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44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缸体水套,包括:本体、缸体进水口、缸体出水口;本体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本体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缸孔水套;本体内腔设置有隔水板;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呈波浪型结构;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排气侧,且与本体相连通;缸体出水口,设置在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进气侧,且与本体相连通;冷却液由缸体进水口进入本体的内腔,在本体的内腔中沿U型单向流动,由缸体出水口流出。本公开冷却液沿U型单向流动,在相邻两缸之间形成较大压差,对缸孔间进行有效冷却,降低缸间温度,减少机油结焦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体水套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体水套。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气缸体水套存在于气缸孔与缸体外壁之间的空间区域,主要作用是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冷却气缸壁,同时还负责整机冷却水分配。当前,发动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升扭矩、爆压不断提升,因此对缸孔冷却要求也越来越严苛,若冷却不良会导致缸内出现局部过热区域,引起机油结焦,从而引起爆震甚至是拉缸。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缸体水套,以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缸体水套,包括:本体,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所述本体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缸孔水套;所述本体内腔设置有隔水板;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呈波浪型结构;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排气侧,且与所述本体相连通;缸体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进气侧,且与所述本体相连通;冷却液由所述缸体进水口进入所述本体的内腔,在所述本体的内腔中沿U型单向流动,由所述缸体出水口流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最大距离为hmax,所述缸体缸套高度为H,其中hmax/H的取值范围为50%~6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最小距离为hmin位于两个所述缸孔水套相接位置。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水集水槽,与所述缸体进水口相连,且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进水集水槽与所述缸盖进水口相连;水泵蜗壳,与所述进水集水槽相连;出水集水槽,所述出水集水槽的进水口与缸盖进水口相连;所述出水集水槽上还包括:缸盖出水口,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出水集水槽上的第一端。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集水槽上还包括:机油冷却器取水口,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出水集水槽的第一端;机油冷却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蜗壳相连,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取水口相连。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集水槽的长度为l,所述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L,其中,l/L的取值范围为30%~5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集水槽上还包括:EGR冷却器取水口,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出水集水槽的第二端。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水孔,位于在两个缸孔水套相接位置,且所述水孔两端与所述缸孔水套相连通;所述水孔倾斜设置,所述水孔中的冷却液由排气侧流向进气侧。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孔截面形状选自Y型、V型、X型中一种或多种。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孔水套的个数为n个,其中,n>1。(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缸体水套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1)本公开中隔水板及缸体进出水口位置的设置,使冷却液沿U型单向流动,在相邻两缸之间形成较大压差,对缸孔间进行有效冷却,降低缸间温度,减少机油结焦的风险。(2)本公开中本体端部的波浪型结构,利于均匀冷却,散热效果更好。(3)本公开中通过对本体高度相对于缸体高度的比例的限定,实现仅对缸孔上部有效冷却,缸孔下部靠外壁散热,缸孔下部壁面机油温度稍高,粘度降低,有效降低活塞与缸孔摩擦。(4)本公开中缸体冷却出水口与缸盖冷却出水口分开,互不影响流动,可增加节温器单独控制缸体冷却水温度,使缸体温度略高,降低摩擦,提高燃油经济性。(5)本公开中将机油冷却器设置在本体前端,同时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水泵蜗壳和设置在出水集水槽上的机油冷却器取水口相连,取消机油冷却器取水和回水管路,使整机管路减少,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缸体水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本体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本公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本体;2-缸体进水口;3-缸体出水口;4-水泵蜗壳;5-进水集水槽;6-出水集水槽;7-缸盖出水口;8-机油冷却器取水口;9-机油冷却器;10-EGR冷却器取水口;11-水孔。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缸体水套,包括:本体、缸体进水口、缸体出水口;本体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本体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缸孔水套;本体内腔设置有隔水板;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呈波浪型结构;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排气侧,且与本体相连通;缸体出水口,设置在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进气侧,且与本体相连通;冷却液由缸体进水口进入本体的内腔,在本体的内腔中沿U型单向流动,由缸体出水口流出。本公开冷却液沿U型单向流动,在相邻两缸之间形成较大压差,对缸孔间进行有效冷却,降低缸间温度,减少机油结焦的风险。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缸体水套设计既要满足对缸孔的良好冷却,同时需要组织和分配好整机的冷却水流动,尽量减少外围管路和降低发动机整体尺寸。传统缸体水套为纵流式深水套,由前端或是后端进水,沿缸体纵向流动,由于本身流动方式的原因,缸体水套进排气(左右)两侧水压基本相同,两缸交界点之间压差较小,缸间水孔无法形成有效流动,造成缸体缸间局部位置温度过高。在本公开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缸体水套。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缸体水套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缸体水套包括:本体1、缸体进水口2、缸体出水口3、水泵蜗壳4、进水集水槽5、出水集水槽6、缸盖进水口、缸盖出水口7、机油冷却器取水口8、机油冷却器9、EGR冷却器取水口10和水孔11。所述本体1内腔设置有隔水板;缸体进水口2设置在所述本体第二方向(Y向)上的第一端的排气侧,且与所述本体1相连通;缸体出水口3设置在所述本体1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进气侧,且与所述本体1相连通;冷却液由所述缸体进水口2进入所述本体1的内腔,在所述本体1的内腔中沿U型单向流动,由所述缸体出水口3流出。本公开冷却液沿U型单向流动,在相邻两缸之间形成较大压差,对缸孔间进行有效冷却,降低缸间温度,减少机油结焦的风险。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缸体水套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本体1,沿第一方向(X向)的第一端呈波浪型结构,更具体的是,此外,本体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最小距离为hmin位于两个所述缸孔水套相接位置。这样的结构利于改变冷却水流速,均匀冷却,散热效果更好。关于本体1其为多个依次连通的缸孔水套,套设在缸孔外壁上。缸孔水套的个数为n个,其中,n>1,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缸体水套,其中,包括:/n本体,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所述本体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缸孔水套;所述本体内腔设置有隔水板;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呈波浪型结构;/n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排气侧,且与所述本体相连通;/n缸体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进气侧,且与所述本体相连通;/n冷却液由所述缸体进水口进入所述本体的内腔,在所述本体的内腔中沿U型单向流动,由所述缸体出水口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水套,其中,包括:
本体,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所述本体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缸孔水套;所述本体内腔设置有隔水板;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呈波浪型结构;
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排气侧,且与所述本体相连通;
缸体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进气侧,且与所述本体相连通;
冷却液由所述缸体进水口进入所述本体的内腔,在所述本体的内腔中沿U型单向流动,由所述缸体出水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水套,其中,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最大距离为hmax,所述缸体缸套高度为H,其中hmax/H的取值范围为5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水套,其中,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最小距离为hmin位于两个所述缸孔水套相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水套,其中,还包括:
进水集水槽,与所述缸体进水口相连,且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进水集水槽与所述缸盖进水口相连;
水泵蜗壳,与所述进水集水槽相连;
出水集水槽,所述出水集水槽的进水口与缸盖进水口相连;所述出水集水槽上还包括:
缸盖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必谦杜建秋白杨李腾豆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特瑞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