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10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进水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的底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的顶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连通;冷却液从所述进水区流入所述缸体水套后经所述出水区排出形成由下至上流动的冷却水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缸体水套结构,形成由下至上的冷却水路,不仅能够及时的排出气泡,避免气蚀现象的产生,还能够避免流动死区的产生,保证了缸体水套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的
,具体涉及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
技术介绍
缸体水套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燃烧室和缸体内壁的温度通过热传导将热能转移到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转移。由于冷却液在缸体水套内流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在高温的影响下冷却液中会产生气泡,气泡在缸体水套内堆积后将产生气蚀现象,影响缸体水套的正常工作。另外,冷却液流动过程中需要全面覆盖缸体,冷却液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容易存在流动死区,导致冷却液无法及时换热,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公告号为CN21195068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水平对置发动机缸体,包括左缸体和右缸体,所述左缸体内部设置第一水套,所述右缸体内部设置第二水套,第一水套与第二水套连通,第一水套与左缸体为一体铸造成型,第二水套与右缸体为一体铸造成型。该发动机缸体内的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气泡容易聚集在结合面所在部位的顶部,不利于气泡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中,因气泡不易排出而产生的气蚀问题、以及冷却液因自重导致下方冷却液流动缓慢形成流动死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进水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的底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的顶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连通;冷却液从所述进水区流入所述缸体水套后经所述出水区排出形成由下至上流动的冷却水路。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区包括出水腔,所述出水腔通过出水孔与缸体水套连通;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腔,所述进水腔通过进水孔与缸体水套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缸体水套包括缸体左水套和缸体右水套,所述缸体左水套和缸体右水套之间通过实体隔断分隔。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孔包括第一进水孔组和第二进水孔组,所述出水孔包括第一出水孔组和第二出水孔组;所述缸体左水套通过第一进水孔组与进水腔连通,通过第一出水孔组与出水腔连通;所述缸体右水套通过第二进水孔组与进水腔连通,通过第二出水孔组与出水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孔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进水孔,各个所述第一进水孔的孔径沿远离燃烧室至靠近燃烧室的方向依次增大;所述第二进水孔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进水孔,各个所述第二进水孔的孔径沿远离燃烧室至靠近燃烧室的方向依次增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孔组的进水方向偏向所述缸体水套远离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水孔组的进水方向也偏向所述缸体水套远离燃烧室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左水套和缸体右水套分别为半圆弧状。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腔的竖向中心线与出水腔的竖向中心线共线。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通过在缸体水套的顶部设置出水区,缸体水道的底部设置进水区;冷却液从缸体水套的底部进水,从缸体水套的顶部排水,形成由下至上的冷却水路;气泡在重力的影响下由下至上移动,从出水区排出,能够有效避免气泡在水套内部堆积,避免产生气蚀现象;由于冷却液直接从进水区至出水区由下至上的移动,避免底部的冷却液因重力的作用而产生流动死区;由于发动机为水平对置,冷却液在由下至上流动的过程中完全覆盖缸体的高温区域,能够很好的对燃烧室和缸体内壁进行冷却。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通过实体隔断将缸体水套分隔成缸体左水套和缸体右水套,避免缸体左水套和缸体右水套之间的冷却液交错流动,进一步保证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为由下至上。3.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通过在缸体水套和进水腔之间设置多个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使靠近燃烧室的第一进水孔或第二进水孔的孔径更大;通过分隔式的缸体左水套、缸体右水套,使得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均为由下至上流动;通过使进水孔的流向偏向所述缸体水套远离燃烧室的一侧,减小水流对缸体水套靠近燃烧室一侧的侧壁直接撞击;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保证缸体水套在圆周方向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缸体水套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缸体水套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2沿B-B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水腔的部分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2和附图3中带有箭头的虚线表示的是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附图标记:1-进水腔;2-出水腔;3-缸体水套;11-第一进水孔;12-第二进水孔;21-第一出水孔;22-第二出水孔;31-缸体左水套;32-缸体右水套;33-实体隔断。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3、进水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3的底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3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3的顶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3连通;冷却液从所述进水区流入所述缸体水套3后经所述出水区排出形成由下至上流动的冷却水路。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气缸的排列方式为水平对置方式,缸体水套3包裹发动机气缸内壁对气缸进行冷却,将进水区设置在缸体水套3的底部、将出水区设置在缸体水套3的顶部;其中,缸体水套3的底部指的是缸体水套3沿竖直方向上的底部、缸体水套3的顶部指的是缸体水套3沿竖直方向上的顶部。冷却液从进水区流入缸体水套3,流经缸体水套3后再由出水区排出,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使冷却液在缸体水套3内形成由下至上的冷却水路。冷却液中因高温产生的气泡在重力的影响下上浮,气泡能够随着冷却液的流动而从出水区排出,避免气泡堆积于缸体水套3内产生气蚀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却液在缸体水套3内的流动方向为由下至上流动,在冷却液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3)、进水区和出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3)的底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3)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3)的顶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3)连通;冷却液从所述进水区流入所述缸体水套(3)后经所述出水区排出形成由下至上流动的冷却水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3)、进水区和出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3)的底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3)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3)的顶部且与所述缸体水套(3)连通;冷却液从所述进水区流入所述缸体水套(3)后经所述出水区排出形成由下至上流动的冷却水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包括出水腔(2),所述出水腔(2)通过出水孔与缸体水套(3)连通;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腔(1),所述进水腔(1)通过进水孔与缸体水套(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3)包括缸体左水套(31)和缸体右水套(32),所述缸体左水套(31)和缸体右水套(32)之间通过实体隔断(33)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缸体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包括第一进水孔组和第二进水孔组,所述出水孔包括第一出水孔组和第二出水孔组;所述缸体左水套(31)通过第一进水孔组与进水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远汤柠铭张广任李业振杨旭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敏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