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61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包括电热加热网,电热加热网一侧安装有一对集风套架,集风套架另一侧均安装有送风机,送风机另一端安装有均分管道,均分管道内包括通过三个隔板从上到下隔开的前导风区、第一导风区、第二导风区和后导风区,通过集风套架、送风机、均分管道、前导风区、第一导风区、第二导风区、后导风区、前玻璃散风装置、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和后玻璃散风装置的设置使本汽车除霜装置可以对汽车的各个窗户进行除霜,且各个窗户除霜的区域按比例得到均分,避免了分气不均导致的各个窗户除霜速度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除霜风道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除霜风道。
技术介绍
车辆行驶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车内外温差造成玻璃结霜,这样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车辆都设有汽车除霜风道总成,该汽车除霜风道总成在车辆的前风窗和车门的后视镜的相应位置都设有出风口,以防止玻璃结霜,现有的汽车除霜风道总成采用多个部件组成,结构复杂性高,装配困难,同时各个部件之间采用螺丝进行固定,这样导致结合处非常不稳固,很容易造成漏风,除霜效果不好。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汽车除霜风道总成及车辆,其中,汽车除霜风道总成包括通过吹塑工艺一体成型的前风窗除霜风道,以及通过吹塑工艺一体成型的前车门玻璃除霜风道;所述前风窗除霜风道与前车门玻璃除霜风道分别设有内风道,且所述前风窗除霜风道与前车门玻璃除霜风道的内风道导通;所述前风窗除霜风道两侧分别设有前车门玻璃除霜风道,且所述前风窗除霜风道与所述前车门玻璃除霜风道气密封卡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除霜风道总成,通过一体成型的前风窗除霜风道和一体成型的前车门玻璃除霜风道,使产品轻量化,同时提高了通用性、低成本、维修便利性、装拆方便性,同时由于采用了卡接方式,可以防止连接处漏气,但是该装置只能对前封窗进行除霜,会出现驾驶时的安全隐患,像车辆后窗的霜会影响车内后视镜的视野,而传统的除霜会出现分气不均匀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除霜风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包括电热加热网,电热加热网一侧安装有一对集风套架,集风套架另一侧均安装有送风机,送风机另一端安装有均分管道,均分管道内包括通过三个隔板从上到下隔开的前导风区、第一导风区、第二导风区和后导风区,前导风区、第一导风区、第二导风区和后导风区分别连接有前玻璃散风装置、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后玻璃散风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玻璃散风装置包括前导风区连接的前窗导风板,前窗导风板上端固定有前除霜散风架,前除霜散风架一侧安装有前窗集水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区连接的第一侧窗导风板,第一侧窗导风板上端安装有第一柔性转动导风块,第一柔性转动导风块连接有第一侧窗除霜散风架,第一侧窗除霜散风架一侧安装有第一侧窗集水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区连接的第二侧窗导风板,第二侧窗导风板上端安装有第二柔性转动导风块,第二柔性转动导风块连接有第二侧窗除霜散风架,第二侧窗除霜散风架一侧安装有第二侧窗集水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玻璃散风装置包括后导风区连接的后窗导风板,后窗导风板上端固定有后除霜散风架,后除霜散风架一侧安装有后窗集水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窗集水槽、第一侧窗集水槽、第二侧窗集水槽和后窗集水槽两侧均安装有防溢落侧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热加热网一侧安装有防尘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集风套架、送风机、均分管道、前导风区、第一导风区、第二导风区、后导风区、前玻璃散风装置、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和后玻璃散风装置的设置使本汽车除霜装置可以对汽车的各个窗户进行除霜,且各个窗户除霜的区域按比例得到均分,避免了分气不均导致的各个窗户除霜速度不一致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除霜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除霜风道中均分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汽车除霜风道中防溢落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热加热网、2-集风套架、3-送风机、4-均分管道、5-前窗导风板、6-第一侧窗导风板、7-第二侧窗导风板、8-后窗导风板、9-后除霜散风架、10-后窗集水槽、11-第二柔性转动导风块、12-第二侧窗除霜散风架、13-第二侧窗集水槽、14-第一柔性转动导风块、15-第一侧窗除霜散风架、16-第一侧窗集水槽、17-前除霜散风架、18-前窗集水槽、19-前导风区、20-第一导风区、21-第二导风区、22-后导风区、23-防溢落侧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包括电热加热网1,电热加热网1一侧安装有一对集风套架2,集风套架2另一侧均安装有送风机3,送风机3另一端安装有均分管道4,均分管道4内包括通过三个隔板从上到下隔开的前导风区19、第一导风区20、第二导风区21和后导风区22,前导风区19、第一导风区20、第二导风区21和后导风区22分别连接有前玻璃散风装置、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和后玻璃散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前玻璃散风装置包括前导风区19连接的前窗导风板5,前窗导风板5上端固定有前除霜散风架17,前除霜散风架17一侧安装有前窗集水槽18,所述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区20连接的第一侧窗导风板6,第一侧窗导风板6上端安装有第一柔性转动导风块14,第一柔性转动导风块14连接有第一侧窗除霜散风架15,第一侧窗除霜散风架15一侧安装有第一侧窗集水槽16,所述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区21连接的第二侧窗导风板7,第二侧窗导风板7上端安装有第二柔性转动导风块11,第二柔性转动导风块11连接有第二侧窗除霜散风架12,第二侧窗除霜散风架12一侧安装有第二侧窗集水槽13,所述后玻璃散风装置包括后导风区22连接的后窗导风板8,后窗导风板8上端固定有后除霜散风架9,后除霜散风架9一侧安装有后窗集水槽10,所述前窗集水槽18、第一侧窗集水槽16、第二侧窗集水槽1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包括电热加热网(1),其特征在于,电热加热网(1)一侧安装有一对集风套架(2),集风套架(2)另一侧均安装有送风机(3),送风机(3)另一端安装有均分管道(4),均分管道(4)内包括通过三个隔板从上到下隔开的前导风区(19)、第一导风区(20)、第二导风区(21)和后导风区(22),前导风区(19)、第一导风区(20)、第二导风区(21)和后导风区(22)分别连接有前玻璃散风装置、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和后玻璃散风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包括电热加热网(1),其特征在于,电热加热网(1)一侧安装有一对集风套架(2),集风套架(2)另一侧均安装有送风机(3),送风机(3)另一端安装有均分管道(4),均分管道(4)内包括通过三个隔板从上到下隔开的前导风区(19)、第一导风区(20)、第二导风区(21)和后导风区(22),前导风区(19)、第一导风区(20)、第二导风区(21)和后导风区(22)分别连接有前玻璃散风装置、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第二侧玻璃散风装置和后玻璃散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玻璃散风装置包括前导风区(19)连接的前窗导风板(5),前窗导风板(5)上端固定有前除霜散风架(17),前除霜散风架(17)一侧安装有前窗集水槽(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除霜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玻璃散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区(20)连接的第一侧窗导风板(6),第一侧窗导风板(6)上端安装有第一柔性转动导风块(14),第一柔性转动导风块(14)连接有第一侧窗除霜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快祁浪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赛优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