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导引运载车及喷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095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导引运载车及喷涂装置。自动导引运载车包括包括车架、面板、避震器、移动轮及驱动舵轮。面板可拆卸地覆盖于车架的外表面。车架的顶部设有安装部,避震器设于安装部。避震器包括弹性件、减震顶板及减震动板。减震顶板连接于车架,减震顶板与减震动板沿车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减震顶板,另一端抵接于减震动板。驱动舵轮呈对角设置,驱动舵轮及移动轮连接于减震动板。如此,可有效对自动导引运载车的车架进行减震,使得自动导引运载车能够平稳运行,从而减少车架震动对车载设备的影响。此外,由于驱动舵轮呈对角设置,当自动导引运载车跨越车间内部轨道时,保证其中一台驱动舵轮能够正常提供动力。提供动力。提供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导引运载车及喷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喷涂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导引运载车及喷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货车的表面喷涂有车辆标识,传统的车辆标识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喷涂。操作者采用简易的人力或电动小车运行到待喷涂车辆的特定部位,手持漏模和喷漆枪,对车辆的特定部位进行标识涂打。由于人工喷涂的成本较高,同时由于修车库工位较多,且车体被架起后升高很多,操作者需要人拉手推车,手动取放漏模,工作强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弊端,部分喷涂工作开始使用智能喷涂设备进行作业,智能喷涂设备能够实现铁路货车车辆标识的全自动涂打作业,减少操作人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
[0003]然而,喷涂机器人所用的风源系统、自动喷漆设备及大量的漏模与油漆都需要负载于自动导引运载车上。该自动导引运载车在自动行走的过程中,当遇到不平整路面时,自动导引运载车无法平稳运行,导致车载设备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运载车及喷涂装置,使得自动导引运载车能够平稳运行,减少车架震动对车载设备的影响。
[0005]一种自动导引运载车,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包括:
[0006]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设有安装部;
[0007]面板,所述面板可拆卸地覆盖于所述车架的外表面;
[0008]避震器,所述避震器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避震器包括弹性件、减震动板及减震顶板,所述减震顶板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减震顶板与所述减震动板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减震顶板,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减震动板;及
[0009]移动轮及驱动舵轮,所述驱动舵轮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驱动舵轮呈对角设置,所述驱动舵轮及所述移动轮连接于所述减震动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顶板包括第一板体及自所述第一板体向所述减震动板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减震动板包括第二板体及自所述第二板体向所述减震顶板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滑动连接,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板体。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震器还包括导向柱及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设于所述减震顶板与所述减震动板之间,且所述减震底板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减震底板,另一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减震底板。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震器还包括螺母及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设于所述减
震底板,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减震动板,另一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套,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减震动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还包括导航传感器及车载电池,所述导航传感器及车载电池设于所述车架。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对应车载电池、驱动舵轮及电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还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设于所述检修口。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还包括弹簧插销,所述检修门的一侧与所述面板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所述弹簧插销连接于所述面板。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还包括避障传感器,所述车架端部的面板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沿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避障传感器设于所述通槽内。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还包括警示件,所述警示件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警示件分别设于所述车架端部的面板。
[0018]一种喷涂装置,所述喷涂装置包括喷涂机器人及所述的自动导引运载车,所述喷涂机器人设于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
[0019]上述的自动导引运载车及喷涂装置,车架的顶部设有安装部,在该安装部设置避震器,并将驱动舵轮及移动轮安装于避震器。如此,可有效对自动导引运载车的车架进行减震,使得自动导引运载车能够平稳运行,从而减少车架震动对车载设备的影响。例如,避免车载集成系统震荡损坏,或者当车架顶部安装喷涂机器人时,可避免自动导引运载车行走不平整路面产生颠簸所致油漆飞溅等。此外,由于驱动舵轮呈对角设置,当自动导引运载车跨越车间内部轨道时,保证其中一台驱动舵轮能够正常提供动力。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导引运载车的结构分解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避震器的剖视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减震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的减震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的减震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1所示的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1所示的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1所示的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说明:
[0031]10、车架;20、面板;21、车端面板;22、覆盖面板;23、通槽;24、安装孔;25、走线孔;30、避震器;31、弹性件;32、减震顶板;321、第一板体;322、第一导向部;323、第一收容腔;33、减震动板;331、第二板体;332、第二导向部;333、第二收容腔;34、减震底板;35、导向套;351、铜套;36、导向柱;361、螺纹;37、螺母;38、垫片;39、安装件;40、移动轮;50、驱动舵轮;60、检修门;61、弹簧插销;70、警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导引运载车,包括车架10、面板20、避震器30、移动轮40及驱动舵轮50。面板20可拆卸地覆盖于车架10的外表面。车架10的顶部设有安装部,避震器30设于安装部。避震器30包括弹性件31、减震顶板32及减震动板33。减震顶板32连接于车架10,减震顶板32与减震动板33沿车架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弹性件31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导引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引运载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部设有安装部;面板,所述面板可拆卸地覆盖于所述车架的外表面;避震器,所述避震器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避震器包括弹性件、减震动板及减震顶板,所述减震顶板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减震顶板与所述减震动板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减震顶板,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减震动板;及移动轮及驱动舵轮,所述驱动舵轮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驱动舵轮呈对角设置,所述驱动舵轮及所述移动轮连接于所述减震动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顶板包括第一板体及自所述第一板体向所述减震动板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减震动板包括第二板体及自所述第二板体向所述减震顶板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滑动连接,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板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导引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还包括导向柱及减震底板,所述减震底板设于所述减震顶板与所述减震动板之间,且所述减震底板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减震底板,另一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减震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导引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还包括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铨王洪昆王文刚边志宏王蒙丁颖王萌焦杨马瑞峰王浩然盛慧强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