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354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3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包括气缸体和气缸套;气缸套设于气缸体中,并与气缸体形成水套,气缸套靠近气缸体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气缸套密封圈槽;以及,气缸套上还设有一弧形的导流口,导流口位于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并由气缸套靠近气缸体的壁面朝远离气缸体的方向凹陷而成。本申请在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设置导流口,以增大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死水区的形成,从而防止水中杂质沉积并附着在气缸套表面上,进而避免穴蚀现象的产生,最终可以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高、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增大了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水流在此处的流速相对变大,可以快速地带走热量,增加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湿式气气缸套的柴油发动机水套结构包括气缸套2和气缸体1,在气缸套2与气缸体1之间形成水套3(如图1所示),在一些相关技术方案中,相关人员在设计水套3时,气缸套2自气缸套密封圈槽4下部直接过渡下来,使得水套3呈上层部分较窄、下层部分较宽的形状,这种水套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气缸套2对应于水套3上层部分的壁面上产生穴蚀现象,造成发动机维修成本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此外,气缸套与活塞之间设有活塞环,发动机在工作时,一部分活塞热量需要通过活塞环导热,以传递到气缸套上,故活塞环的上止点要处在水套顶部以下,而由于活塞环在上止点需要反转,故上止点是活塞环与气缸套磨损最恶劣的区域,此处对于润滑的要求较高。因此,上止点的温度控制更为重要。然而,水套的高度由于上腰带配合原因,距离缸套顶部有一段距离,一般10mm左右,该距离的存在导致缸套顶部冷却不良,不利于活塞环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水套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气缸套对应于水套上层部分的壁面上产生穴蚀现象,造成发动机维修成本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包括:气缸体;气缸套,其设于所述气缸体中,并与所述气缸体形成水套,所述气缸套靠近所述气缸体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气缸套密封圈槽;以及,所述气缸套上还设有一弧形的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并由所述气缸套靠近所述气缸体的壁面朝远离所述气缸体的方向凹陷而成。本申请在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设置导流口,以增大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死水区的形成,从而防止水中杂质沉积并附着在气缸套表面上,进而避免穴蚀现象的产生,最终可以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高、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增大了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水流在此处的流速相对变大,可以快速地带走热量,增加冷却效果。本申请的导流口采用弧形结构,能够使水套上下层顺利过渡,防止产生水流旋涡,此外弧形过渡能消除气缸套结构应力集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为椭圆弧形或圆弧形。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导流口为圆弧形时,所述导流口所在的圆半径R为4~6mm。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与过所述导流口顶部端点A的水平面相切。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套上还设有一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导流口位于所述气缸套同侧,所述过渡段顶部连接于所述导流口底部端点B。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为直线形,或所述过渡段为凸向所述气缸体的弧线形。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与所述过渡段相切于所述导流口底部端点B。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与竖直平面的夹角θ为5°~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套密封圈槽上壁到所述气缸套顶端的距离L1为2.5mm~3.5mm;和/或,所述气缸套密封圈槽下壁到所述导流口顶部端点A的距离L2为1mm~3mm;和/或,所述气缸套密封圈槽与所述水套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体的上腰带的配合高度L3为6.5mm~8.5mm;和/或,所述气缸体的上腰带的缸口倒角高度L4为1.5mm~1.8mm。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本申请在对相关技术中呈上层部分较窄、下层部分较宽的形状的水套进行多次研究后发现,这种水套在使用时,相对于下层部分区域的水速,上层部分区域的水速较慢,容易在上层部分形成死水区,水中的杂质等容易沉积,形成沉积物,这种沉积物附着在气缸套的壁面上后,使得气缸套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在经过这种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容易形成气泡,气泡破裂,便造成穴蚀现象,从而造成发动机维修成本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而本申请在气缸套密封圈槽下方设置导流口,以增大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死水区的形成,从而防止水中杂质沉积并附着在气缸套表面上,进而避免穴蚀现象的产生,最终可以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高、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增大了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水流在此处的流速相对变大,可以快速地带走热量,增加冷却效果。本申请的导流口采用弧形结构,能够使水套上下层顺利过渡,防止产生水流旋涡,此外弧形过渡能消除气缸套结构应力集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水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环在上止点时气缸装配示意图。图中:1、气缸体;2、气缸套;3、水套;4、气缸套密封圈槽;5、导流口;6、过渡段;7、上腰带;8、活塞;9、气缸盖;10、气缸垫;11、活塞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水套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气缸套对应于水套上层部分的壁面上产生穴蚀现象,造成发动机维修成本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该水套结构包括气缸体1和气缸套2;气缸套2设于气缸体1中,气缸套2与气缸体1形成水套3,水套3还具有冷却液入口和出口(图中未示出);气缸套2靠近气缸体1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气缸套密封圈槽4;以及,气缸套2上还设有一弧形的导流口5,导流口5位于气缸套密封圈槽4下方,并由气缸套2靠近气缸体1的壁面朝远离气缸体1的方向凹陷而成。本实施例的原理如下:本申请在对相关技术中呈上层部分较窄、下层部分较宽的形状的水套进行多次研究后发现,这种水套在使用时,相对于下层部分区域的水速,上层部分区域的水速较慢,容易在上层部分形成死水区,水中的杂质等容易沉积,形成沉积物,这种沉积物附着在气缸套2的壁面上后,使得气缸套2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在经过这种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容易形成气泡,气泡破裂,便造成穴蚀现象,从而造成发动机维修成本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而本申请在气缸套密封圈槽4下方设置导流口5,以增大水套上层部分的宽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死水区的形成,从而防止水中杂质沉积并附着在气缸套2表面上,进而避免穴蚀现象的产生,最终可以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高、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增大了水套上层部分的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气缸体(1);/n气缸套(2),其设于所述气缸体(1)中,并与所述气缸体(1)形成水套(3),所述气缸套(2)靠近所述气缸体(1)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气缸套密封圈槽(4);以及,/n所述气缸套(2)上还设有一弧形的导流口(5),所述导流口(5)位于所述气缸套密封圈槽(4)下方,并由所述气缸套(2)靠近所述气缸体(1)的壁面朝远离所述气缸体(1)的方向凹陷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气缸体(1);
气缸套(2),其设于所述气缸体(1)中,并与所述气缸体(1)形成水套(3),所述气缸套(2)靠近所述气缸体(1)的壁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气缸套密封圈槽(4);以及,
所述气缸套(2)上还设有一弧形的导流口(5),所述导流口(5)位于所述气缸套密封圈槽(4)下方,并由所述气缸套(2)靠近所述气缸体(1)的壁面朝远离所述气缸体(1)的方向凹陷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5)为椭圆弧形或圆弧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流口(5)为圆弧形时,所述导流口(5)所在的圆半径R为4~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5)与过所述导流口(5)顶部端点A的水平面相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2)上还设有一过渡段(6),所述过渡段(6)与所述导流口(5)位于所述气缸套(2)同侧,所述过渡段(6)顶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劲飞王东王明秀李智王光英陈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