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09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3
车辆的控制装置能够不会因发动机声音的变化而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地从混合动力模式转换到低速侧发动机行驶模式,所述混合动力模式通过发动机的动力发出的电力而由马达输出的动力来行驶,所述低速侧发动机行驶模式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而行驶。在使车辆以混合动力行驶模式行驶着时,发动机控制部(131)控制发动机,使得发动机转速根据车速的增加而增加至上限转速(NeH),并在达到上限转速时降低至下限转速(NeL)。减少率算出部(132)算出从上限转速降低到下限转速时的发动机转速的减少率(d)。发动机控制部(131)在从混合动力行驶模式向低速侧发动机行驶模式转换时,基于减少率算出部(132)算出的减少率使发动机转速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electricalvehicle)具有多个行驶模式,该多个行驶模式包括:混合动力行驶模式,在该模式下,在使离合器断开的状态下使用发动机的动力使发电机发电,使用电动机至少基于从发电机供给的电力而输出的动力来驱动驱动轮;以及发动机行驶模式,在该模式下,在使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至少使用发动机输出的动力来驱动驱动轮(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如下技术:在串联行驶模式时,根据驱动轮的转速(即车速)的变化,使发动机的转速在下限转速与上限转速之间增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034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丝毫没有考虑关于从串联行驶模式向发动机行驶模式转换时的发动机的运转音,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该车辆的控制装置能够不会因内燃机的运转音而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地从第一行驶模式向第二行驶模式转换,所述第一行驶模式是利用电动机根据从发电机供给的电力而输出的动力来行驶的模式,所述发电机通过内燃机的动力而发电,所述第二行驶模式是通过内燃机的动力来行驶的模式。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该车辆能够通过多个行驶模式行驶,该车辆具备:内燃机;使用所述内燃机的动力进行发电的发电机;通过接受电力供给而输出动力的电动机;由所述内燃机及所述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动力驱动的驱动轮;以及将所述内燃机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断开或连接的断接部,所述多个行驶模式包括:使所述断接部断开,使用由所述电动机至少根据从所述发电机供给的电力而输出的动力,由此驱动所述驱动轮而行驶的第一行驶模式;以及使所述断接部连接,至少利用从所述内燃机的动力来驱动所述驱动轮而行驶的第二行驶模式,其中,该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设定所述多个行驶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行驶模式的行驶模式设定部;以及控制所述内燃机的内燃机控制部,所述内燃机控制部进行如下处理:在由所述行驶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一行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车辆的速度的增加而使所述内燃机的转速增加,当该转速达到规定的第一转速时使该转速降低至比该第一转速低的第二转速,算出从所述第一转速降低到所述第二转速时的所述内燃机的转速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率,在通过所述行驶模式设定部而从所述第一行驶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行驶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减少率降低所述内燃机的转速。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根据通过内燃机的动力进行发电的发电机所供给的电力而通过电动机所输出的动力来行驶的第一行驶模式中,根据车辆的速度的增加而使内燃机的转速增加,当该转速达到规定的第一转速时使该转速降低至比该第一转速低的第二转速。而且,在从第一行驶模式向通过内燃机的动力行驶的第二行驶模式转换的情况下,基于使内燃机的转速在第一行驶模式下从第一转速降低至第二转速时的减少率而使内燃机的转速降低。由此,在从第一行驶模式向第二行驶模式转换时,能够不会因内燃机的运转音而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地向第二行驶模式转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车辆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各行驶模式的内容的图。图3是表示行驶模式的转换例的图。图4是表示控制装置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图5是表示在混合动力行驶模式下的发动机转速的控制例的图。图6是表示关于向低速侧发动机行驶模式转换而进行的控制的第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在混合动力行驶模式下的发动机转速的减少率和向低速侧发动机行驶模式转换时的发动机转速的减少率的图。图8是表示关于向低速侧发动机行驶模式转换而进行的控制的第二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100控制装置120行驶模式设定部131发动机控制部(内燃机控制部)d减少率CL1第一离合器(断接部)DW驱动轮ENG发动机(内燃机)GEN发电机(generator)MOT马达(电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车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具备:驱动装置10,其输出车辆1的驱动力;以及控制装置100,其掌管包含驱动装置10在内的整个车辆1的控制。【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0具备发动机ENG、发电机GEN、马达MOT、变速器T、以及收纳上述发电机GEN、马达MOT及变速器T的壳体11。马达MOT及发电机GEN与车辆1所具备的蓄电池BAT连接,并且能够进行来自蓄电池BAT的电力供给、以及向蓄电池BAT进行的能量再生。【变速器】在壳体11中,沿轴向从发动机ENG侧设置有收纳变速器T的变速器收纳室11a、以及收纳马达MOT及发电机GEN的马达收纳室11b。在变速器收纳室11a中收纳有彼此平行配置的输入轴21、发电机轴23、马达轴25及副轴27、以及差动机构D。输入轴21与发动机ENG的曲轴12同轴地并排配置。曲轴12的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减振器传递至输入轴21。在输入轴21上设置有构成发电机用齿轮系Gg的发电机驱动齿轮32。在输入轴21上,相对于发电机驱动齿轮32,在发动机侧经由第一离合器CL1设置有构成低速侧发动机用齿轮系GLo的低速侧驱动齿轮34,并且在与发动机侧相反的一侧(以下,称为马达侧)设置有构成高速侧发动机用齿轮系GHi的高速侧驱动齿轮36。第一离合器CL1是用于将输入轴21与低速侧驱动齿轮34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连结的液压离合器,并且是所谓的多盘式的摩擦型离合器。在发电机轴23上设置有与发电机驱动齿轮32啮合的发电机从动齿轮40。由输入轴21的发电机驱动齿轮32和发电机轴23的发电机从动齿轮40构成用于将输入轴21的旋转传递至发电机轴23的发电机用齿轮系Gg。在发电机轴23的马达侧配置有发电机GEN。发电机GEN构成为具备:固定于发电机轴23的转子R;以及固定于壳体11并与转子R的外径侧对置配置的定子S。通过将输入轴21的旋转经由发电机用齿轮系Gg传递至发电机轴23,从而发电机GEN的转子R通过发电机轴23的旋转而旋转。由此,在发动机ENG的驱动时,能够将从输入轴21输入的发动机ENG的动力通过发电机GEN变换为电力。在马达轴25上设置有构成马达用齿轮系Gm的马达驱动齿轮52。在马达轴25上,在比马达驱动齿轮52靠马达侧配置有马达MOT。马达MOT构成为具备:固定于马达轴25的转子R;以及固定于壳体11并与转子R的外径侧对置配置的定子S。在副轴27上,从发动机侧依次设置有:低速侧从动齿轮60,其与低速侧驱动齿轮34啮合;输出齿轮62,其与差动机构D的齿圈70啮合;高速侧从动齿轮64,其经由第二离合器CL2而与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该车辆能够通过多个行驶模式行驶,该车辆具备:/n内燃机;/n使用所述内燃机的动力进行发电的发电机;/n通过接受电力供给而输出动力的电动机;/n由所述内燃机及所述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动力驱动的驱动轮;以及/n将所述内燃机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断开或连接的断接部,/n所述多个行驶模式包括:/n使所述断接部断开,使用由所述电动机至少根据从所述发电机供给的电力而输出的动力,来驱动所述驱动轮而行驶的第一行驶模式;以及/n使所述断接部连接,至少使用所述内燃机的动力来驱动所述驱动轮而行驶的第二行驶模式,/n其中,该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n设定所述多个行驶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行驶模式的行驶模式设定部;以及/n控制所述内燃机的内燃机控制部,/n所述内燃机控制部进行如下处理:/n在由所述行驶模式设定部设定为所述第一行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车辆的速度的增加而使所述内燃机的转速增加,当该转速达到规定的第一转速时使该转速降低至比该第一转速低的第二转速,/n算出从所述第一转速降低到所述第二转速时的所述内燃机的转速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少率,/n在通过所述行驶模式设定部而从所述第一行驶模式转换到所述第二行驶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减少率降低所述内燃机的转速。/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8 JP 2020-0334351.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该车辆能够通过多个行驶模式行驶,该车辆具备:
内燃机;
使用所述内燃机的动力进行发电的发电机;
通过接受电力供给而输出动力的电动机;
由所述内燃机及所述电动机中的至少一方的动力驱动的驱动轮;以及
将所述内燃机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断开或连接的断接部,
所述多个行驶模式包括:
使所述断接部断开,使用由所述电动机至少根据从所述发电机供给的电力而输出的动力,来驱动所述驱动轮而行驶的第一行驶模式;以及
使所述断接部连接,至少使用所述内燃机的动力来驱动所述驱动轮而行驶的第二行驶模式,
其中,该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
设定所述多个行驶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行驶模式的行驶模式设定部;以及
控制所述内燃机的内燃机控制部,
所述内燃机控制部进行如下处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真美子白木宪太郎石川龙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