接在地(GND)与用于从一个电源(未表示)供给的电位(Vs/2)的电源线之间。电容器C1的一个终端连接到在两个开关SW1与SW2之间的一个互连节点上,而一个开关SW3连接在电容器C1的另一个终端与GND之间。开关SW4和SW5串联连接在电容器C1的两个终端之间。在两个开关SW4与SW5之间的一个互连节点经一根输出线OUTC在途中连接到负载20的一个共用电极X上,并且也连接到一个功率恢复电路21上。而且,一个带有一个电阻器R1的开关SW6连接在一根第二信号线OUTB与一根用来产生一个写电位Vw的电源线之间。功率恢复电路21带有连接到负载20上的两个线圈L1和L2、串联连接到线圈L1上的一个二极管D2和一个晶体管Tr1、及串联连接到线圈L2上的一个二极管D3和一个晶体管Tr2。功率恢复电路21也带有一个要连接在两个晶体管Tr1和Tr2的互连节点与第二信号线OUTB之间的电容器C2。因而,负载20和连接到其上的线圈L1和L2构成两个谐振电路。就是说,功率恢复电路21提供有两个L-C谐振电路,其中通过线圈L1和负载20的谐振供给到板的电荷通过线圈L2和负载20的谐振恢复。在扫描电极Y侧,开关SW1′和SW2′串联连接在地(GND)与用于从一个电源(未表示)供给的电位(Vs/2)的一根电源线之间。一个电容器C4的一个终端连接到两个开关SW1′和SW2′的一个互连节点上,而一个开关SW3′连接在电容C4的另一个终端与GND之间。连接至电容C4的一个终端的开关被连接至二极管D7的阴极上,并且二极管D7的阳极被连接至电容C4的另一个终端上。连接至电容C4的另一个开关SW5′被连接至二极管D6的阳极,并且二极管D6的阴极被连接至电容C4的一个终端。况且,连接到二极管D7的阴极上的开关SW4′的一个终端和连接到二极管D6的阳极上的开关SW5′的一个终端也经一个扫描驱动器22和一个功率恢复电路21′与负载20连接。而且,一个带有一个电阻器R1′一的开关SW6′连接在一根第四信号线OUTB′与用来产生一个写电位Vw的电源线之间。功率恢复电路21′带有经扫描驱动器22连接到负载20上的两个线圈L3和L4、串联连接到线圈L3上的一个二极管D4和一个晶体管Tr3、及串联连接到线圈L4上的一个二极管D5和一个晶体管Tr4。功率恢复电路21′也带有一个要连接在两个晶体管Tr3和Tr4的共用终端与第四信号线OUTB′之间的电容器C3。功率恢复电路21′也提供有两个L-C谐振电路,其中通过线圈L3和负载20的谐振恢复通过线圈L4和负载20的谐振供给到负载20的电荷。除该配置之外,在扫描电极Y侧也提供三个晶体管Tr5、Tr6、和Tr7及两个二极管D6和D7。当接通时,晶体管Tr5允许连接到其上的电阻器R2起作用以钝化施加到扫描电极Y上的脉冲电位波形。晶体管Tr5和电阻器R2并联连接到开关SW5′上。晶体管Tr6和晶体管Tr7适于在以后描述的地址周期中提供跨过扫描驱动器22的一个电位差(Vs/2)。就是说,在地址周期中,接通开关SW2′和晶体管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器件,具有:一个输出元件的基准电位,该输出元件用来把一个电位供给到一个电极,该电极被提供以把一个电位施加到一个显示单元上以进行放电;和从用来控制所述输出元件的一个驱动控制电路输出的一个控制信号的一个基准电位,所述输出元件的所述基准电位与所述控制信号的所述基准电位不同,所述器件包括:一个功率恢复电路,用来经所述电极与显示单元交换电荷,和一个电位探测电路,用来探测所述功率恢复电路的功率恢复电位,其中当由所述电位探测电路探测的功率恢复电位与指示 所述功率恢复电路正常操作的功率恢复电位不同时,降低用来驱动等离子显示器件的电源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泽诚岸智胜富尾重寿坂本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