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238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底板、L形支撑板、滑轨、滑块以及罩壳,罩壳的正面设置有正极检测仪与负极检测仪,罩壳的底部设置有正极导电柱与负极导电柱,罩壳的正下方设置有陶瓷电容器本体,L形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出口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在一起,L形支撑板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之间焊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传送机构,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分拣机构,将正极导电柱与负极导电柱分别与陶瓷电容器本体的正极与负极接触,检测陶瓷电容器本体的电容性能,并将良品与次品通过分拣机构分拣出来,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陶瓷电容器又称为瓷介电容器或独石电容器,顾名思义,瓷介电容器就是介质材料为陶瓷的电容器,根据陶瓷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频陶瓷电容器和高频陶瓷电容器两类,按结构形式分类,又可分为圆片状电容器、管状电容器、矩形电容器、片状电容器、穿心电容器等多种。
[0003]电子元件中的电容器具有以下特点:1、它具有充放电特性和阻止直流电流通过,允许交流电流通过的能力;2、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两极板上的电荷有积累过程,也即电压有建立过程,因此,电容器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其中电容器的充电:两板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每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的带电量;电容器的放电:电容器两极正负电荷通过导线中和,在放电过程中导线上有短暂的电流产生;3、电容器的容抗与频率、容量之间成反比,即分析容抗大小时就得联系信号的频率高低、容量大小。
[0004]现有技术在生产制作多层陶瓷电容器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产品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的产品需要回收处理,而产品的检测是采用人工操作,检测过程较为繁琐,检测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的正面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罩壳,所述罩壳的正面设置有正极检测仪与负极检测仪,所述罩壳的底部设置有正极导电柱与负极导电柱,所述罩壳的正下方设置有陶瓷电容器本体,所述L形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出口端贯穿L形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气缸的出口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L形支撑板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之间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分拣机构,通过第三气缸、滑轨、滑块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自动将正极导电柱与负极导电柱分别与陶瓷电容器本体的正极与负极接触,从而检测陶瓷电容器本体的电容性能,并将良品与次品通过分拣机构分拣出来,提高了检测效率。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出口端贯穿第一立板,且电机的出口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外壁上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有从齿轮,所述从齿轮的背面同轴焊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第一立板与第
二立板,且第一转轴分别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的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贯穿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且第一滚筒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滚筒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贯穿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且第二滚筒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转轴、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支撑架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在一起。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焊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陶瓷电容器本体相互匹配,所述陶瓷电容器本体位于传送带的上表面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拣机构包括第一U形支撑板,所述第一U形支撑板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U形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出口端贯穿第一U形支撑板,且第一气缸的出口端焊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推板的正面设置有良品滑道。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U形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U形支撑板,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U形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出口端贯穿第二U形支撑板,且第二气缸的出口端焊接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推板的正面设置有次品滑道。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启动第三气缸推动滑块沿着滑轨竖直向下移动,滑块的移动带动罩壳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正极导电柱与陶瓷电容器本体的正极触角接触,正极导电柱与正极检测仪电性连接在一起,正极检测仪测量正向漏电电阻的大小,正向漏电电流越小,说明正向漏电电阻越大,陶瓷电容器本体的性能越好,负极导电柱与陶瓷电容器本体的负极触角接触,负极导电柱与负极检测仪电性连接在一起,负极检测仪检测反向漏电电流,测量的反向漏电电流应比正向漏电电流大些,反向漏电电阻比正向漏电电阻小些,产品合格,若测得两个漏电电阻值在几百千欧以下,则表明此产品的性能不良,不能使用,产品不合格。
[0015](2)当第一感应器感应到合格的陶瓷电容器本体时,启动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推板向前方移动,直至陶瓷电容器本体沿着良品滑道滑出,从而将合格的陶瓷电容器本体分拣出来,当第二感应器感应到不合格的陶瓷电容器本体时,启动第二气缸推动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向前方移动,直至陶瓷电容器本体沿着次品滑道滑出,从而方便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传送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说明:
[0021]1、底板;2、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L形支撑板;5、支撑架;6、第三气缸;7、分拣机构;71、第一U形支撑板;72、第一气缸;73、第一推板;74、第一限位板;75、良品滑道;76、第一感应器;77、第二U形支撑板;78、第二气缸;79、第二推板;710、第二限位板;711、次品滑道;
712、第二感应器;8、传送机构;81、电机;82、主齿轮;83、链条;84、从齿轮;85、第一转轴;86、第一滚筒;87、第二滚筒;88、传送带;9、罩壳;10、正极检测仪;11、负极检测仪;12、正极导电柱;13、负极导电柱;14、陶瓷电容器本体;15、滑轨;16、滑块;17、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4,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L形支撑板4,L形支撑板4的正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L形支撑板(4),所述L形支撑板(4)的正面设置有滑轨(15),所述滑轨(1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罩壳(9),所述罩壳(9)的正面设置有正极检测仪(10)与负极检测仪(11),所述罩壳(9)的底部设置有正极导电柱(12)与负极导电柱(13),所述罩壳(9)的正下方设置有陶瓷电容器本体(14),所述L形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6),所述第三气缸(6)的出口端贯穿L形支撑板(4)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气缸(6)的出口端与滑块(16)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L形支撑板(4)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立板(2)与第二立板(3),所述第一立板(2)与第二立板(3)之间焊接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底部设置有传送机构(8),所述支撑架(5)的上表面设置有分拣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8)包括电机(81),所述电机(81)的出口端贯穿第一立板(2),且电机(81)的出口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齿轮(82),所述主齿轮(82)的外壁上通过链条(83)传动连接有从齿轮(84),所述从齿轮(84)的背面同轴焊接有第一转轴(85),所述第一转轴(85)贯穿第一立板(2)与第二立板(3),且第一转轴(85)分别与第一立板(2)、第二立板(3)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85)的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滚筒(86),所述第一滚筒(86)贯穿第一立板(2)与第二立板(3),且第一滚筒(86)与第一立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广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利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