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695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涉及配件搬运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大多数的汽车配件人工搬运极为的不便,费时费力,而且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搬运固定不稳定,部件易跌落摔破,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一侧面固接有支撑架,且支撑台上端内壁中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撑架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丝杆的外壁上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仅仅可以替代人工搬运的方式,省时省力,而且搬运过程中能稳固夹持,部件不易跌落,能对不同高度大小的物件进行搬运,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件搬运
,尤其涉及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汽车配件和部件较为沉重和庞大,人工搬运起来极为的不便,有的过于沉重的部件,人工搬运费时费力,而且搬运过程中人的体力不支容易造成搬运固定不稳定,部件易跌落摔破,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大多数的汽车配件人工搬运极为的不便,费时费力,而且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搬运固定不稳定,部件易跌落摔破,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一侧面固接有支撑架,且支撑台上端内壁中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撑架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丝杆的外壁上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的下端面固接有液压杆,且支撑架下端开设有滑槽,液压杆的下端穿过滑槽并固定有固定框,固定框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电机,固定框的两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丝杆的下端安装有夹紧机构。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两个螺旋传动连接在第二丝杆外壁上的移动块,且移动块的下端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一侧上端安装有第三电机,空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轴相连接,两个第一转动轴的外壁上均固接有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套接有同一链条,两个第一转动轴的下端均固接有第三丝杆,第一固定板的下方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两侧内部安装有螺纹管,两个螺纹管分别与两个第三丝杆螺纹套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腔室,且第一腔室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限位端与安装腔内壁之间固接有弹簧,滑动杆的下端面固接有第一齿条,第一腔室下端开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外壁上固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二腔室内转动连接有竖直向设置的花键轴,花键轴的顶端固接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内部开设有滑动孔,且滑动孔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托板,支撑托板的一侧面固接有第二齿条,滑动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腔室,第三腔室内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三齿轮的上端固接有花键管,花键管的内壁与花键轴的外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两端外壁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且两个移动块分别位于螺纹旋向不同的两端。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下端安装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启动第一电机,第一丝杆转动,夹紧机构进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使夹紧机构位于物体的正上方,启动液压杆,使液压杆带动夹紧机构下移,直至第二固定板的下端与地面接触,这样便于铲起物件。2、本技术通过动第二电机,第二丝杆转动,两个移动块做相互靠近运动,两个第一固定板相互靠近,弹簧收缩,在第一齿条、第二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的配合下,第二锥形齿轮带动花键轴转动,花键管带动第三齿轮转动,因此两个支撑托板相互靠近运动,将物件从地面铲起来。3、本技术中,若需要搬运大物件时,第三电机启动,在第一齿轮和链条的配合下,两个第三丝杆转动,螺纹管带动第二固定板下移,这样即可根据不同大小的物件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夹紧机构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撑台;2、支撑架;3、第一电机;4、第一丝杆;5、螺母块;6、液压杆;7、固定框;8、第二电机;9、第二丝杆;10、夹紧机构;101、移动块;102、第一固定板;103、第三电机;104、第一转动轴;105、第一齿轮;106、链条;107、第三丝杆;108、第二固定板;109、螺纹管;1010、滑动杆;1011、弹簧;1012、第一齿条;1013、第二转动轴;1014、第二齿轮;1015、第一锥形齿轮;1016、花键轴;1017、第二锥形齿轮;1018、支撑托板;1019、第二齿条;1020、第三齿轮;1021、花键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的上端一侧面固接有支撑架2,且支撑台1上端内壁中安装有第一电机3,支撑架2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4,第一丝杆4的一端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丝杆4的外壁上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母块5,螺母块5的下端面固接有液压杆6,且支撑架2下端开设有滑槽,液压杆6的下端穿过滑槽并固定有固定框7,固定框7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电机8,固定框7的两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9,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9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丝杆9的下端安装有夹紧机构10。夹紧机构10包括两个螺旋传动连接在第二丝杆9外壁上的移动块101,且移动块101的下端固接有第一固定板102,第一固定板10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一侧上端安装有第三电机103,空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04,第三电机10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轴104相连接,两个第一转动轴104的外壁上均固接有第一齿轮105,两个第一齿轮105之间套接有同一链条106,两个第一转动轴104的下端均固接有第三丝杆107,第一固定板102的下方设有第二固定板108,第二固定板108的上端面两侧内部安装有螺纹管109,两个螺纹管109分别与两个第三丝杆107螺纹套接,两个第三丝杆107转动,螺纹管109带动第二固定板108下移,这样即可根据不同大小的物件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广。第一固定板10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腔室,且第一腔室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010,滑动杆1010的限位端与安装腔内壁之间固接有弹簧1011,滑动杆1010的下端面固接有第一齿条1012,第一腔室下端开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013,第二转动轴1013的外壁上固接有第二齿轮1014,第二齿轮1014与第一齿条1012相啮合,第二转动轴1013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015,第二腔室内转动连接有竖直向设置的花键轴10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端一侧面固接有支撑架(2),且支撑台(1)上端内壁中安装有第一电机(3),支撑架(2)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4),第一丝杆(4)的一端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丝杆(4)的外壁上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母块(5),所述螺母块(5)的下端面固接有液压杆(6),且支撑架(2)下端开设有滑槽,液压杆(6)的下端穿过滑槽并固定有固定框(7),固定框(7)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电机(8),固定框(7)的两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9),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9)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丝杆(9)的下端安装有夹紧机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端一侧面固接有支撑架(2),且支撑台(1)上端内壁中安装有第一电机(3),支撑架(2)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4),第一丝杆(4)的一端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丝杆(4)的外壁上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母块(5),所述螺母块(5)的下端面固接有液压杆(6),且支撑架(2)下端开设有滑槽,液压杆(6)的下端穿过滑槽并固定有固定框(7),固定框(7)的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电机(8),固定框(7)的两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9),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9)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丝杆(9)的下端安装有夹紧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10)包括两个螺旋传动连接在第二丝杆(9)外壁上的移动块(101),且移动块(101)的下端固接有第一固定板(102),第一固定板(10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一侧上端安装有第三电机(103),空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04),第三电机(10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轴(104)相连接,两个第一转动轴(104)的外壁上均固接有第一齿轮(105),两个第一齿轮(105)之间套接有同一链条(106),两个第一转动轴(104)的下端均固接有第三丝杆(107),第一固定板(102)的下方设有第二固定板(108),第二固定板(108)的上端面两侧内部安装有螺纹管(109),两个螺纹管(109)分别与两个第三丝杆(107)螺纹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孙文博金少华柴爽潘石崔英俊张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汽车零部件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