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44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包括内缸和外缸,所述内缸和外缸之间具备空腔形成冷却室,内缸和外缸为分体的结构,其顶端采用上缸盖连接,底端采用下缸盖连接;上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进水管,下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内缸的外壁上半部分设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与外缸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沿所述螺旋流道的上下表面均开有换热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水流从冷却室下行的过程中,水流环绕内缸离心运动,避免振动产生真空地带影响缸体冷却,其次,水中杂质在离心的压力下随着边缘向下层流,避免杂质堆积造成内缸腐蚀。采用增加上半部分导热性的方式使缸体整体的温度变化趋于平衡,避免受热差别过大而导致应力不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
技术介绍
发动机缸套是安装在发动机的汽缸内,用于活塞的滑动及燃油的燃烧等,目前冷却方式主要分为空冷和水冷,水冷即湿式的缸套,由于燃烧主要在缸套的上半部分,因为缸套的上半部分热量吸收较多,温度上升较快,因此在冷却的时候温度下降不一致,导致其应力不平衡,长久容易损坏缸套或者造成缸套变形。而且水在内部的流动都是层流的方式,容易积累水中的杂质,在高温的环境下,容易造成缸套的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可以降低缸套的散热温差,同时降低杂质的留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包括内缸和外缸,所述内缸和外缸之间具备空腔形成冷却室,所述内缸和外缸为分体的结构,其顶端采用上缸盖连接,底端采用下缸盖连接;所述上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进水管,下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内缸的外壁上半部分设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与外缸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沿所述螺旋流道的上下表面均开有换热槽。进一步的,换热槽采用三角型截面。进一步的,螺旋流道表面镀有陶瓷导热涂料。进一步的,螺旋流道与外缸的内壁间距不大于1-2mm。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在水流从冷却室下行的过程中,由于内缸的外壁上半部分设有螺旋流道,水流在其限制下作环绕内缸的离心运动,离心运动可以使水流紧贴缸壁,避免振动产生真空地带影响缸体冷却,其次,由于水中存在的杂质比重较大,在高速离心的运动下分布在靠近外缸内壁的水层,而螺旋流道与外缸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这部分杂质在离心的压力下不会被反卷回螺旋流道,而是随着边缘向下层流,避免杂质堆积在内缸表面造成内缸腐蚀。同时螺旋流道只设置在内缸外壁的上半部分,且沿所述螺旋流道的上下表面均开有换热槽,增加了上半部分的导热性,由于缸套上半部分为燃烧的主要部位,温度的上升较快,而下半部分吸收的热量较少,升温较慢,因此采用增加上半部分导热性的方式使缸体整体的温度变化趋于平衡,避免受热差别过大而导致应力不平衡,导致缸体变形或者损坏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螺旋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内缸,2-外缸,3-上缸盖,31-进水管,4-下缸盖,41-排水管,5-螺旋流道,51-换热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2所示: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包括内缸1和外缸2,所述内缸1和外缸2之间具备空腔形成冷却室,特征在于:所述内缸1和外缸2为分体的结构,其顶端采用上缸盖3连接,底端采用下缸盖4连接;所述上缸盖3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进水管31,下缸盖4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排水管41;所述内缸1的外壁上半部分设有螺旋流道5,所述螺旋流道5与外缸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沿所述螺旋流道5的上下表面均开有换热槽51。具体的,换热槽51采用三角型截面,三角形截面更易于加工,也可以采用半圆形的截面,但是对加工的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具体的,螺旋流道5表面镀有陶瓷导热涂料,陶瓷导热涂料不仅可以起到导热的目的,而且可隔绝水氧腐蚀,保护螺旋流道5。具体的,螺旋流道5与外缸2的内壁间距不大于1-2mm,因为需要限制水流随着螺旋流道5旋转作环绕内缸1的离心运动,所以间距不能过大,不然容易试压,水流旋转不起来。本技术工作原理:在水流从冷却室下行的过程中,由于内缸1的外壁上半部分设有螺旋流道5,水流在其限制下作环绕内缸1的离心运动,离心运动可以使水流紧贴缸壁,避免振动产生真空地带影响缸体冷却,其次,由于水中存在的杂质比重较大,在高速离心的运动下分布在靠近外缸2内壁的水层,而螺旋流道5与外缸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这部分杂质在离心的压力下不会被反卷回螺旋流道5,而是随着边缘向下层流,避免杂质堆积在内缸1表面造成内缸1腐蚀。同时螺旋流道5只设置在内缸1外壁的上半部分,且沿所述螺旋流道5的上下表面均开有换热槽51,增加了上半部分的导热性,由于缸套上半部分为燃烧的主要部位,温度的上升较快,而下半部分吸收的热量较少,升温较慢,因此采用增加上半部分导热性的方式使缸体整体的温度变化趋于平衡,避免受热差别过大而导致应力不平衡,导致缸体变形或者损坏等。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包括内缸和外缸,所述内缸和外缸之间具备空腔形成冷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和外缸为分体的结构,其顶端采用上缸盖连接,底端采用下缸盖连接;所述上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进水管,下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内缸的外壁上半部分设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与外缸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沿所述螺旋流道的上下表面均开有换热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汽缸的湿式缸套,包括内缸和外缸,所述内缸和外缸之间具备空腔形成冷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和外缸为分体的结构,其顶端采用上缸盖连接,底端采用下缸盖连接;所述上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进水管,下缸盖设有与冷却室连通的排水管;所述内缸的外壁上半部分设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与外缸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沿所述螺旋流道的上下表面均开有换热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航泽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