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222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桨保护装置,包括两个防撞竖梁,两个所述防撞竖梁用于设置在船舶尾端下方的螺旋桨关于所述船舶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撞竖梁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螺旋桨的最低点。在螺旋桨关于所述船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撞竖梁,防撞竖梁上端连接于船舶尾端,下端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螺旋桨的最低点,当螺旋桨驱动船只前进,由于防撞竖梁低于螺旋经最低点,能够有效防止船舶在浅水区航行触底,进而避免螺旋桨触底撞击,减小船舶的骤停的可能性,进而减小造成海损和人员受伤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螺旋桨保护,特别是一种螺旋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小型船舶的螺旋桨未配备导流罩,大多出现在施工船舶中,这些船舶经常在较为复杂的水域行驶,时常因水浅及施工环境恶劣,出现船舶搁浅,撞击螺旋桨等情况,如:小开体驳,用于防波堤抛石,防波堤抛石过程中,由于海浪影响,抛石扫海测量不及时,或者抛石船位失误有可能造成船舶搁浅造成螺旋桨受损;上述情况容易导致船舶的骤停,行驶中的船舶骤停极易造成海损和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小型船舶的螺旋桨未配备导流罩,当位于水浅及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存在容易出现船舶搁浅,撞击螺旋桨的情况,从而容易导致船舶骤停,极易造成海损和人员受伤的问题,提供一种螺旋桨保护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螺旋桨保护装置,包括两个防撞竖梁,两个所述防撞竖梁用于设置在船舶尾端下方的螺旋桨关于所述船舶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撞竖梁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螺旋桨的最低点。

4、本方案所述螺旋桨保护装置,在螺旋桨关于所述船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撞竖梁,防撞竖梁上端连接于船舶尾端,下端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螺旋桨的最低点,当螺旋桨驱动船只前进,由于防撞竖梁低于螺旋经最低点,能够有效防止船舶在浅水区航行触底,进而避免螺旋桨触底撞击,减小船舶的骤停的可能性,进而减小造成海损和人员受伤的可能。

5、优选的,每个所述防撞竖梁设有斜撑,所述斜撑下端连接所述防撞竖梁、上端连接所述船舶尾端底面,对防撞竖梁进行加固,能够提高防撞竖梁的防撞能力,且能够有效抵消侧面撞击螺旋桨的外力。

6、优选的,所述斜撑包括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所述第一斜撑梁沿所述船舶左右设置,所述第二斜撑梁沿所述船舶前后设置。

7、第一斜撑梁在正面与船舶底面、防撞竖梁形成三角支撑,第二斜撑梁在侧面与船舶底面、防撞竖梁形成三角支撑,支撑稳固性更高,当船舶的正面或侧面有触底时,可以大大的减小对防撞竖梁的伤害,对防撞竖梁进行保护。且施工水域有很多钢丝绳、锚缆绳等,通过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可以增加对螺旋桨保护的面积,可以避免钢丝绳、锚缆绳等缠绕螺旋桨,使得对螺旋桨保护的效果更好。且在船舶装载时,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有效抵消侧面撞击螺旋桨的外力,能够有效防止因海浪等其他因数导致船舶在码头触底。

8、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撑梁上端朝向所述船舶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斜撑梁上端朝向所述船舶的首端设置,使得防撞竖梁与螺旋桨的位置更近,使得对螺旋桨保护的效果更好。且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在船舶尾端的安装空间更大,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的安装更方便。

9、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的下端均连接于对应所述防撞竖梁的下端部,可以增加对螺旋桨保护的面积,使得对螺旋桨保护的效果更好;且对防撞竖梁的加固效果更好。

10、优选的,所述防撞竖梁下端部设有扩大底板,通过扩大底板增大防撞竖梁下端部碰撞的接触面,减少对防撞竖梁的冲击。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的下端均焊接于所述防撞竖梁和所述扩大底板的交接处,焊接方便,且焊接效果更好,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与防撞竖梁的连接质量更高。

12、优选的,所述船舶尾端底面包括底平面和底斜面,所述螺旋桨位于底平面正下方,所述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的上端均连接于底平面,所述第二斜撑梁的上端靠近所述底平面和所述底斜面的交接处。

13、上述方式可以增加对螺旋桨保护的面积,使得对螺旋桨保护的效果更好;且对防撞竖梁的加固效果更好。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撑梁、第二斜撑梁和防撞竖梁均为工字钢梁,强度高,可靠耐用。

15、优选的,所述防撞竖梁顶部焊接于所述船舶尾端底面,连接更加稳定,有利于在水中使用。

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技术所述螺旋桨保护装置,在螺旋桨关于所述船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防撞竖梁,防撞竖梁上端连接于船舶尾端,下端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螺旋桨的最低点,当螺旋桨驱动船只前进,由于防撞竖梁低于螺旋经最低点,能够有效防止船舶在浅水区航行触底,进而避免螺旋桨触底撞击,减小船舶的骤停的可能性,进而减小造成海损和人员受伤的可能。

18、2、本技术所述螺旋桨保护装置,每个所述防撞竖梁设有斜撑作为支撑架,对防撞竖梁进行加固,能够提高防撞竖梁的防撞能力,且能够有效抵消侧面撞击螺旋桨的外力。

19、3、本技术所述螺旋桨保护装置,斜撑包括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第一斜撑梁在正面与船舶底面、防撞竖梁形成三角支撑,第二斜撑梁在侧面与船舶底面、防撞竖梁形成三角支撑,支撑稳固性更高,当船舶的正面或侧面有触底时,可以大大的减小对防撞竖梁的伤害,对防撞竖梁进行保护。且施工水域有很多钢丝绳、锚缆绳等,通过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可以增加对螺旋桨保护的面积,可以避免钢丝绳、锚缆绳等缠绕螺旋桨,使得对螺旋桨保护的效果更好。且在船舶装载时,第一斜撑梁和第二斜撑梁有效抵消侧面撞击螺旋桨的外力,能够有效防止因海浪等其他因数导致船舶在码头触底。

20、4、本技术所述螺旋桨保护装置,所述防撞竖梁下端部设有扩大底板,通过扩大底板增大防撞竖梁下端部碰撞的接触面,减少对防撞竖梁的冲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防撞竖梁(1),两个所述防撞竖梁(1)用于设置在船舶(4)尾端下方的螺旋桨(41)关于所述船舶(4)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撞竖梁(1)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螺旋桨(41)的最低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撞竖梁(1)设有斜撑,所述斜撑下端连接所述防撞竖梁(1)、上端连接所述船舶(4)尾端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包括第一斜撑梁(2)和第二斜撑梁(3),所述第一斜撑梁(2)沿所述船舶(4)左右设置,所述第二斜撑梁(3)沿所述船舶(4)前后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梁(2)上端朝向所述船舶(4)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斜撑梁(3)上端朝向所述船舶(4)的首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梁(2)和第二斜撑梁(3)的下端均连接于对应所述防撞竖梁(1)的下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竖梁(1)下端部设有扩大底板(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梁(2)和第二斜撑梁(3)的下端均焊接于所述防撞竖梁(1)和所述扩大底板(11)的交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4)尾端底面包括底平面和底斜面,所述螺旋桨(41)位于底平面正下方,所述第一斜撑梁(2)和第二斜撑梁(3)的上端均连接于底平面,所述第二斜撑梁(3)的上端靠近所述底平面和所述底斜面的交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梁(2)、第二斜撑梁(3)和防撞竖梁(1)均为工字钢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竖梁(1)顶部焊接于所述船舶(4)尾端底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防撞竖梁(1),两个所述防撞竖梁(1)用于设置在船舶(4)尾端下方的螺旋桨(41)关于所述船舶(4)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撞竖梁(1)的最低点低于所述螺旋桨(41)的最低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撞竖梁(1)设有斜撑,所述斜撑下端连接所述防撞竖梁(1)、上端连接所述船舶(4)尾端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包括第一斜撑梁(2)和第二斜撑梁(3),所述第一斜撑梁(2)沿所述船舶(4)左右设置,所述第二斜撑梁(3)沿所述船舶(4)前后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梁(2)上端朝向所述船舶(4)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斜撑梁(3)上端朝向所述船舶(4)的首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梁(2)和第二斜撑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彬赵刘群罗伟邹为明高顺邓玉垒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