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肋结构及沉管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19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强肋结构及沉管隧道,加强肋结构包括多个横肋,多个所述横肋依次横向设置在待加强件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的横向强度;多个T型材,所述T型材焊接在所述横肋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的纵向强度,且在所述横肋的顶端面上与所述T型材的连接节点处垂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90°‑150°,所述T型材通过所述凹槽焊接至所述横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强肋结构的有益效果:能够有利于横肋与T型材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焊接及质量控制,使横肋与T型材之间的焊接质量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肋结构及沉管隧道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加强肋结构及沉管隧道。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沉管隧道的浇筑隔舱11内的顶板14的底端、底板的底端以及边墙的内外面板中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增加横向强度的横肋12,且在横肋12上通过焊接有T型材13以进一步增加顶板14、底板以及边墙的内外面板的强度。但由于T型材13的高度仅仅只有150mm,在通过反仰角焊将T型材13焊接至横肋12上时,横肋12的顶端面与T型材13的下端面之间接触,无法提供用于容纳焊接溢出的焊接物的容纳空间,即无法对焊缝进行进一步打磨处理,导致横肋12与T型材13之间的焊缝存在包角、打磨较为困难,无法保证焊接的质量,不利于横肋12与T型材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焊接及质量控制;且由于沉管隧道中的横肋12数量高达二十五万多个,数量较多,在无法保证横肋12与T型材13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焊接质量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整个沉管隧道的建造质量。因此,亟需一种加强肋结构及沉管隧道,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强肋结构,能够有利于横肋与T型材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焊接及质量控制。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肋结构,加强肋结构包括:多个横肋,多个所述横肋依次横向设置在待加强件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的横向强度;多个T型材,所述T型材焊接在所述横肋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的纵向强度,且在所述横肋的顶端面上与所述T型材的连接节点处垂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90°-150°,所述T型材通过所述凹槽焊接至所述横肋。优选地,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120°。优选地,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130°。优选地,所述横肋上的所述凹槽通过切削的方式形成。优选地,所述倒三角的顶角至所述T型材上焊接至所述横肋内的一端之间的距离h为75mm。优选地,所述T型材通过反仰角焊的焊接方式焊接在所述横肋上。优选地,所述T型材通过钢制型材加工制成。优选地,所述T型材的高度为150mm。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沉管隧道,其包括的加强肋结构能够有利于横肋与T型材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焊接及质量控制。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沉管隧道,所述沉管隧道包括如上所述的加强肋结构。优选地,所述沉管隧道还包括隔舱,所述隔舱的顶板的底端、底板的底端以及内外面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加强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多个横肋依次横向设置在待加强件上,以增加待加强件的横向强度,再在横肋上焊接T型材,以增加待加强件的纵向强度;且在横肋的顶端面上与T型材的连接节点处垂直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T型材通过凹槽焊接至横肋上,横肋的顶端面与T型材的下端面之间互相不接触,能够提供用于容纳焊接溢出的焊接物的容纳空间,以便于对焊缝进行进一步打磨处理,能够保证焊接的质量,有利于横肋与T型材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焊接及质量控制,以保证整个沉管隧道的建造质量;且使焊接较为容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将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设置为90°-150°,能够在加工简单方便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用于容纳焊接溢出的焊接物的容纳空间,以使焊接效果较好,且不会影响横肋自身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沉管隧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沉管隧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加强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隔舱;12-横肋;13-T型材;14-顶板;1-横肋;2-T型材;3-隔舱;4-待加强件;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加强肋结构以及包括该加强肋结构的沉管隧道。其中,如图2所示,沉管隧道还包括浇筑隔舱3,在浇筑隔舱3内的顶板的底端、底板的底端、以及边墙的内外面板上均设置有加强肋结构,以增加各个板的强度。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加强肋结构设置在需要增加强度的船舶上或者桥梁建筑上的钢板结构上。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加强肋结构包括多个横肋1及多个T型材2。其中,多个横肋1依次横向设置在待加强件4上,以用于增加待加强件4的横向强度,一个T型材2焊接在一个横肋1上,以用于增加待加强件4的纵向强度;且在横肋1的顶端面上与T型材2的连接节点处垂直设置有凹槽5,凹槽5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90°-150°,T型材2通过凹槽5焊接至横肋1内。本实施例中,待加强件4为沉管隧道上的浇筑隔舱3内的顶板、底板以及边墙的内外面板。通过将多个横肋1依次横向设置在待加强件4上,以增加待加强件4的横向强度,再在横肋1上焊接T型材2,以增加待加强件4的纵向强度;且在横肋1的顶端面上与T型材2的连接节点处垂直设置有凹槽5,凹槽5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T型材2通过凹槽5焊接至横肋1上,横肋1的顶端面与T型材2的下端面之间互相不接触,能够提供用于容纳焊接溢出的焊接物的容纳空间,以便于对焊缝进行进一步打磨处理,能够保证焊接的质量,有利于横肋1与T型材2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焊接及质量控制,以保证整个沉管隧道的建造质量;且使焊接较为容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通过凹槽5将T型材2焊接在横肋1内,其焊接简单,焊缝打磨容易;在沉管隧道的实际应用中,能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焊接方式节约63.1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肋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肋结构包括:/n多个横肋(1),多个所述横肋(1)依次横向设置在待加强件(4)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4)的横向强度;/n多个T型材(2),所述T型材(2)焊接在所述横肋(1)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4)的纵向强度,且在所述横肋(1)的顶端面上与所述T型材(2)的连接节点处垂直设置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90°-150°,所述T型材(2)通过所述凹槽(5)焊接至所述横肋(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肋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肋结构包括:
多个横肋(1),多个所述横肋(1)依次横向设置在待加强件(4)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4)的横向强度;
多个T型材(2),所述T型材(2)焊接在所述横肋(1)上,以用于增加所述待加强件(4)的纵向强度,且在所述横肋(1)的顶端面上与所述T型材(2)的连接节点处垂直设置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90°-150°,所述T型材(2)通过所述凹槽(5)焊接至所述横肋(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1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三角的顶角的角度α为1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肋(1)上的所述凹槽(5)通过切削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均发陈伟乐徐进初刘亚魏铁城蒋巍赖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