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12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包括轮毂主体,所述轮毂主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底盘,所述连接底盘的顶部通过缓冲机构与轮毂主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位于连接底盘的一端,所述连接底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内杆;通过减震弹簧、调节内杆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轮毂主体的缓冲效果,当轮毂主体受到作用力后,减震弹簧会吸收部分作用力,同时将余下作用力传递至调节内杆,使得调节内杆在连接座内上下调节,从而降低了作用力对轮毂主体的损坏,缓冲、减震效果较好,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轮毂
,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的轮毂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钢轮毂和合金轮毂,而且各有各的利弊。
[0003]钢质轮毂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制造工艺简单(一般采用铸造的工艺,例如铝合金轮毂一般采用低压铸造工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抗金属疲劳的能力很强。
[0004]根据专利号:CN 109664674A,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用缓冲减震轮毂;采用所述轮鞠一侧的所述胎圈座外端设置有安装槽的结构,通过所述安装槽的设置,从而方便使用者利用撬棍从此处对外胎进行拆卸,解决了现有轮胎的拆卸和安装过程中,极易对轮毂胎圈座造成损坏的问题;采用所述轮朝内部设置有加强筋的结构,通过加强筋的设计,使得轮载本身得强度和韧度更高,解决了因车身较重,导致轮毅经过一些路况较差的路面从而出现轮载变形的问题。
[0005]但是该机构难以起到缓冲的效果,由于避震器位于支撑架的中部,而支撑架为刚性结构,使得避震器不会发挥其作用,而避震器所受到的作用力始终较小,难以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但是该机构难以起到缓冲的效果,由于避震器位于支撑架的中部,而支撑架为刚性结构,使得避震器不会发挥其作用等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包括轮毂主体,所述轮毂主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底盘,所述连接底盘的顶部通过缓冲机构与轮毂主体的内壁相连接;
[0008]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位于连接底盘的一端,所述连接底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内杆,且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减震弹簧的外部,所述调节内杆远离连接底盘的一端与连接座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位于轮毂主体的内壁。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底板,所述限位底板的中部开设有调节底槽。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内杆靠近连接座的位置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板,且所述第一调节板与限位底板配合使用,所述调节内杆靠近连接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且所述第二调节板与调节底槽配合使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板位于连接座内,所述第一调节板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的直径大于限位底板的直径,所述调节内杆的直径小于
调节底槽的直径,所述第二调节板的直径大于调节底槽的直径。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底盘、减震弹簧、调节内杆为同一个圆心设置,所述调节内杆、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为同一个圆心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盘的表面位于连接孔的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减震弹簧、调节内杆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轮毂主体的缓冲效果,当轮毂主体受到作用力后,减震弹簧会吸收部分作用力,同时将余下作用力传递至调节内杆,使得调节内杆在连接座内上下调节,从而降低了作用力对轮毂主体的损坏,缓冲、减震效果较好,提高了实用性。
[0017]通过限位底板、第二调节板的设置,提高了调节内杆的稳定性,当调节内杆受到作用力上下位移时,调节内杆不会发生偏移,第二调节板只能在连接座内滑动,进一步提高了轮毂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减震弹簧、调节内杆立体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连接座剖视立体图;
[0022]图中:1、轮毂主体;2、减震弹簧;3、固定盘;4、连接孔;5、连接底座;6、固定孔;7、连接座;8、限位底板;9、连接底盘;10、调节内杆;11、第一调节板;12、第二调节板;13、调节底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包括轮毂主体1,轮毂主体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固定盘3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4,固定盘3的表面位于连接孔4的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
[0025]可参阅图1、图2,固定盘3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底座5,多个连接底座5与固定盘3均为焊接或一体式连接,连接底座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底盘9,连接底座5、连接底盘9的形状、位置可参阅图1,连接底盘9的顶部通过缓冲机构与轮毂主体1的内壁相连接;
[0026]可参阅图2、图3、图4,缓冲机构包括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位于连接底盘9的一端,连接底盘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内杆10,且减震弹簧2套设于减震弹簧2的外部,参阅图2,当减震弹簧2受到作用力处于收缩状态时,调节内杆10可进行滑动,调节内杆10远离连接底盘9的一端与连接座7相连接,连接座7位于轮毂主体1的内壁,连接座7与轮毂主体1为焊接
或一体式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2、图4,连接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底板8,限位底板8的中部开设有调节底槽13。
[00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2、图3,调节内杆10靠近连接座7的位置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板11,且第一调节板11与限位底板8配合使用,调节内杆10靠近连接座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12,且第二调节板12与调节底槽13配合使用,当调节内杆10在减震弹簧2内部滑动时,第一调节板11、第二调节板12随调节内杆10的移动一并移动。
[00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2,第二调节板12位于连接座7内,第一调节板11的横截面为圆形。
[00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2,第一调节板11的直径大于限位底板8的直径,调节内杆10的直径小于调节底槽13的直径,第二调节板12的直径大于调节底槽13的直径,当调节内杆10上下滑动时,第二调节板12在连接座7内滑动,第一调节板11用于对减震弹簧2起到保护效果,减少连接座7对减震弹簧2的挤压、损坏,调节底槽13使得第二调节板12无法从连接座7内滑出。
[00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参阅图2,连接底盘9、减震弹簧2、调节内杆10为同一个圆心设置,调节内杆10、第一调节板11、第二调节板12为同一个圆心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包括轮毂主体(1),所述轮毂主体(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3)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底座(5),所述连接底座(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底盘(9),所述连接底盘(9)的顶部通过缓冲机构与轮毂主体(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减震弹簧(2),所述减震弹簧(2)位于连接底盘(9)的一端,所述连接底盘(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内杆(10),且所述减震弹簧(2)套设于减震弹簧(2)的外部,所述调节内杆(10)远离连接底盘(9)的一端与连接座(7)相连接,所述连接座(7)位于轮毂主体(1)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底板(8),所述限位底板(8)的中部开设有调节底槽(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型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内杆(10)靠近连接座(7)的位置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板(11),且所述第一调节板(11)与限位底板(8)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超匡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超轻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