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用杆体及手术工具本申请要求下列申请的优先权:于2019年12月27号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380307.8的中国专利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将上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本文中。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手术用杆体及手术工具。
技术介绍
基于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的微创手术,由于具有创伤面积小、恢复快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手术工具通常包括一个视觉操作臂和多个手术操作臂,外科医生通过相关操作设备,驱动视觉操作臂和手术操作臂,以进行微创手术。手术工具具体包括柔性段和刚性段,刚性段与操作端连接,保证柔性段顺利进入人体内的目标区域,柔性段可在操作端的控制下发生主动弯曲,从而使位于柔性段末端的执行器调整姿势和位置,进行各种手术操作。但是,现有的手术工具末端的柔性段,通常采用蛇骨结构,其弯曲度有限,且在弯曲时受力不均匀,易造成手术工具末端使用寿命降低。另外,手术工具在通过戳卡或鞘套进入人体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以适应戳卡或鞘套的管腔内的弯曲状况,在柔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用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柔性段(1)、第二柔性段(2)、预弯曲段(3)和刚性段(4),所述第一柔性段(1)为波纹管结构,所述第二柔性段(2)和所述预弯曲段(3)为管状,所述第二柔性段(2)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狭缝单元(21),每个所述第一狭缝单元(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狭缝(211),所述预弯曲段(3)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狭缝单元(31),每个所述第二狭缝单元(3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狭缝(311),所述第二柔性段(2)的最大弯曲角度大于所述预弯曲段(3)的最大弯曲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7 CN 20191138030781.一种手术用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柔性段(1)、第二柔性段(2)、预弯曲段(3)和刚性段(4),所述第一柔性段(1)为波纹管结构,所述第二柔性段(2)和所述预弯曲段(3)为管状,所述第二柔性段(2)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狭缝单元(21),每个所述第一狭缝单元(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狭缝(211),所述预弯曲段(3)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狭缝单元(31),每个所述第二狭缝单元(3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狭缝(311),所述第二柔性段(2)的最大弯曲角度大于所述预弯曲段(3)的最大弯曲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杆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狭缝单元(21)以第一间距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狭缝单元(31)以第二间距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用杆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狭缝单元(21)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狭缝(211),每个所述第二狭缝单元(31)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狭缝(311),每个所述第一狭缝单元(21)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狭缝(211)以第三间距沿所述第二柔性段(2)的轴向等间距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狭缝单元(31)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狭缝(311)以第四间距沿所述预弯曲段(3)的轴向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三间距小于所述第四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用杆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狭缝单元(21)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狭缝(211)依次沿所述第二柔性段(2)的周向错位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狭缝单元(31)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狭缝(311)依次沿所述预弯曲段(3)的周向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术用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段(2)未弯曲变形时,每个所述第一狭缝单元(21)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狭缝(211)沿所述第二柔性段(2)的轴向投影为圆;和/或,
所述预弯曲段(3)未弯曲变形时,每个所述第二狭缝单元(31)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狭缝(311)沿所述预弯曲段(3)的轴向投影为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