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冷却装置、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376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发动机和车辆,其缸体冷却装置包括:缸孔水套、加强筋和缸盖螺孔;缸孔水套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水套外壁套设在所述缸孔水套上;至少一个加强筋连接所述水套外壁和所述缸孔外壁;缸盖螺孔设置在所述水套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加强筋连接缸孔外壁和水套外壁,使缸体水套部分形成框架支撑结构,缸孔刚度要比传统开放式水套大,能够使缸孔变形小,并且加强筋不使水套外壁和缸孔外壁相连,缸盖螺栓预紧应力不会导致缸孔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体冷却装置、发动机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气缸体水套存在于气缸孔与缸孔外壁之间的空间区域,主要作用是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冷却气缸壁,同时还负责整机冷却水分配。当前,发动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升扭矩、爆压不断提升,因此对缸孔冷却要求也越来越严苛,若冷却不良会导致缸内出现局部过热区域,引起机油结焦,从而引起爆震甚至是拉缸。发动机缸体水套设计在满足缸套外壁冷却的同时,还要满足对结构强度有利,不能削弱缸体强度,并且不能引起缸壁热变形和缸盖螺栓应力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发动机和车辆,以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包括:缸孔水套,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水套外壁,套设在所述缸孔水套上;至少一个加强筋,连接所述水套外壁和所述缸孔外壁;缸盖螺孔,设置在所述水套外壁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孔水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缸孔水套、第二子缸孔水套、第三子缸孔水套和第四子缸孔水套;所述第一子缸孔水套、第二子缸孔水套、第三子缸孔水套和第四子缸孔水套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容置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缸孔水套和所述第四子缸孔水套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且三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绕所述缸孔外壁的圆周向均匀分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缸孔水套和所述第三子缸孔水套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且两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绕所述缸孔外壁的圆周向均匀分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盖螺孔的个数为n,其中,n>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n个缸盖螺孔对称分布在所述缸孔水套两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n个缸盖螺孔在所述缸孔水套两侧分别沿直线分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个数为m,其中,m>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缸体冷却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缸体冷却装置、发动机和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1)本技术中缸盖螺孔设置的位置,使缸盖螺孔与缸孔外壁不直接接触,通过缸孔水套将缸盖螺孔与缸孔外壁隔开,避免缸盖螺栓应力引起缸孔形变,使活塞与缸孔配合间隙产生变化,造成活塞窜气量增加甚至是拉缸。(2)本技术中设置加强筋连接缸孔外壁和水套外壁,使缸体水套部分形成框架支撑结构,缸孔刚度要比传统开放式水套大,能够使缸孔变形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缸体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缸孔水套的示意图。【附图中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缸孔水套;10-加强筋容置槽;11-第一子缸孔水套;12-第二子缸孔水套;13-第三子缸孔水套;14-第四子缸孔水套;2-水套外壁;3-缸孔外壁;4-加强筋;5-缸盖螺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发动机和车辆,其缸体冷却装置包括:缸孔水套、加强筋和缸盖螺孔;缸孔水套套设在缸孔外壁上;水套外壁套设在所述缸孔水套上;至少一个加强筋连接所述水套外壁和所述缸孔外壁;缸盖螺孔设置在所述水套外壁上。本技术中设置加强筋连接缸孔外壁和水套外壁,使缸体水套部分形成框架支撑结构,缸孔刚度要比传统开放式水套大,能够使缸孔变形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技术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缸体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缸体冷却装置包括:缸孔水套1、加强筋4和缸盖螺孔5;缸孔水套1套设在缸孔外壁3上;水套外壁2套设在所述缸孔水套1上;至少一个加强筋4连接所述水套外壁2和所述缸孔外壁;缸盖螺孔5设置在所述水套外壁2上。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缸体冷却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缸孔水套1,发动机缸体水套设计在满足缸套外壁冷却的同时,还要满足对结构强度有利,不能削弱缸体强度,并且不能引起缸壁热变形和缸盖螺栓应力变形。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缸孔水套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缸孔水套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缸孔水套11、第二子缸孔水套12、第三子缸孔水套13和第四子缸孔水套14;所述第一子缸孔水套11、第二子缸孔水套12、第三子缸孔水套13和第四子缸孔水套1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容置槽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缸孔水套11和所述第四子缸孔水套14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10,且三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10绕所述缸孔外壁3的圆周向均匀分布,具体的相邻两个加强筋4容置槽间隔90°设置。所述第二子缸孔水套12和所述第三子缸孔水套13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10,且两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10绕所述缸孔外壁3的圆周向均匀分布,具体的相邻两个加强筋容置槽10间隔180°设置。在其他相关实施例中,子缸孔水套的个数不仅限于四个,但是加强筋容置槽10的设置方式不变,即设置在两端位置的两个子缸孔水套上一般设置有三个加强筋容置槽10,设置在中间位置的多个子缸孔水套上一般设置有两个加强筋容置槽1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其他能够实现相同技术效果的加强筋容置槽10的设置方式,均适用于本技术,在此不再一一例举。本技术提供的缸孔水套还包括缸体进水口、缸盖进水口、缸体出水口和缸盖出水口。缸体进水口分别与缸盖进水口和缸孔水套相连,缸盖进水口与缸盖出水口均与缸盖相连,缸体出水口分别与缸盖出水口和缸孔水套相连。缸盖螺孔5,缸盖螺孔5的个数为n,其中,n>1;n个缸盖螺孔5对称分布在所述缸孔水套1两侧。n个缸盖螺孔5在所述缸孔水套1两侧分别沿直线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缸盖螺孔5设置的位置一般是在相邻两个缸孔水套1间,具体设置有10个缸盖螺孔5。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缸盖螺孔5设置位置保证设置在水套外壁2上,与缸孔外壁相隔即可,其他不做具体限定。加强筋4,加强筋4的个数为m,其中,m>1。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设置有10个与加强筋容置槽10的个数相对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加强筋4的数量应不大于加强筋容置槽10的数量。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水套外壁2、缸孔外壁和至少一个加强筋4一体成型。加强筋4的截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缸孔水套,套设在缸孔外壁上;/n水套外壁,套设在所述缸孔水套上;/n至少一个加强筋,连接所述水套外壁和所述缸孔外壁;/n缸盖螺孔,设置在所述水套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孔水套,套设在缸孔外壁上;
水套外壁,套设在所述缸孔水套上;
至少一个加强筋,连接所述水套外壁和所述缸孔外壁;
缸盖螺孔,设置在所述水套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孔水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缸孔水套、第二子缸孔水套、第三子缸孔水套和第四子缸孔水套;所述第一子缸孔水套、第二子缸孔水套、第三子缸孔水套和第四子缸孔水套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缸孔水套和所述第四子缸孔水套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且三个所述加强筋容置槽绕所述缸孔外壁的圆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秋祖炳锋豆刚赵金旋刘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特瑞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