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02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5
本申请涉及一种脂润滑结构,涉及鼓风设备的领域,其包括壳体、转动轴与前端盖,转动轴沿自身的轴心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转动轴套设有轴承,壳体上开设有轴承槽,轴承卡接在轴承槽内,前端盖固定连接在壳体上,前端盖与壳体之间形成润滑脂腔,润滑脂腔与轴承槽连通,壳体上设置有向润滑脂腔中加注润滑脂的加注机构,加注机构包括注脂管,注脂管的一端与润滑脂腔连通,注脂管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本申请能够在不拆卸前端盖的前提下向轴承内添加润滑脂,提高了向轴承中添加润滑脂的效率,缩短了轴承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长,降低了轴承被大气中的杂质污染的概率,延长了轴承的寿命,而且能够减少补充润滑脂的频率,提高了罗茨风机工作的连续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脂润滑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鼓风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脂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罗茨风机属容积式风机,其原理是利用两个叶形转子在气缸内作相对运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的回转压缩机。这种鼓风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增氧、污水处理曝气、水泥输送,适用于低压力场合的气体输送和加压系统,也可用作真空泵。
[0003]参照图1及图2,目前的罗茨风机大都包括壳体110、主动转子120、从动转子130、前端盖140与后端盖150。主动转子120包括主动转轴121与主动叶片122,主动叶片122同轴套设在主动转轴121上;从动转子130包括从动转轴131与从动叶片132,从动叶片132同轴套设在从动转轴131上。
[0004]参照图1及图2,壳体110呈中空设置,主动转子120与从动转子130均沿自身的轴心与壳体110转动连接,且主动叶片122与从动叶片132均设置在壳体110内。主动转子120、从动转子130安装完毕后,主动转子120的轴心与从动转子130的轴心平行。
[0005]参照图1及图2,主动转轴121轴向的两端分别为输入端与输出端,主动转轴121的输入端与动力源传动连接,动力源驱动主动转轴121转动。从动转轴131靠近主动转轴121输出端的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从动端,主动转轴121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输出齿轮180,从动转轴131的输入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输入齿轮170,输出齿轮180与输入齿轮170齿数相同且啮合。
[0006]参照图1及图2,前端盖140设置在靠近主动转轴121输入端的一端,且前端盖140与壳体110固定连接;后端盖150设置在靠近主动转轴121输出端的一端,且后端盖150与壳体110固定连接。主动转轴121轴向的两端、从动转轴131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160,后端盖150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油箱410,输入齿轮170、输出齿轮180、设置在主动转轴121输出端的轴承160以及设置在从动转轴131输入端的轴承160均设置在油箱410内。前端盖140与壳体110之间形成密封腔420,设置在主动转轴121输入端上的轴承160以及设置在从动转轴131从动端上的轴承160均设置在密封腔420内。
[0007]参照图1及图2,油箱410内装有润滑油,在主动转子120转动时,输入齿轮170以及输出齿轮180将润滑油甩至设置在油箱410内的轴承160上,进而对轴承160进行润滑。密封腔420中的轴承160上涂抹有润滑脂,在主动转子120转动时,润滑脂对密封腔420中的轴承160进行润滑。
[0008]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向密封腔中加注润滑脂时,需要先将前端盖拆下,之后向密封腔中的轴承上涂抹润滑脂,最后再将前端盖安装上,降低了涂抹润滑脂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提高涂抹润滑脂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脂润滑结构。
[0010]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脂润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1]一种脂润滑结构,包括壳体、转动轴与端盖,所述转动轴沿自身的轴心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动轴套设有轴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卡接在所述轴承槽内,所述端盖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润滑脂腔,所述润滑脂腔与所述轴承槽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向润滑脂腔中加注润滑脂的注脂管,所述注脂管的一端与所述润滑脂腔连通,所述注脂管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轴承上涂抹润滑脂时,只需将润滑脂通入注油管内,之后润滑脂便可通过注油管充满润滑脂腔,由于轴承槽与润滑脂腔连通,在轴承转动的过程中,润滑脂便可自动流入轴承内;如此维护人员可以在不拆卸端盖的前提下便可向轴承内添加润滑脂,提高了向轴承中添加润滑脂的效率,由于可以不拆卸端盖即可向轴承中添加润滑脂,缩短了轴承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长,降低了轴承被大气中的杂质污染的概率,延长了轴承的寿命,而且由于润滑脂腔中可以储存润滑脂,当轴承内的润滑脂被消耗后,润滑脂腔中的润滑油可自动补充至轴承内,减少了补充润滑脂的频率,提高了罗茨风机工作的连续性。
[0013]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加注槽,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第二加注槽,所述第一加注槽与所述注脂管连通,所述第二加注槽与所述第一加注槽连通,所述第二加注槽还与所述润滑脂腔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注润滑脂时,润滑脂可以通过第一加注槽与第二加注槽流入加注腔中,减小了加注润滑脂时的阻力,提高了润滑脂的加注效率。
[0015]可选的,所述端盖上还开设有卸脂槽,所述卸脂槽连通润滑脂腔与大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润滑脂腔中加注润滑脂前,先将润滑脂腔中剩余的润滑脂从卸脂槽中卸出,之后再向润滑脂腔内加注润滑脂,提高了轴承的润滑效果。
[0017]可选的,所述转动轴上还同轴套设有耐脂挡圈,所述耐脂挡圈设置在所述轴承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所述耐脂挡圈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抵接。
[0018]润滑脂从润滑脂腔中渗入轴承后,容易穿过轴承流动至轴承远离润滑脂腔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脂挡圈对润滑脂进行封堵,降低了润滑脂从轴承远离润滑脂腔一端泄漏的概率,提高了润滑脂的利用率。
[0019]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耐脂挡圈的挡圈槽,所述挡圈槽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耐脂挡圈的厚度。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耐脂挡圈套设在转动轴上时,耐脂挡圈还会穿设在挡圈槽中,由于挡圈槽轴向上的长度大于耐脂挡圈的厚度,使得耐脂挡圈不易与轴承的外圈发生抵触,进而降低了耐脂挡圈磨损的速率,提高了耐脂挡圈的寿命,降低了维护人员维护耐脂挡圈的频率。
[0021]可选的,所述耐脂挡圈的外周面与所述挡圈槽的内周面呈间隙配合。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轴转动时,耐脂挡圈会随转动轴同时转动,由于耐脂挡圈的外径小于挡圈槽的内径,使得耐脂挡圈的外周面不易与壳体发生摩擦,进而降低了耐脂挡圈磨损的速率,提高了耐脂挡圈的寿命,降低了维护人员维护耐脂挡圈的频率。
[0023]可选的,所述挡圈槽的内径小于所述轴承槽的内径。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脂穿过轴承流动到挡圈槽内后,由于耐脂挡圈的作
用,润滑脂会积聚在耐脂挡圈与轴承之间,由于挡圈槽的内径小于轴承槽的内径,润滑脂会再次流入轴承中以润滑轴承,提高了润滑脂的利用效率。
[0025]可选的,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且所述定位套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抵接,所述耐脂挡圈套设在所述定位套上。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套抵接在轴承的内圈上,使得轴承在转动时不易沿自身的轴向朝耐脂挡圈滑移,降低了耐脂挡圈被磨损的概率。
[0027]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开设在所述挡圈槽远离所述润滑脂腔的一侧,所述散热孔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散热孔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润滑结构,包括壳体(210)、转动轴(220)与端盖(230),所述转动轴(220)沿自身的轴心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210)上,所述转动轴(220)套设有轴承(310),所述壳体(210)上开设有轴承槽(211),所述轴承(310)卡接在所述轴承槽(211)内,所述端盖(230)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210)上,所述端盖(230)与所述壳体(210)之间形成润滑脂腔(231),所述润滑脂腔(231)与所述轴承槽(21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0)上设置有向润滑脂腔(231)中加注润滑脂的注脂管(212),所述注脂管(212)的一端与所述润滑脂腔(231)连通,所述注脂管(212)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0)上开设有第一加注槽(213),所述端盖(230)上开设有第二加注槽(232),所述第一加注槽(213)与所述注脂管(212)连通,所述第二加注槽(232)与所述第一加注槽(213)连通,所述第二加注槽(232)还与所述润滑脂腔(23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30)上还开设有卸脂槽(233),所述卸脂槽(233)连通润滑脂腔(231)与大气。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脂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20)上还同轴套设有耐脂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娜刘兆清于仁科王燕靳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启正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