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2-氯芳基)喹唑啉-2-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88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

(2

氯芳基)喹唑啉
‑2‑
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放射性药物化学与核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4

(2

氯芳基)喹唑啉
‑2‑
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18kDa转位蛋白(TSPO)是一种进化保守的核基因编码膜蛋白,其主要分布于与甾体合成相关的组织中,如:睾丸、卵巢的颗粒及黄体细胞、胎盘、骨髓、肝脏、肺脏及肾上腺皮质等。TSPO与胶质细胞的激活、线粒体呼吸、线粒体通透性转导孔的开放、免疫调控、细胞的増殖和调亡及胆固醇从线粒体膜外向膜内的转运等功能有关,因此,TSPO与脑卒中、脑创伤、阿尔茨海默疾病和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等有重要联系。例如:TSPO通常在脑内的胶质细胞中表达,但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其表达量较低。而在创伤性脑损伤的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TSPO表达量会显著上升。在AD、胶质瘤、疮疹及HIV脑炎患者的颅内,TSPO的表达量也是有所增加的。正因为TSPO的上调可能是机体对脑损伤的一种反应性应答,该蛋白也被认为是神经损伤或炎症的重要标志物。因此,通过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PET)可以无创、动态、全身监测TSPO的表达量以反映出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而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0003]第一代靶向TSPO的PET探针是
11
C标记的PK11195,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其已经成为研究神经免疫机制(例如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的重要探针。但该探针存在半衰期短、信噪比低、脑穿透能力差和亲和性低等不足。为了克服PK11195存在的不足,第二代靶向TSPO的探针被开发,如:[
11
C]DPA

713、[
11
C]PBR

28、[
18
F]FEPPA等。经过小动物、灵长类和临床验证,第二代探针亲和性和药代动力学均有所提高。在第二代探针[
11
C]PBR

28的临床应用中,偶然会发现少数患者脑摄取较低,经研究表明,这是患者rs6971基因表达的差异性所导致的。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第三代探针[
18
F]GE

180和[
11
C]ER

176被研发。但在血脑屏障完好无损的疾病中,[
18
F]GE

180的血脑屏障渗透性很差,信噪比较差。[
11
C]ER

176在rs6971基因高表达或低表达的患者中,信噪比均较高。因此,[
11
C]ER

176是靶向TSPO蛋白中,性质最优异的探针。但该探针的放射性半衰期较短,不利于临床的实际应用。因此,仍需要开发
18
F标记的、长距离运输的高亲和的TSPO蛋白的PET探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亲和TSPO的
18
F标记的4

(2

氯芳基)喹唑啉
‑2‑
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该衍生物能够克服[
11
C]ER

176半衰期较短、标记条件复杂、无法长距离运输的问题,是诊断和治疗TSPO相关疾病的全新化合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4

(2

氯芳基)喹唑啉
‑2‑
酰胺衍生物,所述衍生物具有如下式1所示的结构:
[0007][0008]其中,X1、X2各自独立地选自C或N,且X1、X2中至少一者为N;
[0009]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Ar选自氟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离去基团;
[0010]R、R1、Ar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氘、磺酸酯基、卤素基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X1为N,X2为C。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所述衍生物具有如下式I或式Ⅱ所示的结构:
[0013][0014][0015]其中,R选自甲基或氘代甲基,R1选自亚乙基或氘代亚乙基;
[0016]式I中F选自
19
F或
18
F,式Ⅱ中LG为离去基团,所述离去基团选自甲磺酸酯、对甲苯磺酰酯、三氟甲磺酸或卤素原子。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所述R选自或
[0018]所述R1选自或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所述衍生物具有如下式a

式i所示的结构:
[0020][002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上述衍生物在制备用于诊断18kDa转位蛋白变化的相关疾病的药物、药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所述药物、药剂或试剂盒包括一种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显像剂;所述显像剂含有式I所示的衍生物。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所述18kDa转位蛋白变化的相关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创伤、阿尔茨海默症、脑胶质瘤、疮疹或HIV脑炎。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带来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设计并合成的一系列4

(2

氯芳基)喹唑啉
‑2‑
酰胺衍生物,与[
11
C]ER

176相比,具有半衰期长、标记条件简单、产率高、便于长距离运输的优点,可用于TSPO变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6在pMCAO的Micro PET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4

(2

氯芳基)喹唑啉
‑2‑
酰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9]实例1(R)
‑4‑
(2

氯苯基)

N

(4

氟丁
‑2‑
基)

N

甲基喹唑啉
‑2‑
羧酰胺的合成,其结构式如下:
[0030][0031]合成路线如下:
[0032][0033](1)制备(R)
‑4‑
(2

氯苯基)

N

(4

羟基丁
‑2‑
基)喹唑啉
‑2‑
羧酰胺
[0034]N2保护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

(2

氯芳基)喹唑啉
‑2‑
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具有如下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X1、X2各自独立地选自C或N,且X1、X2中至少一者为N;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Ar选自氟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离去基团;R、R1、Ar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氘、磺酸酯基、卤素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衍生物,其特征在于,X1为N,X2为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具有如下式I或式Ⅱ所示的结构:其中,R选自甲基或氘代甲基,R1选自亚乙基或氘代亚乙基;式I中F选自
19
F或
18
F,式Ⅱ中LG为离去基团,所述离去基团选自甲磺酸酯、对甲苯磺酰酯、三氟甲磺酸或卤素原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选自*

CH3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辉吉训明陈华龙蒋增程雪波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