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97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缸盖水套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水泵连通,缸体水套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入口,缸体水套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水泵连通,以使来自水泵的冷却液能先进入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再流入缸体水套以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后回至水泵。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益,降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
技术介绍
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将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及时带走,以避免各种不良现象产生;另一方面是在发动机冷启动时,使发动机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快速暖机),以降低发动机摩擦功,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然而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冷却液从水泵流出后直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入缸体水套,另一部分流入缸盖水套,该流动方式不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益,影响发动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其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益,降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缸盖水套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水泵连通,缸体水套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入口,缸体水套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水泵连通,以使来自水泵的冷却液能先进入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再流入缸体水套以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后回至水泵。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缸盖水套包括缸盖上水套和缸盖下水套,缸盖上水套设置于缸盖下水套的上方,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均设置于缸盖下水套。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液入口设置于缸盖下水套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一侧,第一冷却液出口设置于缸盖下水套靠近发动机的进气侧的一侧。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缸盖上水套设置有第三冷却液入口,缸盖下水套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的接口,第三冷却液入口与接口连通,以使进入缸盖下水套中的一部分冷却液能进入到缸盖上水套。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缸盖上水套设置有第三冷却液出口,第三冷却液出口同时与第三冷却液入口、水泵连通,第三冷却液出口位于缸盖上水套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一侧。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冷却液出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后再与水泵连通。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四冷却液入口和第四冷却液出口,第四冷却液入口与缸体水套连通,第四冷却液出口与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水泵包括电动水泵,电动水泵连接于第一冷却液入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暖风芯体和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暖风芯体的入口与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暖风芯体的出口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入口连通,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出口与水泵连通。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冷却液从水泵流出时携带有足够的冷量,从而冷却液先流入缸盖水套内时可以尽可能地对缸盖进行冷却,从而尽可能地带走缸盖附近的热量。接着,从缸盖水套内流出的冷却液进入到缸体水套内对缸体进行冷却,此时冷却液携带的冷量减少,热量增加,在对缸体进行冷却时,缸体温度不至于太低,从而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活塞和缸筒之间的摩擦,提高发动机性能。本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流动使得冷量分配更加合理,用较小的冷却液流量即可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益,同时也能够降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缸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冷却液在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中的流动路径图。图标:100-发动机冷却系统;110-水泵;120-缸盖水套;121-第一冷却液入口;122-第一冷却液出口;123-缸盖上水套;124-缸盖下水套;125-第三冷却液入口;126-第三冷却液出口;127-接口;140-缸体水套;141-第二冷却液入口;142-第二冷却液出口;144-汇流管;150-机油冷却器;151-第四冷却液入口;152-第四冷却液出口;160-暖风芯体;170-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75-增压器;180-节温器;181-散热器;182-膨胀箱;184-旁通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现有汽车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携带大量冷量的冷却液从水泵中流出后直接分成两路,一路流经缸盖水套以对缸盖进行冷却,另一路经过缸体水套以对缸体进行冷却,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经过放热后还能回至水泵中,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为缸盖或者缸体内的冷却液流动通道。然而,发动机缸体的冷却和缸盖的冷却需求并不完全相同,缸盖温度降低有利于加速发动机的冷却,而缸体若过度冷却容易影响油液黏度从而提升发动机活塞和缸筒之间的摩擦。因此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率较低。为改善上述问题,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将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及时带走,以避免各种不良现象产生。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包括水泵110、缸盖水套120和缸体水套140。缸盖水套120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121和第一冷却液出口122,第一冷却液入口121与水泵110连通。缸体水套140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出口122连通的第二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所述缸盖水套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缸体水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入口,所述缸体水套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水泵连通,以使来自所述水泵的冷却液能先进入所述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再流入所述缸体水套以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后回至所述水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所述缸盖水套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缸体水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入口,所述缸体水套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水泵连通,以使来自所述水泵的冷却液能先进入所述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再流入所述缸体水套以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后回至所述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包括缸盖上水套和缸盖下水套,所述缸盖上水套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的上方,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和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靠近所述发动机的进气侧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上水套设置有第三冷却液入口,所述缸盖下水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的接口,所述第三冷却液入口与所述接口连通,以使进入所述缸盖下水套中的一部分冷却液能进入到所述缸盖上水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文冯仰利骆富贵杨立坤梁彦勇陈伟健石晋杨文乐
申请(专利权)人: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