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纵横混流的双回路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用于气缸盖和气缸体分别进行冷却的纵向布置的发动机冷却技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横混流的双回路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方案中关于气缸盖和气缸体分别进行冷却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详细结构为:1、水泵布置在发动机前端,水泵从发动机前端吸水,分别为气缸盖、气缸体供水,气缸盖、气缸体内部水的流动方向为从发动机前端纵向流向后端,在发动机后端汇合,总水阀进行温度识别,高温时总水阀打开使水进入散热器(即水箱)冷却,低温时总水阀关闭使水不进入散热器,经过其他元件再循环回发动机;2、气缸体出水口处设置气缸体水阀,实现缸体水量的独立控制。针对目前的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气缸体热负荷最高、最亟需冷却的部分是气缸和气缸之间,现有技术方案中气缸体内部水的流动方向为从发动机前端流向后端,导致气缸体的进排侧无法形成水的压力差,即便在气缸和气缸之间设置水孔(以下简称缸间孔),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水流动,致使无法实现有效的冷却,最终容易导致气缸周向温度不均匀、气缸周向变形不均匀,进而发生气缸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横混流的双回路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缸体水套,呈“U型”或“类U型”贴设于发动机机体的外围;/n缸盖水套,包括排气侧下层水腔、排气侧上层水腔和进气侧水腔,且三者之间通过多个并行排布的鼻梁区水腔互相连通;/n缸体缸盖分水腔,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缸体水套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缸盖水套相连通;/n出水独立集水腔,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机体外侧,并与所述排气侧上层水腔和所述进气侧水腔均通过连接口相连通;/n以及,机体水套出水腔,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横混流的双回路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水套,呈“U型”或“类U型”贴设于发动机机体的外围;
缸盖水套,包括排气侧下层水腔、排气侧上层水腔和进气侧水腔,且三者之间通过多个并行排布的鼻梁区水腔互相连通;
缸体缸盖分水腔,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缸体水套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缸盖水套相连通;
出水独立集水腔,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机体外侧,并与所述排气侧上层水腔和所述进气侧水腔均通过连接口相连通;
以及,机体水套出水腔,设置于所述缸体水套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还包括设置于发动机机体中相邻气缸体之间的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还包括:
缸盖进水主水道,其中,所述缸盖进水主水道与所述缸体缸盖分水腔的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缸盖进水主水道还与所述鼻梁区水腔相连通,所述缸盖进水主水道还与所述排气侧下层水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进水主水道和所述出水独立集水腔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旋,王书林,祖炳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特瑞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