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42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包括:若干加强杆,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车侧板固接;若干加强块,其一端与车侧板固接,另一端与车顶板或车底板固接;若干立柱,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轮拱固接,且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车底板。本申请中,加强杆可增加车顶板与车侧板连接的结构强度,加强块可增加车侧板与车顶板/车底板的结构强度,立柱可增加车顶板与车底板间的结构强度,以此增强车顶的承载能力和抗扭性能;进而使得整个车身结构的强度得到提升,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不易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车身在顶板与侧板、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需要承受很大的力。随着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车身的接缝处易产生松动,导致车侧板、顶板晃动,进而导致车身结构异响,车身结构强度降低。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车顶上需要安装电池模组,其质量很大,对车身刚性要求更高,因此这样的情况在新能源汽车上更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强度不够等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包括:若干加强杆,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车侧板固接;若干加强块,其一端与车侧板固接,另一端与车顶板或车底板固接;若干立柱,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轮拱固接,且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车底板。优选地,所述加强杆呈弧形设置。优选地,所述加强杆具有第一侧面及处于第一侧面对侧的第二侧面,同时连接所述加强杆的车侧板与车顶板的连接处处于所述加强杆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所述加强杆由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弯曲。优选地,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车顶板或车侧板固接。优选地,所述加强块呈具有第三侧面及与所述第三侧面垂直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车侧板固定,第四侧面与车顶板或车底板固定。优选地,所述加强块呈三菱柱设置。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及固定块,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叠装成一体,所述固定块固接于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下端。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柱的两端由第一支柱朝向第二支柱方向弯曲,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与车顶板固接,所述第二支柱的下端与固定块固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的上端由第二支柱朝向第一支柱方向延伸出第一延伸块,所述第一延伸块与车侧板固接;所述第一支柱的下端由第二支柱朝向第一支柱方向延伸出第二延伸块,所述第二延伸块与所述固定块固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加强杆可增加车顶板与车侧板连接的结构强度,加强块可增加车侧板与车顶板/车底板的结构强度,立柱可增加车顶板与车底板间的结构强度,以此增强车顶的承载能力和抗扭性能;进而使得整个车身结构的强度得到提升,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不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部分车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车身骨架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中:100、车顶板;200、车侧板;300、车底板;310、轮拱;400、加强杆;410、连接块;500、加强块;600、立柱;610、第一支柱;611、第一延伸块;612、第二延伸块;620、第二支柱;630、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包括:若干加强杆400,其一端与车顶板100固接,另一端与车侧板200固接;若干加强块500,其一端与车侧板200固接,另一端与车顶板100或车底板300固接;若干立柱600,其一端与车顶板100固接,另一端与轮拱310固接,且所述立柱600垂直于所述车底板300。具体的说,加强杆400可增加车顶板100与车侧板200连接的结构强度,加强块500可增加车侧板200与车顶板100/车底板300的结构强度,立柱600可增加车顶板100与车底板300间的结构强度,以此增强车顶的承载能力和抗扭性能;进而使得整个车身结构的强度得到提升,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不易松动。进一步的,车身骨架与板材均使用不锈铁材质,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所述加强杆400呈弧形设置。弧形设置的加强杆400相较于不具有弧度的加强杆400来说,在车顶板100与车侧板200具有产生晃动的趋势时,其卸力更柔和,具有缓冲作用,抗扭性能更强。所述加强杆400具有第一侧面及处于第一侧面对侧的第二侧面,同时连接所述加强杆400的车侧板200与车顶板100的连接处处于所述加强杆400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所述加强杆400由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弯曲。所述加强杆40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块410,所述连接块410与所述车顶板100或车侧板200固接。进一步的,设置连接块410可增大加强杆400与车体的接触面积,使得加强杆400可卸载的力更大,进而增强车身的结构强度。所述加强块500呈具有第三侧面及与所述第三侧面垂直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车侧板200固定,第四侧面与车顶板100或车底板300固定。当车顶板100或车侧板200具有相对于车底板300晃动的趋势时,该趋势的力传递至加强块500处,使得车侧板200、车顶板100或车底板300与加强块500相抵,以此进行卸力,将车体晃动的趋势化解,进而增强整个车身的结构强度。所述加强块500呈三菱柱设置。所述立柱600包括第一支柱610、第二支柱620及固定块630,第一支柱610与第二支柱620叠装成一体,所述固定块630固接于第一支柱610与第二支柱620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柱620的两端由第一支柱610朝向第二支柱620方向弯曲,所述第二支柱620的上端与车顶板100固接,所述第二支柱620的下端与固定块630固接。当车顶板100具有向下晃动的趋势时,第二支柱620两端的弯曲部位进行卸力,相较于不设置弯曲的第二支柱620,其卸力更柔和,抗扭性能更强。进一步的,设置底板使得第一支柱610/第二支柱620与底板的接触面积更大,可提高立柱600的卸力性能,增强车顶的承载能力。所述第一支柱610的上端由第二支柱620朝向第一支柱610方向延伸出第一延伸块611,所述第一延伸块611与车侧板200固接;所述第一支柱610的下端由第二支柱620朝向第一支柱610方向延伸出第二延伸块612,所述第二延伸块612与所述固定块630固接。进一步的,第一延伸块611同时与第一支柱610、车侧板200垂直连接,使得立柱600同时与车侧板200、车顶板100以及车底板300固定,使得立柱600可卸载更多方向上的力,进而使得整个车身的抗扭强度、抗压强度及承载能力等相关性能得到增强。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具有处于车顶的车顶板、处于车身两侧的车侧板及处于车身底部的车底板,车底板具有若干用于容纳车轮的轮拱,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加强杆,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车侧板固接;/n若干加强块,其一端与车侧板固接,另一端与车顶板或车底板固接;/n若干立柱,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轮拱固接,且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车底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具有处于车顶的车顶板、处于车身两侧的车侧板及处于车身底部的车底板,车底板具有若干用于容纳车轮的轮拱,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加强杆,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车侧板固接;
若干加强块,其一端与车侧板固接,另一端与车顶板或车底板固接;
若干立柱,其一端与车顶板固接,另一端与轮拱固接,且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车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呈弧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具有第一侧面及处于第一侧面对侧的第二侧面,同时连接所述加强杆的车侧板与车顶板的连接处处于所述加强杆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
所述加强杆由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车顶板或车侧板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学峰韦天勇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