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27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和振动棒,所述底座底部内侧均卡合有地轮,且地轮中间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并且第一丝杆外侧键连接有链轮,所述底座上方焊接有立柱,且立柱内侧卡合有升降框体,并且立柱底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而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相连接,所述立柱左侧焊接有左壁,且左壁内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并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相连接。该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安装有弹簧和振动棒,使得通过左壁下方的振动棒配合着弹簧在浇注框内的混凝土内侧进行升降旋转式的振动,从而使得浇注框内的混凝土得到了充实处理。凝土得到了充实处理。凝土得到了充实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振动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振动机器人一般用于建筑领域中,主要作用是对房屋和桥梁浇注时起到消除混凝土内部存在的孔洞和缝隙,以满足建造标准质量的规定要求,一定要对正在浇注的混凝土内部进行充实处理,根据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发出了一种对混凝土内部充实处理的三维振动机器人,三维振动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振动棒插进混凝土浇注的框架内侧起到消除孔洞和缝隙,从而这种三维振动机器人在建筑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而现有的三维振动机器人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当三维振动机器人在对框架内侧浇注的混凝土进行振动过程中,一般时通过人工将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内侧进行高频震动,这样导致了需要人工不断的对振动棒上下左右移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浪费了人力,从而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0004]因此我们便提出了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三维振动机器人在对框架内侧浇注的混凝土进行振动过程中,一般是通过人工将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内侧进行高频震动,这样导致了需要人工不断的对振动棒上下左右移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浪费了人力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和振动棒,所述底座底部内侧均卡合有地轮,且地轮中间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并且第一丝杆外侧键连接有链轮,而且链轮中间键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座上方焊接有立柱,且立柱内侧卡合有升降框体,并且立柱底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而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相连接,所述立柱左侧焊接有左壁,且左壁内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并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相连接,而且转轴外侧固定有转盘。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左右内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与地轮构成升降滑动结构,并且地轮与第一丝杆呈一一对应关系。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方焊接有旋转手柄,且旋转手柄的竖向中心线与底座的竖向中心线相互重合。
[0009]优选的,所述立柱左右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与升降框体构成伸缩滑动结构,并且升降框体内壁焊接有内板。
[0010]优选的,所述转盘底部右侧焊接有拔杆,且拔杆下方外侧安装有弹簧,并且弹簧底部内侧固定有振动棒。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
[0012](1)设置有第一滑槽、地轮、第一丝杆、链轮、连接杆和旋转手柄,使得通过转动旋转手柄能有效的带动连接杆、链轮和第一丝杆旋转,从而通过第一丝杆在旋转过程中有效的带动地轮配合着第一滑槽在底座左右内侧下方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地轮接触地面时使得人们更加轻松的将三维震动机器人装置移动到指定地方,此结构不仅减少了人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3](2)设置有立柱、第二滑槽、升降框体、内板、第二丝杆、左壁、转轴、弹簧和振动棒,使得通过第二丝杆旋转能有效的带动内板和升降框体配合着第二滑槽在立柱外侧进行升降移动,从而通过升降框体上下移动时能有效的带动左壁上下移动,此结构便于了左壁下方的振动棒配合着弹簧在浇注框内的混凝土内侧进行升降旋转式的振动,从而使得浇注框内的混凝土得到了充实处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剖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立柱与升降框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底座与地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101、第一滑槽;2、地轮;3、第一丝杆;4、链轮;5、连接杆;6、旋转手柄;7、立柱;701、第二滑槽;8、升降框体;801、内板;9、第一伺服电机;10、第二丝杆;11、左壁;12、第二伺服电机;13、转轴;14、转盘;1401、拔杆;1402、弹簧;1403、振动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滑槽101、地轮2、第一丝杆3、链轮4、连接杆5、旋转手柄6、立柱7、第二滑槽701、升降框体8、内板801、第一伺服电机9、第二丝杆10、左壁11、第二伺服电机12、转轴13、转盘14、拔杆1401、弹簧1402和振动棒1403,底座1底部内侧均卡合有地轮2,且地轮2中间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3,并且第一丝杆3外侧键连接有链轮4,而且链轮4中间键连接有连接杆5,底座1上方焊接有立柱7,且立柱7内侧卡合有升降框体8,并且立柱7底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9,而且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10相连接,立柱7左侧焊接有左壁11,且左壁11内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并且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13相连接,而且转轴13外侧固定有转盘14。
[0021]底座1左右内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01,且第一滑槽101与地轮2构成升降滑动结构,并且地轮2与第一丝杆3呈一一对应关系,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地轮2通过第一滑槽101有效的在底座1底部进行上下滑动,便于了人们更加轻松的将整个装置移动到指定的地方,减少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2]连接杆5上方焊接有旋转手柄6,且旋转手柄6的竖向中心线与底座1的竖向中心线
相互重合,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转动旋转手柄6时能有效的带动连接杆5旋转,增加了传动效果。
[0023]立柱7左右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701,且第二滑槽701与升降框体8构成伸缩滑动结构,并且升降框体8内壁焊接有内板801,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升降框体8通过第二滑槽701有效的在立柱7外侧上行收缩,便于了振动棒1403升降旋转式的在浇注框内侧振动,从而使得浇注框内的混凝土得到充实处理。
[0024]转盘14底部右侧焊接有拔杆1401,且拔杆1401下方外侧安装有弹簧1402,并且弹簧1402底部内侧固定有振动棒1403,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转盘14和拔杆1401旋转过程中有效的带动拔杆1401和振动棒1403旋转,增加了整体的传动效果。
[00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时,首先如图1

4所示,先手动转动旋转手柄6,通过旋转手柄6带动连接杆5旋转,接着通过连接杆5旋转带动链轮4旋转,从而通过链轮4旋转时带动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7)和振动棒(140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内侧均卡合有地轮(2),且地轮(2)中间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3),并且第一丝杆(3)外侧键连接有链轮(4),而且链轮(4)中间键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底座(1)上方焊接有立柱(7),且立柱(7)内侧卡合有升降框体(8),并且立柱(7)底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9),而且第一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10)相连接,所述立柱(7)左侧焊接有左壁(11),且左壁(11)内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并且第二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13)相连接,而且转轴(13)外侧固定有转盘(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振动机器人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左右内侧均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琛琛朱敬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那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