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100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包括制动台主体,制动台主体内按照车辆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挡轮杆,挡轮杆通过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安装单元安装在制动台主体内,且安装单元上连接有升降单元,进而控制挡轮杆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防护挡轮是与被弹出的汽车接触,并把汽车弹进原位的,所以其容易受到损害,需要定期更换,而现有的结构在拆卸时比较繁琐,费时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属于制动台防护设备

技术介绍
防护挡轮在制动台上安装的用于防止车辆在测试过程中因反作用力被弹出的装置,其能够减少车辆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碰撞,对车辆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从而保证测试的有序进行,提高测试效率。但是由于防护挡轮是与被弹出的汽车接触,并把汽车弹进原位的,所以其容易受到损害,需要定期更换,而现有的结构在拆卸时比较繁琐,费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包括制动台主体,制动台主体内按照车辆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挡轮杆,挡轮杆通过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安装单元安装在制动台主体内,且安装单元上连接有升降单元,进而控制挡轮杆上下移动,安装单元包括对称安装在制动台主体内两侧靠近挡轮杆两端位置的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挡轮杆的轴向贯穿第一固定座在该方向上的两端,第一固定座的底部一侧一体连接有延长板,延长板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和移动的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挡轮杆的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座在该方向上的两端,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扣在一起形成与挡轮杆配合使用的圆形,第一固定座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上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锁紧螺栓,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与锁紧螺栓配合使用的螺孔。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底部靠近第一固定座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滑块,延长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进一步优化:所述滑槽的走向与挡轮杆的轴线垂直。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容纳第一滑块一部分的槽,且第二固定座和第一滑块之间穿设有转轴。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挡轮杆的轴线平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每个第一固定座下端面上的第二滑块,制动台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二滑块配合使用的导轨。进一步优化:所述导轨竖向设置。进一步优化:两个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横梁的下端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使用时,将挡轮杆的两端放置在第二固定座上,然后翻转第二固定座,并推动第二固定座进入第一凹槽内,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接触,然后旋转锁紧螺栓对第二固定座进行固定,然后控制电动伸缩杆伸长带动挡轮杆向上移动;当需要拆卸时,旋转锁紧螺栓,使其与第二固定座脱离,然后拉动挡轮杆带动第二固定座从第一凹槽内滑出,然后翻转第二固定座,即可将挡轮杆直接取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并在两固定座上分别开设了容纳挡轮杆的凹槽,实现了对挡轮杆的可拆卸式固定,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滑槽,实现了第二固定座的移动,采用该手段可以使第二固定座卡在第一固定座内,仅在第二固定座移出第一固定座时,才能对挡轮杆进行拆装,通过设置横梁,实现了挡轮杆两端升降的同步动作,本技术解决了由于防护挡轮是与被弹出的汽车接触,并把汽车弹进原位的,所以其容易受到损害,需要定期更换,而现有的结构在拆卸时比较繁琐,费时较长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制动台主体;2-第一滚筒;3-第二滚筒;4-挡轮杆;5-第一固定座;6-第一凹槽;7-第二固定座;8-第二凹槽;9-第一滑块;10-转轴;11-电动伸缩杆;12-横梁;13-第二滑块;14-导轨;15-锁紧螺栓;16-延长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包括制动台主体1,制动台主体1内按照车辆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3和挡轮杆4,挡轮杆4通过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安装单元安装在制动台主体1内,且安装单元上连接有升降单元,进而控制挡轮杆4上下移动。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对称安装在制动台主体1内两侧靠近挡轮杆4两端位置的第一固定座5,第一固定座5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固定座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纵截面为U形,这样设计便于与挡轮杆4配合。所述第一凹槽6沿挡轮杆4的轴向贯穿第一固定座5在该方向上的两端,这样设计便于挡轮杆4的安装。所述第一固定座5的底部一侧一体连接有延长板16,延长板16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和移动的第二固定座7,第二固定座7的纵截面也为矩形。所述第二固定座7上设置有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的纵截面也为U形,这样设计便于挡轮杆4的放置和固定。所述第二凹槽8沿挡轮杆4的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座7在该方向上的两端,第二凹槽8和第一凹槽6扣在一起形成与挡轮杆4配合使用的圆形。所述第一固定座5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7上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锁紧螺栓15,第一固定座5上开设有与锁紧螺栓15配合使用的螺孔,且该螺孔的下端贯穿第一固定座5,便于锁紧螺栓15的下端与第二固定座7接触。所述第二固定座7的底部靠近第一固定座5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滑块9,延长板16上开设有与第一滑块9配合使用的滑槽,且该滑槽的走向与挡轮杆4的轴线垂直,以便于第二固定座7移动进第一固定座5内。所述第二固定座7上开设有容纳第一滑块9一部分的槽,且第二固定座7和第一滑块9之间穿设有转轴10,以实现第二固定座7和第一滑块9的铰接,且转轴10的轴线与挡轮杆4的轴线平行。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每个第一固定座5下端面上的第二滑块13,制动台主体1上设置有与第二滑块13配合使用的导轨14。所述导轨14竖向设置,这样便于为第二滑块13的移动进行导向,进而为挡轮杆4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两个第二滑块13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12,横梁12的下端面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伸缩带动横梁1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13上下移动。为了便于挡轮杆4的定位,挡轮杆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8配合使用的环形槽。为了便于电动伸缩杆11的拆卸和维修,电动伸缩杆11的上端与横梁12之间、电动伸缩杆11的下端与制动台主体1之间均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使用时,将挡轮杆4的两端放置在第二固定座7上,然后翻转第二固定座7,并推动第二固定座7进入第一凹槽6内,并使第一凹槽6与第二凹槽8接触,然后旋转锁紧螺栓15对第二固定座7进行固定,然后控制电动伸缩杆11伸长带动挡轮杆4向上移动;当需要拆卸时,旋转锁紧螺栓15,使其与第二固定座7脱离,然后拉动挡轮杆4带动第二固定座7从第一凹槽6内滑出,然后翻转第二固定座7,即可将挡轮杆4直接取出。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并在两固定座上分别开设了容纳挡轮杆的凹槽,实现了对挡轮杆的可拆卸式固定,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与其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台主体(1),制动台主体(1)内按照车辆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3)和挡轮杆(4),挡轮杆(4)通过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安装单元安装在制动台主体(1)内,且安装单元上连接有升降单元,进而控制挡轮杆(4)上下移动,安装单元包括对称安装在制动台主体(1)内两侧靠近挡轮杆(4)两端位置的第一固定座(5),第一固定座(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沿挡轮杆(4)的轴向贯穿第一固定座(5)在该方向上的两端,第一固定座(5)的底部一侧一体连接有延长板(16),延长板(16)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和移动的第二固定座(7),第二固定座(7)上设置有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沿挡轮杆(4)的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座(7)在该方向上的两端,第二凹槽(8)和第一凹槽(6)扣在一起形成与挡轮杆(4)配合使用的圆形,第一固定座(5)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7)上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锁紧螺栓(15),第一固定座(5)上开设有与锁紧螺栓(15)配合使用的螺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台主体(1),制动台主体(1)内按照车辆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3)和挡轮杆(4),挡轮杆(4)通过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安装单元安装在制动台主体(1)内,且安装单元上连接有升降单元,进而控制挡轮杆(4)上下移动,安装单元包括对称安装在制动台主体(1)内两侧靠近挡轮杆(4)两端位置的第一固定座(5),第一固定座(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沿挡轮杆(4)的轴向贯穿第一固定座(5)在该方向上的两端,第一固定座(5)的底部一侧一体连接有延长板(16),延长板(16)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和移动的第二固定座(7),第二固定座(7)上设置有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沿挡轮杆(4)的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座(7)在该方向上的两端,第二凹槽(8)和第一凹槽(6)扣在一起形成与挡轮杆(4)配合使用的圆形,第一固定座(5)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7)上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锁紧螺栓(15),第一固定座(5)上开设有与锁紧螺栓(15)配合使用的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台安全防护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7)的底部靠近第一固定座(5)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广魏恒忠李永康林登坤任翔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新凌志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