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旁通阀及机油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061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油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滤旁通阀及机油过滤系统,旨在缓解相关技术中软质橡胶阀片增加了故障率及零件材料成本的技术问题。该机油滤旁通阀包括阀座和阀片组件,阀片组件包括阀片;阀座上形成有出口油道和旁通油道,旁通油道所在中心线处于阀座主体圆柱的偏心位置;出口油道的出油口与旁通油道的出油口设置于阀座主体的相对的两侧;旁通油道的出油口端与阀片接触的内壁设置为锥形接触面;阀片与旁通油道内壁的接触面设置为球形。该机油滤旁通阀改面接触密封为线接触密封,即使阀片由于振动或不均匀的压力导致偏转,也能保证完整的线接触,从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使泄漏量符合2bar压力下<40ml/min的要求。的要求。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油滤旁通阀及机油过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油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滤旁通阀及机油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机油过滤器为旋装式(参考附图1和附图2),包括金属外壳、过滤介质、旁通阀、止回阀等部件,机油经过过滤介质过滤以后进入发动机,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润滑效果,减少了发动机的磨损。
[0003]具体应用时,以低温冷启动为例,此时机油较为粘稠,流动阻力过大,导致发动机机油供给不足,而旁通阀会因油压过大而开启,使机油绕过过滤介质,直接流入发动机,保证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减少发动机的磨损;在出现过滤介质到达极限工作寿命而未及时更换的状况时,过滤介质将产生堵塞,从而导致机油流动阻力增大,此时的旁通阀亦会因油压过大而打开,使机油绕过过滤介质直接进入发动机。
[0004]对于旁通阀,其在压力情况下通常存在一定泄漏量,该泄漏量一般要求2bar压力下<40ml/min,泄漏量越大,则绕过过滤介质进入润滑系统的脏机油越多,对发动机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越大。对该泄漏量有直接影响的是旁通阀中的阀片(参考附图2),由于旁通阀的油路直径大,而普通的塑料阀片硬度大,又很难满足精确的密封,因此这就需要使用耐油耐高温的软质橡胶材料阀片,如此才能满足泄漏量要求,但软质橡胶阀片在实际使用中增加了故障率及零件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滤旁通阀及机油过滤系统,以缓解相关技术中软质橡胶阀片增加了故障率及零件材料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滤旁通阀,装配在滤芯上,以和滤芯共同将机油在其流向上分隔为待过滤和已过滤机油,该旁通阀包括阀座和阀片组件,所述阀片组件包括阀片;
[0008]所述阀座主体上形成有出口油道和旁通油道,所述旁通油道所在中心线处于所述阀座主体圆柱的偏心位置;出口油道的出油口与旁通油道的出油口设置于阀座主体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旁通油道的出油口端与阀片接触的内壁设置为锥形接触面;
[0009]所述阀片与所述旁通油道插接配合,且所述阀片与所述旁通油道内壁的接触面设置为球形接触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旁通油道包括锥形段;所述锥形段为所述锥形接触面;
[0011]所述阀片包括横向向外凸出的凸缘,所述凸缘下方设置有球面体,所述球面体的外表面为所述球形接触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阀片还包括一体成型的三个导向片,三个所述导向片呈Y型分布,
并与所述球面体的底面垂直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阀片还包括引导段,所述引导段处于所述凸缘上方,并自所述凸缘向上延伸;
[0014]所述引导段外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驱动阀片使所述旁通阀组件的旁通油道保持常闭。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段的上端设置有倒角。
[0016]进一步的,所述阀座主体上设置有两个限位件;所述阀片组件处于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
[0017]进一步的,所述阀片组件还包括阀盖,所述阀盖设置有卡扣;
[0018]所述阀盖处于所述压缩弹簧的上方,所述阀盖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限位件配合,以使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开设有卡槽;所述阀盖的卡扣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槽。
[0020]进一步的,所述阀座包括进油段、过油段和出油段;
[0021]其中,所述旁通油道设置于所述进油段的偏心位置;
[0022]所述过油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油段和所述出油段连接;
[0023]所述出油段的上端面与所述过油段的侧面、所述进油段的底端面三者围设形成与所述旁通油道连通的进油道。
[0024]进一步的,所述过油段的轮廓由凹区轮廓线和凸区轮廓线组成;所述旁通油道的进口端处于所述凹区轮廓线内。
[0025]进一步的,在出油段外周面设置有卡接片。该卡接片用于将旁通阀主体卡接在机油滤座上。
[002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油过滤系统包括机油滤座、机油滤盖、滤芯和上述涉及的机油滤旁通阀;
[0027]所述机油滤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油滤座;
[0028]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机油滤盖内部;所述机油滤旁通阀一端与所述机油滤座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滤芯连接。
[0029]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机油滤旁通阀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0030]在该机油滤旁通阀中,旁通油道靠近其出口端的内壁为锥形接触面,阀片与旁通油道插接配合,其与旁通油道内壁接触的面为球形接触面。阀片与旁通油道内壁接触时,即球形接触面与锥形接触面接触,二者形成线接触,阀片实现了对旁通油道的封堵;阀片与旁通油道内壁分离时,即球形接触面与锥形接触面分离,此时封堵解除,旁通油道与出口油道连通。
[0031]具体应用时,在机油、滤芯均正常的情况下,机油滤旁通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此时的阀片与旁通油道内壁抵接,球形接触面与锥形接触面形成线接触,实现密封,机油经滤芯过滤后从出口油道流出;在低温冷启动或滤芯堵塞的情况下,机油流动阻力增大,从而使机油滤旁通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的阀片被机油顶开,与旁通油道内壁分离,即球形接触面与锥形接触面分离,封堵解除,机油绕过滤芯,经旁通油道流向出口油道,然后直接进入发动机,保证了润滑系统正常工作,减少了发动机磨损。
[0032]由此可见,采用该机油滤旁通阀,由于阀片与旁通油道二者之间的接触面采用球
形、锥形配合,形成了线接触,这样一来,即使阀片由于振动或不均匀的压力导致偏转,也能保证完整的线接触,从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使泄漏量符合2bar压力下<40ml/min的要求;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面接触密封,该机油滤旁通阀克服了面接触对接触面积的要求,并保证了密封效果,而且不再依赖橡胶件进行密封,节约了材料成本,降低了故障率;另外,在该机油滤旁通阀中,旁通油道设置于阀座的偏心位置,不占用出口油道面积,从而不影响过滤效率。
[003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油过滤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0034]本技术提供的机油过滤系统包括机油滤旁通阀,由此,该机油过滤系统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同样包括上述机油滤旁通阀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现有机油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现有机油过滤器的剖视图;
[00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滤旁通阀的应用示意图;
[0039]图4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滤旁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100)和阀片组件(200),所述阀片组件(200)包括阀片(210);所述阀座(100)上形成有出口油道(110)和旁通油道(121),所述旁通油道(121)所在中心线处于所述阀座(100)主体圆柱的偏心位置;所述出口油道(110)的出油口与所述旁通油道(121)的出油口设置于阀座(100)主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旁通油道(121)的出油口端与所述阀片(210)接触的内壁设置为锥形接触面;所述阀片(210)与所述旁通油道(121)内壁的接触面设置为球形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油道(121)包括锥形段(1211),所述锥形段(1211)为所述锥形接触面;所述阀片(210)包括横向向外凸出的凸缘(211),所述凸缘(211)下方设置有球面体(212),所述球面体(212)的外表面为所述球形接触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210)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片(213),至少一个所述导向片(213)与所述球面体(212)的底面垂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滤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210)还包括引导段(214);所述引导段(214)外套设有压缩弹簧(220),所述压缩弹簧(220)驱动所述阀片(210)使所述旁通油道(121)保持常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214)的上端设置有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滤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00)主体上设置有两个限位件(150);所述阀片组件(200)处于两个所述限位件(15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名欢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