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59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压缩腔内的电机、曲轴、轴承组件、副轴承、动涡旋、静涡旋,动涡旋设有背压孔,压缩腔通过背压孔连通背压腔,曲轴内设有曲轴通道,曲轴通道连通背压腔,首先压缩腔中冷冻油经背压孔到达背压腔,当背压腔中油累积到一定量后通过曲轴通道到达曲轴前端的回油孔结构,最后通过回油孔结构回到背压腔,重复循环可有效对各零件润滑,相对于现有技术装配更简单不会出现弹簧卡死现象,而且结构合理压缩机可靠性得到提高,另外,动涡旋浮动背压力通过背压孔从压缩腔引入,当运行工况变化时,背压力随之发生变化,保持动涡旋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具有合理背压力。个运行范围内具有合理背压力。个运行范围内具有合理背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关系着压缩机是否能正常工作,现有车用压缩机一般采用动涡旋浮动技术其结构如图1、2、3所示,压缩机主要由机壳1和安装在机壳1压缩腔内的电机2、曲轴3、轴承组件4、副轴承5、动涡旋6、静涡旋7组成,静涡旋7设有供油通道,首先进入压缩机内部的油气混合物经压缩排到顶盖与静涡旋7之间的排气缓冲腔会进行油气分离,气体直接排出顶盖,而冷冻油会通过静涡旋7的供油通道引入动涡旋6背部(即引入背压腔8),提供动涡旋6浮动力同时对轴承部件进行润滑,后经回油通道9回到吸气侧(冷冻油方向如图2中箭头虚线所示),回油通道9开设在静涡旋7侧壁,回油通道9连通吸气侧,回油通道9中装有弹簧10、钢球11、堵头12,以保证背压腔足够的油压维持动涡旋6浮动的贴合力,弹簧10的位移量与背压力形成正比,当背压腔8中冷冻油集聚一定量背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钢球11上移弹簧压缩,冷冻油回到吸气侧。
[0003]上述回油结构的缺陷在于:一是背压腔的压力不容易管控,因为弹簧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而且弹簧、钢球、堵头还有进涡旋回油孔多个尺寸链叠加,造成同批次压缩机实际的弹簧控制压力差异较大,装配一致性不容易管控;二是弹簧回油孔弹簧容易卡死,造成压缩机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所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具有加工方便、提高压缩机工作可靠性、合理背压力等优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压缩腔内的电机、曲轴、轴承组件、副轴承、动涡旋、静涡旋,曲轴前端套装于副轴承而后端套装于轴承组件,曲轴中部安装于电机,轴承组件侧方依次安装动涡旋、静涡旋,动涡旋与轴承组件之间形成背压腔,所述动涡旋设有背压孔,压缩腔通过背压孔连通背压腔,曲轴内设有曲轴通道,曲轴通道连通背压腔,曲轴前端设有回油孔结构,曲轴通道通过回油孔结构连通背压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油孔结构包括间隙堵头和侧回油孔,间隙堵头安装在曲轴前端,间隙堵头内端直径小于曲轴通道内径形成间隙通道,侧回油孔设有于曲轴侧面,侧回油孔连通间隙通道,侧回油孔出口对着副轴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间隙通道宽度小于0.1mm。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油孔结构包括过盈堵头,过盈堵头安装在曲轴前端,过盈堵头内设有中心回油孔,中心回油孔连通曲轴通道,中心回油孔出口对着副轴承后方腔室。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回油孔孔径小于0.5mm。
[0010]有益效果:首先压缩腔中冷冻油经背压孔到达背压腔,当背压腔中油累积到一定量后通过曲轴通道到达曲轴前端的回油孔结构,最后通过回油孔结构回到背压腔,重复循环可有效对各零件润滑,相对于现有技术装配更简单不会出现弹簧卡死现象,而且结构合理压缩机可靠性得到提高,另外,动涡旋浮动背压力通过背压孔从压缩腔引入,当运行工况变化时,背压力随之发生变化,保持动涡旋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具有合理背压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2]图2是现有技术的轴承组件、动涡旋、静涡旋相配合时的局部剖视图;
[0013]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6]图6是本技术的油流向示意图;
[0017]图7是本技术的回油孔结构实施方式一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8是本技术的回油孔结构实施方式一的全剖视图;
[0019]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20]图10是本技术的回油孔结构实施方式二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11是本技术的回油孔结构实施方式而的全剖视图;
[0022]图12是图11中C处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如图4~6所示,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包括机壳1和安装在机壳压缩腔13内的电机2、曲轴3、轴承组件4、副轴承5、动涡旋6、静涡旋7,曲轴1前端套装于副轴承5而后端套装于轴承组件4,曲轴3中部安装于电机2,轴承组件4侧方依次安装动涡旋6、静涡旋7,曲轴3连接动涡旋6,动涡旋6与轴承组件4之间形成背压腔8,所述动涡旋6设有背压孔61,压缩腔13通过背压孔61连通背压腔8,曲轴3内设有曲轴通道31,曲轴通道31连通背压腔8,曲轴3前端设有回油孔结构,曲轴通道31通过回油孔结构连通背压腔8,油流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首先压缩腔13中冷冻油经背压孔61到达背压腔8,当背压腔8中油累积到一定量后通过曲轴通道31到达曲轴3前端的回油孔结构,最后通过回油孔结构回到背压腔。
[0027]如图7~9所示,回油孔结构实施方式一:回油孔结构包括间隙堵头14和侧回油孔15,间隙堵头14安装在曲轴3前端,间隙堵头14内端直径d小于曲轴通道内径D从而形成间隙通道16,间隙通道16宽度小于0.1mm,侧回油孔15设置于曲轴3侧面,侧回油孔15连通间隙通道16,侧回油孔15出口对着副轴承5,通过曲轴通道31、间隙通道16、侧回油孔15把背压腔8内的油降低压力后排至吸气侧,循环流道,而且冷冻油甩落在副轴承表面,同时实现轴承良好润滑。
[0028]如图10~12所示,回油孔结构实施方式二:回油孔结构包括过盈堵头16,过盈堵头16过盈配合安装在曲轴3前端,过盈堵头16内设有中心回油孔17,中心回油孔17为通孔,中心回油孔孔径小于0.5mm,中心回油孔17连通曲轴通道31,中心回油孔17出口对着副轴承后方腔室,通过曲轴通道31、中心回油孔17把背压腔8内的油降低压力后排至吸气侧,而且冷冻油甩落在后方腔室后反射到副轴承表面,同时实现轴承良好润滑。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压缩腔内的电机、曲轴、轴承组件、副轴承、动涡旋、静涡旋,曲轴前端套装于副轴承而后端套装于轴承组件,曲轴中部安装于电机,轴承组件侧方依次安装动涡旋、静涡旋,动涡旋与轴承组件之间形成背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旋设有背压孔,压缩腔通过背压孔连通背压腔,曲轴内设有曲轴通道,曲轴通道连通背压腔,曲轴前端设有回油孔结构,曲轴通道通过回油孔结构连通背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结构包括间隙堵头和侧回油孔,间隙堵头安装在曲轴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楚辉李拥军师海峰林嘉鹏林佳佳林佳敏林嘉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霸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