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盐芯和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355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3
提供了一种高位盐芯,其用作用于形成活塞的内冷油道的型芯,所述盐芯的上外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第一直线段,参考所述盐芯在形成所述内冷油道时的状态,并以所述活塞的燃烧室所在侧为上侧,以所述活塞的轴线所在侧为内侧,所述第一直线段位于所述内冷油道的几何中心的上外侧,所述第一直线段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倾斜。内冷油道的上外侧部有一段内倾的第一直线段,这使得与镶圈距离最小的位置能够下移,从而内冷油道可以设计的更靠上,内冷油道整体更靠近一环槽,这使得内冷油道对一环槽的冷却效果更好,而且,内冷油道的上外侧与镶圈之间的空间变大,这利于改善内冷油道的上部的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位盐芯和活塞
本公开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位盐芯和活塞。
技术介绍
在国六排放标准下,以及未来的国七排放标准下,发动机厂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并同时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碳排放,不断地提升发动机参数,发动机温度往往随之上升。图4示出一种传统的活塞,活塞的内冷油道7距离燃烧室8和镶圈9都有较大的限值要求。随着发动机参数的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活塞温度变高,然而活塞的内冷油道7距离燃烧室8过远,降温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活塞燃烧室8和一环槽温度偏高。在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活塞燃烧室开裂的风险,或者一环槽积碳严重而导致的活塞环卡滞进而拉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态而做出本公开。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位盐芯和活塞,该活塞的内冷油道接近一环槽,能够获得更好的冷却一环槽的效果。提供了一种高位盐芯,其用作用于形成活塞的内冷油道的型芯,所述盐芯的上外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第一直线段,参考所述盐芯在形成所述内冷油道时的状态,并以所述活塞的燃烧室所在侧为上侧,以所述活塞的轴线所在侧为内侧,所述第一直线段位于所述内冷油道的几何中心的上外侧,所述第一直线段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倾斜。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段基本从所述盐芯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延伸到顶部,所述盐芯的上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上弧线段,所述上弧线段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并延伸至所述盐芯的内侧部,所述盐芯的高度为h,所述上弧线段的半径为r1,r1>0.2h,其中,所述上弧线段为一条弧线段,或者所述上弧线段包括多条弧线段和直线段。优选地,所述盐芯的高度为h,所述盐芯的宽度为b,b/h≥0.52。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盐芯的高度方向形成锐角a,a>10°。优选地,所述盐芯的下外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外弧线段,所述外弧线段整体位于所述内冷油道的几何中心的下外侧,所述盐芯的高度为h,所述外弧线段的半径为r4,r4>0.2h,和/或所述盐芯的下内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内弧线段,所述内弧线段整体位于所述内冷油道的几何中心的下内侧,所述盐芯的高度为h,所述内弧线段的半径为r3,r3>0.2h。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上弧线段通过对预成型的所述盐芯进行车削而制造。提供一种活塞,所述活塞包括内冷油道,所述内冷油道以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高位盐芯为型芯制成,所述第一直线段用于形成所述内冷油道的上外部。优选地,所述活塞包括设置于一环槽的镶圈,所述内冷油道高于所述镶圈的下端面。优选地,所述镶圈与所述内冷油道的距离为w1,w1<4mm,并且/或者所述燃烧室的底部与所述内冷油道的距离为w2,w2<6.8mm。优选地,在所述活塞的轴向截面中,所述内冷油道为大致椭圆形,并且/或者所述椭圆形呈在朝向上侧伸展的同时朝向内侧伸展的倾斜姿态。本公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内冷油道的上外侧部有一段内倾的第一直线段,这使得与镶圈距离最小的位置能够下移,从而内冷油道可以设计的更靠上,内冷油道整体更靠近一环槽,这使得内冷油道对一环槽的冷却效果更好,而且,内冷油道的上外侧与镶圈之间的空间变大,这利于改善内冷油道的上部的受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活塞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中活塞的内冷油道附近的第一放大图。图3为图1中活塞的内冷油道附近的第二放大图。图4为传统的活塞的内冷油道附近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冷油道、2镶圈、3一环槽、4燃烧室、41燃烧室底部、42燃烧室喉口、51第一直线段、52第二直线段、53第三直线段、61上弧线段、62外弧线段、63内弧线段;7内冷油道、8燃烧室、9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公开,而不用于穷举本公开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提供一种高位盐芯和活塞,高位盐芯用作活塞的内冷油道1的型芯,从而内冷油道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盐芯的横截面轮廓的形状相同。盐芯和内冷油道1整体成环状,上述“横截面”指盐芯和内冷油道1的沿轴向剖切的截面。下文对内冷油道1的横截面形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高位盐芯的横截面轮廓形状。如图1所示,活塞具有燃烧室4、内冷油道1和用于形成一环槽3的镶圈2,油液能够从内冷油道1流过且在其中震荡从而带走燃烧室4和一环槽3的热量,内冷油道1起到使一环槽3和燃烧室4降温的作用。应当理解,本文所述“内”指在径向上靠近活塞的轴线的一侧,“外”指在径向上远离活塞的轴线的一侧。本文所述“上”指在轴向上靠近活塞的燃烧室4所在端的一侧,“下”指在轴向上远离活塞的燃烧室4所在端的一侧。本文所述“径向”为活塞的径向,“轴向”为活塞的轴向。盐芯的“上”、“下”、“内”、“外”与内冷油道1的“上”、“下”、“内”、“外”一一对应。内冷油道1具有类椭圆形(大致椭圆形),椭圆形的上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椭圆形的下部的宽度,并且/或者椭圆形呈在朝向上侧伸展的同时朝向内侧伸展的倾斜姿态。这样,内冷油道1可以同时冷却一环槽和燃烧室(燃烧室喉口)。内冷油道1的横截面的轴向最大尺寸称为内冷油道1的高度,内冷油道1的横截面的径向最大尺寸称为内冷油道1的宽度。盐芯为大致圆环状,盐芯的横截面(轴向截面)具有类椭圆形。在成型内冷油道1时,盐芯的第一方向位于内冷油道1的轴向,盐芯的第二方向位于内冷油道1的径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盐芯的横截面轮廓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称为盐芯的高度,盐芯的横截面轮廓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称为盐芯的宽度。如图2和图3所示,在活塞的径向上,内冷油道1位于燃烧室4和一环槽3之间,内冷油道1具有靠近燃烧室4的内侧部和靠近一环槽3的外侧部。内冷油道1的上外部的横截面具有第一直线段51,第一直线段51可以位于内冷油道1的几何中心的上外侧,第一直线段51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倾斜。内冷油道1的顶端可以高于镶圈2的下端面,尤其地,基本与镶圈2的上端面齐平(也可以高于镶圈2的上端面)。第一直线段51与内冷油道1的高度方向,即活塞的轴向形成锐角a,a>10°。这样,内冷油道1的上外部有一段内倾的第一直线段51,与镶圈2距离最小的位置下移,从而内冷油道1可以设计的更靠上,从而内冷油道1整体更靠近一环槽3,这使得内冷油道1对一环槽3的冷却效果更好,而且,内冷油道1的上外侧与镶圈2之间的活塞的空间变大,这利于改善内冷油道1的上部的受力。盐芯的上外部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的第一直线段51的第一直线段。内冷油道1的上部的横截面可以具有上弧线段61,上弧线段61与第一直线段51连接并一直延伸到内冷油道1的内侧部。例如,第一直线段51的一端位于内冷油道1的几何中心的上外侧,另一端位于内冷油道1的几何中心的上内侧。第一直线段51与上弧线段61相切。上弧线段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位盐芯,其用作用于形成活塞的内冷油道(1)的型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盐芯的上外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第一直线段(51),参考所述盐芯在形成所述内冷油道(1)时的状态,并以所述活塞的燃烧室(4)所在侧为上侧,以所述活塞的轴线所在侧为内侧,所述第一直线段(51)位于所述内冷油道(1)的几何中心的上外侧,所述第一直线段(51)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位盐芯,其用作用于形成活塞的内冷油道(1)的型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盐芯的上外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第一直线段(51),参考所述盐芯在形成所述内冷油道(1)时的状态,并以所述活塞的燃烧室(4)所在侧为上侧,以所述活塞的轴线所在侧为内侧,所述第一直线段(51)位于所述内冷油道(1)的几何中心的上外侧,所述第一直线段(51)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盐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51)基本从所述盐芯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延伸到顶部,所述盐芯的上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上弧线段(61),所述上弧线段(61)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51)并延伸至所述盐芯的内侧部,所述盐芯的高度为h,所述上弧线段(61)的半径为r1,r1>0.2h,
其中,所述上弧线段为一条弧线段,或者所述上弧线段包括多条弧线段和直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盐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盐芯的高度为h,所述盐芯的宽度为b,b/h≥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盐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51)与所述盐芯的高度方向形成锐角a,a>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盐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盐芯的下外部的横截面轮廓具有外弧线段(62),所述外弧线段(62)整体位于所述内冷油道(1)的几何中心的下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丛夏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