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360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包括4个举升支架总成,由内框架、外框架和举升油缸连接组成;其特点是,在自卸车原车基础上加装一套液压系统总成,液压系统总成包括液压泵、手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同步马达、液压锁、举升油缸、倾斜油缸、液压管路和控制电磁换向阀的开关;举升油缸、液压锁、同步马达、电磁换向阀、倾斜油缸、手动换向阀和液压泵相互之间通过无缝钢管和高压管连接;自卸车大箱升降与大漏斗举升支架升降均可单独使用,大漏斗举升支架采用四点支撑,同步升降,每个举升支架采用双液压缸,每个液压缸安装单独的液压锁,确保支架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
本技术涉及自卸车液压举升
,具体地讲是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是一种可以对30吨以下大漏斗进行举升搬运的专用设备。
技术介绍
港口码头进行散货装卸作业的大漏斗按照装卸地点要求,需要进行不同地点的移动搬运;目前搬运工艺为在大漏斗上方安装吊杠,采用门机吊运方式移动,这种搬运需要的辅助人员多,生产效率低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急需一种专用设备来进行大漏斗移动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是一种焊接安装在自卸车箱体两侧的上下举升装置;主要解决重量在30吨以下,高度范围在3.7米-4.65米的大漏斗移动搬运过程中生产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包括4个举升支架总成,由内框架、外框架和举升油缸连接组成,举升油缸底面固定在外框架底部,上端与内框架连接,4个举升支架总成分别焊接在自卸车箱体两侧的前后位置,其特征在于,在自卸车体左侧固定手动换向阀固定架,在手动换向阀固定架上设手动换向阀;在自卸车驾驶室安装控制电磁换向阀的开关,通过电源线连接安装在自卸车体右侧的电磁换向阀;在自卸车箱体的右前上方位置设同步马达;在对应的举升油缸外侧中间位置安装液压锁,液压锁为8个;液压泵采用车载油泵;倾斜油缸为原车自带油缸;所述的举升油缸、液压锁、同步马达、电磁换向阀、倾斜油缸、手动换向阀和液压泵相互之间通过无缝钢管和高压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每个举升支架总成采用2个举升油缸,举升油缸的行程为1200mm,举升油缸为双作用缸。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磁换向阀为24V的两位四通换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的每个举升支架顶部两侧焊接限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举升支架焊接在自卸车箱体两侧,可以实现重量在30吨以下的大漏斗的举升作业;2、采用行程1200mm的举升油缸,可以满足高度范围在3700—4650mm的多种大漏斗的举升作业,提高了可以适用的大漏斗的类型数量;3、在举升支架顶部两侧增加焊接限位块,确保了大漏斗在搬运过程中前后不会产生滑移、提高了使用安全性;4、自卸车大箱升降与举升支架升降均可单独使用,由车体左侧手动换向阀选择控制,保留了自卸车原有大箱升降功能,且功能转换操作方便;5、大漏斗举升支架采用四点支撑,同步升降,每个举升支架采用双液压缸,每个液压缸安装单独液压锁,提高了支架的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举升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方案,详细说明本技术;所举实施方案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包括4个举升支架总成和液压系统总成;举升支架总成由内框架1、外框架2和举升油缸3连接组成,举升油缸3底面用两条螺栓固定在外框架2底部,上端与内框架1采用销轴连接,4个举升支架总成分别焊接在自卸车箱体两侧的前后位置,两侧挡板要求进行平行、竖直处理,并进行适当加固,以保证自卸车大箱有足够的支撑力;每个举升支架总成采用2个举升油缸3,举升油缸3的行程为1200mm,举升油缸3为双作用缸,即上下腔全为压力油腔;每个举升支架顶部两侧增加焊接限位块,确保大漏斗搬运过程中前后不会产生滑移;液压系统总成包括液压泵9、手动换向阀8、电磁换向阀6、同步马达5、液压锁4、倾斜油缸7、液压管路和控制电磁换向阀6的开关;液压泵9采用车载油泵,倾斜油缸7为原车自带油缸,系统工作压力≦16MPa;在自卸车体左侧固定手动换向阀固定架,在手动换向阀固定架上安装手动换向阀8,手动换向阀8控制自卸车大箱升降与举升支架升降的转换;在自卸车驾驶室仪表盘附近安装控制电磁换向阀6的开关,通过电源线连接安装在自卸车体右侧的电磁换向阀6,电磁换向阀6为24V的两位四通换向阀,控制电磁换向阀6的开关为24V开关,通过开关的转换实现举升支架的升降;在自卸车箱体的右前上方位置固定安装同步马达5;在对应的举升油缸3外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液压锁4,液压锁4为8个;根据系统流量大小,采用外径为22mm、18mm的无缝钢管和高压管按照图2所示,将举升油缸3、液压锁4、同步马达5、电磁换向阀6、倾斜油缸7、手动换向阀8和液压泵9相互之间进行连接,无缝钢管按照走向要求均分固定安装于箱体底部的两侧及车架的两侧,箱体与车架之间的管路采用高压软管连接,确保箱体斜举时管路之间不产生相互干涉,无缝钢管根据角度要求采用弯管器折出合适的弯度,确保弯管处的内径尺寸不影响系统流量。如图2所示,液压系统各部件管路连接关系(即油路循环路线图)为:1、举升支架举升时,油箱内液压油经液压泵9建压后进入手动换向阀8,从手动换向阀8出来后进入电磁换向阀6,从电磁换向阀6出来后进入同步马达5,从同步马达5出来后分别进入每个液压锁4,从液压锁4出来后进入举升油缸3的大腔,举升油缸3的小腔内液压油经电磁换向阀6后流回油箱;2、举升支架下降时,油箱内液压油经液压泵9建压后进入手动换向阀8,从手动换向阀8出来后分别进入每个举升油缸3的小腔,同时进入液压锁4,将液压锁4打开,举升油缸3的大腔内液压油分别经液压锁4后进入同步马达5,从同步马达5出来后经电磁换向阀6后流回油箱;3、倾斜油缸7的管路连接为:油箱内液压油经液压泵9建压后进入手动换向阀8,液压油在经过手动换向阀8之后进入原车自带液压管路;4、同步马达5、电磁换向阀6、手动换向阀8上分别连接一根泄压回油管,每根回油管的另一端最后连接油箱。本技术的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是在自卸车原车基础上加装一套液压系统总成,其工作过程如下:自卸车大箱升降操作时,车体左侧手动换向阀手柄向上推,其余操作与原车操作方法一致;大漏斗举升支架的升降,由仪表台左下方单档开关控制;大漏斗举升支架执行升降操作时,车体左侧手动换向阀手柄向下推,其余操作与原车举升操作方法一致,举升支架的升降换向由单档开关控制(拉出-升)/(按进-降)。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技术特征都属于现有技术。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更多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包括4个举升支架总成,由内框架(1)、外框架(2)和举升油缸(3)连接组成,举升油缸(3)底面固定在外框架(2)底部,上端与内框架(1)连接,4个举升支架总成分别焊接在自卸车箱体两侧的前后位置,其特征在于,在自卸车体左侧固定手动换向阀固定架,在手动换向阀固定架上设手动换向阀(8);在自卸车驾驶室安装控制电磁换向阀(6)的开关,通过电源线连接安装在自卸车体右侧的电磁换向阀(6);在自卸车箱体的右前上方位置设同步马达(5);在对应的举升油缸(3)外侧中间位置安装液压锁(4),液压锁(4)为8个;液压泵(9)采用车载油泵;倾斜油缸(7)为原车自带油缸;所述的举升油缸(3)、液压锁(4)、同步马达(5)、电磁换向阀(6)、倾斜油缸(7)、手动换向阀(8)和液压泵(9)相互之间通过无缝钢管和高压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设备,包括4个举升支架总成,由内框架(1)、外框架(2)和举升油缸(3)连接组成,举升油缸(3)底面固定在外框架(2)底部,上端与内框架(1)连接,4个举升支架总成分别焊接在自卸车箱体两侧的前后位置,其特征在于,在自卸车体左侧固定手动换向阀固定架,在手动换向阀固定架上设手动换向阀(8);在自卸车驾驶室安装控制电磁换向阀(6)的开关,通过电源线连接安装在自卸车体右侧的电磁换向阀(6);在自卸车箱体的右前上方位置设同步马达(5);在对应的举升油缸(3)外侧中间位置安装液压锁(4),液压锁(4)为8个;液压泵(9)采用车载油泵;倾斜油缸(7)为原车自带油缸;所述的举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张力军冯桂才宫培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陆海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