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107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海底、过江沉管隧道以及大型构件下水的领域。该系统包括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包括基桩、钢壳沉管和台车,还包括滑坡、下水架和折叠栈桥,所述下水架包括无缘支撑、下水架支撑体和钢轮,还包括一种使用方法,利用台车沿着轨道梁移动至滑道区的折叠栈桥上;将钢壳沉管转换至下水架,通过卷扬机牵引,下水架载着钢壳沉管,利用下水架底部的钢轮,沿着下水滑道上的滑坡往水面下滑;利用牵引装置将下水架拉回滑道区,完成整个滑道下水的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克服现有大型钢壳沉管下水需要上驳码头和对应的下潜坑或下驳码头和干坞法灌水起浮不能连续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底、过江沉管隧道以及大型构件下水的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钢壳沉管下水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半潜驳以及干坞法灌水起浮,半潜驳需要上驳码头和对应的下潜坑或下驳码头,另一种干坞法灌水起浮法需要建设大型干坞,两种方法所实现的影响因素较多,工艺复杂,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工艺简单,影响因素少的钢壳沉管下水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大型钢壳沉管下水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及使用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包括运输装置、滑坡和下水架,所述下水架设置于滑坡上;所述运输装置用于钢壳沉管的运输,所述下水架的两侧设置有折叠栈桥,所述折叠栈桥的底部设置有基桩。采用上述系统,利用运输装置将需要运输的钢壳沉管进行一个水平方向上的运输,移动至滑坡的折叠栈桥,再移动至下水架上,通过下水架将钢壳沉管沿滑坡输送至水下,钢壳沉管会自身浮起,下水架进行收回,循环使用,完成整个钢壳沉管的下水,省去了半潜驳上驳需要对应的上下驳平台,且避免了使用干坞法灌水起浮,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效果良好,大幅降低工艺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装置为基桩,所述下水架包括顶升装置、下水架支撑体和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连接于下水架支撑体的底部,所述顶升装置固定于下水架支撑体的上部,所述下水架的尾部还设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用于下水架的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滑动装置为钢轮,所述顶升装置为无缘支撑,所述牵引装置为卷扬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台车的下部与折叠栈桥的上部铺设有轨道梁,所述台车位于轨道梁上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折叠栈桥包括支撑面板和若干个支墩,所述支墩的顶部铰接于支撑面板的底部,所述支墩的底部与所述基桩的顶部接触,所述支撑面板的中部设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基桩的上表面进行铰接,其另一端与支撑面板的中部铰接,若干个所述支墩的长度沿所述滑坡下坡的方向依次递增。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具体步骤如下:S1:钢壳沉管分块在钢结构工厂内进行拼装、组装,完成油漆涂装后,通过台车在组装台上进行顶升,转换至台车支撑;S2:钢壳沉管转换至台车支撑后,利用台车沿着轨道梁移动至滑道区的折叠栈桥上;S3:通过卷扬机牵引,将下水架安装在折叠栈桥中间,通过无缘支撑顶升,使下水架上的无缘支撑与钢壳沉管的底部紧密贴合;S4:检查完所有下水架与钢壳沉管完全密贴后,通过滑轮牵引将折叠栈桥下部支墩下放,钢壳沉管由折叠栈桥受力支撑转换为下水架支撑;S5:钢壳沉管转换至下水架后,通过卷扬机牵引,下水架载着钢壳沉管,利用下水架底部的钢轮,沿着下水滑道上的滑坡往水面下滑,将钢壳沉管滑至港池内;S6:钢壳沉管滑至港池后,待钢壳沉管浮起与下水架脱离后,利用牵引装置将下水架拉回滑道区,完成整个滑道下水的工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钢壳沉管与台车之间设置有木垫块。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减小顶升过程钢壳沉管的变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中的钢壳沉管与无缘支撑之间设置木垫梁。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减小下水过程中钢壳沉管的变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钢壳沉管上固定设置有系缆桩。采用上述结构,当钢壳沉管滑至港池浮起后,可以通过钢壳沉管上系缆桩与岸上系缆桩进行系泊。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钢壳沉管滑道下水的方法,利用运输装置将钢壳沉管运至滑道区,通过滑道上的折叠栈桥,将钢壳沉管转换至下水架,通过下水架将钢壳沉管滑至港池的方式,最后拉起下水架,循环使用下水架,有效解决了半潜驳上驳需要对应的上下驳平台及且避免了使用干坞法灌水起浮法造成工艺复杂的问题,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沉管滑道下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沉管移至折叠栈桥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折叠栈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沉管滑道下水系统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沉管切换至下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下水架滑动至水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钢壳沉管,2-木垫块,3-台车,4-轨道梁,5-滑坡,6-折叠栈桥,601-支撑面板,602-液压伸缩杆,7-支墩,8-下水架,801-下水架支撑体,9-无缘支撑,10-木垫梁,11-钢轮,12-基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参考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包括运输装置、滑坡5和下水架8,所述下水架8设置于滑坡5上,滑坡5的主要功能为下水架8提供一个可向下滑动的一个坡面,滑坡5所倾斜的角度可供下水架8正常滑行;所述下水架8的两侧设置有折叠栈桥6,所述运输装置用于钢壳沉管1的运输,将钢壳沉管1运输至折叠栈桥6上,所述折叠栈桥6的底部设置有基桩12,基桩12用于托起整个下水架8和折叠栈桥6,为钢壳沉管1的下水打一个基础。采用上述系统,利用运输装置将需要运输的钢壳沉管1进行一个水平方向上的运输,移动至滑道区的折叠栈桥6,再移动至下水架8上,通过下水架8将钢壳沉管1沿滑坡输送至水中,钢壳沉管1会自身浮起,下水架8收回,完成整个钢壳沉管1的下水,省去了半潜驳上驳需要对应的上下驳平台,同时也避免了用干坞法灌水起浮需要建设大型干坞造成工艺复杂的问题,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效果良好。所述下水架8可以包括无缘支撑9和下水架支撑体801,所述无缘支撑9内设有举升机构,可进行升高与下降,下水架支撑体801的底部设置了一组钢轮11,用于下水架8的滑动,所述无缘支撑9固定于下水架支撑体801的上表面,无缘支撑9可以将钢壳沉管1托起,与钢壳沉管1的底部紧密连接,所述下水架8的尾部还可以设有牵引装置,作为下水架8的动力源,控制下水架8的上升和下降。所述折叠栈桥6包括支撑面板601和若干个支墩7,所述支墩7的顶部铰接于支撑面板601的底部,支墩7可以相对支撑面板601转动,为了让折叠栈桥6切换状态,水平或者紧贴滑坡5,整个所述支墩7是放置于基桩12的上表面,支撑面板601的中部还可以设有液压伸缩杆602与基桩12的上表面进行铰接,来进行辅助支撑面板601的一个旋转动作,若干个所述支墩7的长度沿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装置、滑坡(5)和下水架(8),所述下水架(8)设置于滑坡(5)上;/n所述运输装置用于钢壳沉管(1)的运输,所述下水架(8)的两侧设置有折叠栈桥(6),所述折叠栈桥(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装置、滑坡(5)和下水架(8),所述下水架(8)设置于滑坡(5)上;
所述运输装置用于钢壳沉管(1)的运输,所述下水架(8)的两侧设置有折叠栈桥(6),所述折叠栈桥(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基桩(12),所述下水架(8)包括顶升装置、下水架支撑体(801)和滑动装置;
所述滑动装置连接于下水架支撑体(801)的底部,所述顶升装置固定于下水架支撑体(801)的上部,所述下水架(8)的尾部还设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用于下水架(8)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为钢轮(11),所述顶升装置为无缘支撑(9),所述牵引装置为卷扬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为台车(3),所述台车(3)的下部与折叠栈桥(6)的上部铺设有轨道梁(4),所述台车(3)位于轨道梁(4)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栈桥(6)包括支撑面板(601)和若干个支墩(7),所述支墩(7)的顶部铰接于支撑面板(601)的底部,所述支墩(7)的底部与所述基桩(12)的顶部接触,所述支撑面板(601)的中部设有液压伸缩杆(602),所述液压伸缩杆(602)的一端与所述基桩(12)的上表面进行铰接,其另一端与支撑面板(601)的中部铰接,若干个所述支墩(7)的长度沿所述滑坡(5)下坡的方向依次递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壳沉管的滑道下水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慧陈伟彬胡恩纯申昌洲董政戴双全刘美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