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开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99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常开式制动器,它包括铁芯壳(1),在铁芯壳(1)内设有线圈(2)和环氧树脂层(3),在铁芯壳(1)一侧设有对应分布的轮毂(4),在轮毂(4)上连接有簧片(5)和与铁芯壳(1)对应配合的吸盘(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氧树脂层(3)上设有盖板(7),在盖板(7)上设有一对环形摩擦片(8),在所述的吸盘(6)上还设有一组弧形孔(9)。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使用方便,通过增加磁回路路线的方式,提升了电磁制动器的电磁吸力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开式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常开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车辆行驶路况范围越来越广,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设计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汽车生产企业普遍希望所配用的汽车车门能够保证汽车在坡路停止时,车门不会因为重力作用使车门自动关闭,提高用户对车门有效控制,避免因车门自动关闭造成使用不便及安全隐患。如何保证汽车车门在坡路停止时不会自动关闭,尤其是在特殊使用环境保证车门有效开启,就要开发一款能够有效控制车门开关的动力装置,常开式制动器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原理,绕组通电后产生磁力,通过增加铁芯壳提高线圈的电磁性能,通电后将驱动盘组件吸合在一起,能够给动力装置提供相应的扭矩,从而控制车门根据需求自动开关,实现了在坡路停止时车门自动关闭问题。所谓的常开式制动器为现有技术,其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断电状态,吸盘与线圈处于分开状态。即当制动器不工作时,线圈断电,此时吸盘在簧片变形力的作用下使吸盘摩擦面与壳体摩擦面分开,在此状态下两者之间存在间隙;当制动器工作时,线圈通电,此时吸盘在线圈电磁吸力作用下使吸盘摩擦面与壳体摩擦面接触,在此状态下两者之间间隙消失完成动力的传导。但现有常开式制动器输出扭矩较小无法满足极端情况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使用新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常开式制动器。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常开式制动器,它包括铁芯壳,在铁芯壳内设有线圈和环氧树脂层,在铁芯壳一侧设有对应分布的轮毂,在轮毂上连接有簧片和与铁芯壳对应配合的吸盘,在铁芯壳上还是设有出线孔,出线孔内设有与线圈连通的引出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氧树脂层上设有与铁芯壳对应配合的盖板,在盖板上设有一对环形摩擦片,在所述的吸盘上还设有一组弧形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一对环形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盖板为同轴分布,且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的直径不同。在所述铁芯壳上设有与线圈对应配合的环槽,在环槽槽壁上均布有一组第一卡槽和一组第二卡槽,在所述盖板上设有一组与第一卡槽对应分布的第一卡块和一组与第二卡槽对应分布的第二卡块。所述的弧形孔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分布与所述的一对环形摩擦片之间。在所述盖板、吸盘以及铁芯壳上均设摩擦层。所述盖板由能导磁的SPCC制成。专利技术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使用方便,通过增加磁回路路线的方式,提升了电磁制动器的电磁吸力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工作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常开式制动器,它包括铁芯壳1,在铁芯壳1上设有一个内陷且同轴分布的环形的安装槽1c。在安装槽1c内放置有线圈2,在铁芯壳1底部设有出线孔1a,出线孔1a内设有一段与线圈2连通的引出线1b。在安装槽1c内侧槽壁的顶端均布有一组第一卡槽1d,在安装槽1c外侧槽壁的顶端均布有一组第二卡槽1e。所述的线圈2通过环氧树脂层3封装在安装槽1c内,所述环氧树脂层3的上表面与安装槽1c的槽口处间隔一定距离,在此空间内放置有环形的盖板7。在盖板7的内圆面上向内侧延伸出一组与第一卡槽1d对应配合的第一卡块7a。在盖板7的外圆面上向外侧延伸出一组与第二卡槽1e对应配合的第二卡块7b。所述第一卡块7a、第二卡块7b以及盖板7为一体式结构均有导磁的SPCC制成。第一卡块7a、第二卡块7b厚度小于盖板7的厚度。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量将第一卡块7a、第二卡块7b对应卡入第一卡槽1d和第二卡槽1e形成盖板7与安装槽1c的连接。由于第一卡块7a和第二卡块7b与盖板7之间存在厚度差,所以所述的一组第一卡块7a、盖板7的内圆面和安装槽1c内侧的槽壁之间形成一个环状的第一槽型结构7c。而所述的一组第二卡块7b与盖板7的外圆面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槽型结构7d。在第一槽型结构7c内放置有环形的第一摩擦片8,在第二槽型结构7d内放置有环形的第二摩擦片8a。且第一摩擦片8和第二摩擦片8a通过胶粘的方式与第一槽型结构7c和第二槽型结构7d的槽壁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摩擦片8和第二摩擦片8a是由不导电、不导磁的无石棉复合材料制成。在铁芯壳1一侧设有对应分布的轮毂4,在轮毂4上连接有簧片5和与铁芯壳1对应配合的吸盘6。在所述盖板7的上表面、吸盘6的吸附面以及铁芯壳上端开口端的端面上具有设有表面粗糙的摩擦层。所述的簧片5采用65Mn材质,硬度范围HRC42~HRC47具有较高回弹性,能够有效保证电磁制动器的通电吸合和断电脱离。由于轮毂4、簧片5以及吸盘6都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铆钉连接,所以这里不在详述。在所述的吸盘6上还均布一组弧形孔9,所述弧形孔9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分布与所述的一对环形摩擦片之间壁并与盖板7上表面对应。工作原理:由于本申请中第一摩擦片8和第二摩擦片8a和弧形孔9为交错状的分布所以,增加了磁回路路线,所以在没有增加制动器尺寸的前提下,提高电磁制动器的电磁磁力性能。图3和4中带箭头的线条为磁回路路线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常开式制动器,它包括铁芯壳(1),在铁芯壳(1)上设有安装槽(1c),在安装槽(1c)内设有线圈(2)和环氧树脂层(3),在铁芯壳(1)一侧设有对应分布的轮毂(4),在轮毂(4)上连接有簧片(5)和与铁芯壳(1)对应配合的吸盘(6),在铁芯壳(1)上还是设有出线孔(1a), 出线孔(1a)内设有与线圈(2)连通的引出线(1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氧树脂层(3)上设有盖板(7),在盖板(7)上设有一对环形摩擦片,在所述的吸盘(6)上还设有一组弧形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开式制动器,它包括铁芯壳(1),在铁芯壳(1)上设有安装槽(1c),在安装槽(1c)内设有线圈(2)和环氧树脂层(3),在铁芯壳(1)一侧设有对应分布的轮毂(4),在轮毂(4)上连接有簧片(5)和与铁芯壳(1)对应配合的吸盘(6),在铁芯壳(1)上还是设有出线孔(1a),出线孔(1a)内设有与线圈(2)连通的引出线(1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氧树脂层(3)上设有盖板(7),在盖板(7)上设有一对环形摩擦片,在所述的吸盘(6)上还设有一组弧形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常开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环形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8)和第二摩擦片(8a),所述第一摩擦片(8)和第二摩擦片(8a)与盖板(7)为同轴分布,且第一摩擦片(8)与第二摩擦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张元朝王荣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