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55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还包括悬臂本体、用于使所述悬臂本体与上横梁连接的升降组件和下端与下横梁连接且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与所述上横梁相互垂直地装设于所述上横梁的下侧;所述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装设于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上,用于控制所述悬臂本体调节端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悬臂本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臂承载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汽车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悬臂承载结构。
技术介绍
悬臂结构安装简易,结构合理,坚固耐用,美观大发,承重能力较好,空间利用率较高,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结构中。但因其使用场合以及功能的不同,悬臂的结构也各式各样。但为了确保悬臂的强度,现有的悬臂长度都较短。当悬臂的整体结构长度较长、尺寸较大时,悬臂自由端挠度较大,悬臂承载能力很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臂承载结构,提高悬臂强度及承载能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还包括悬臂本体、用于使所述悬臂本体与上横梁连接的升降组件和下端与下横梁连接且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与所述上横梁相互垂直地装设于所述上横梁的下侧;所述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装设于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上,用于控制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高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下侧设置支撑组件,通过下横梁和支撑组件对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产生支撑,进而提高悬臂本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通过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能够调节悬臂组件的高度以及支撑组件的长度,当悬臂本体上放置重物时,能够降低悬臂本体的重心,提高悬臂本体整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悬臂承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标号说明:1、上横梁;2、下横梁;3、悬臂本体;31、调节端;32、自由端;4、升降组件;41、螺母;42、螺杆;43、限位件;44、支撑件;5、伸缩杆;51、上杆体;52、下杆体;53、定位销;511、第一调节孔;521、第二调节孔;6、支撑平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包括上横梁1和下横梁2,还包括悬臂本体3、用于使所述悬臂本体3与上横梁1连接的升降组件4和下端与下横梁2连接且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31与所述上横梁1相互垂直地装设于所述上横梁1的下侧;所述悬臂本体3的自由端32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装设于所述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上,用于控制所述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高度。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在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下侧设置支撑组件,通过下横梁和支撑组件对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产生支撑,进而提高悬臂本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下侧设置支撑组件,通过下横梁和支撑组件对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产生支撑,进而提高悬臂本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通过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能够调节悬臂组件的高度以及支撑组件的长度,当悬臂本体上放置重物时,能够降低悬臂本体的重心,提高悬臂本体整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承载能力。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螺母41、螺杆42和限位件43;所述螺杆42由下至上穿过所述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和所述上横梁1设置;所述限位件43与所述螺杆42的上端连接并能够抵压于所述上横梁1的顶部,用于对所述螺杆42限位;所述螺母41装设于所述螺杆42的下端并抵压于所述悬臂本体3的下侧,使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位于所述螺母41与所述限位件43之间。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螺母、螺杆和限位件的配合,实现对悬臂本体的高度调节,便于操作,扩大了悬臂本体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43为钢套或螺母。由上述描述可知,当限位件为钢套时,限位件与螺杆焊接,此时升降组件仅能够单侧调节高度,当限位件为螺母时,限位件与螺杆螺纹连接,此时,升降组件能够双侧进行高度调节,操作更加便利。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与所述悬臂本体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伸缩杆5与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为锐角。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伸缩杆,伸缩杆与悬臂本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伸缩杆与上横梁和下横梁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为锐角,构成三角结构,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5与所述悬臂本体3的自由端32螺纹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伸缩杆与悬臂本体的自由端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5包括上杆体51、下杆体52和定位销53;所述下杆体52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杆体51的下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下杆体52的上端;所述上杆体5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沿所述上杆体51的轴向均匀分布的第一调节孔511;所述下杆体52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沿所述下杆体52的轴向均匀分布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511一一对应的第二调节孔521;所述定位销5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511和第二调节孔521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便于对上杆体和下杆体进行位置调节,以便调节悬臂本体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上杆体51的上端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调节孔511;所述下杆体52的下端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调节孔511。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多个第一调节孔和多个第二调节孔,能够提高伸缩杆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参照图1-图2,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包括上横梁1和下横梁2,还包括悬臂本体3、用于使悬臂本体3与上横梁1连接的升降组件4和下端与下横梁2连接且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与上横梁1相互垂直地装设于上横梁1的下侧;悬臂本体3的自由端32与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升降组件4装设于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上,用于控制悬臂本体3调节端3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悬臂本体3为钢板,悬臂本体3的尺寸为840×840×8mm。参照图1,升降组件4包括螺母41、螺杆42和限位件43;螺杆42由下至上穿过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和上横梁1设置;限位件43与螺杆42的上端连接并能够抵压于上横梁1的顶部,用于对螺杆42限位;螺母41装设于螺杆42的下端并抵压于悬臂本体3的下侧,使上横梁1和悬臂本体3的调节端31位于螺母41与限位件43之间。具体的,螺杆42的螺纹长度为130mm,螺杆42上装设有呈六棱柱状的支撑件44,支撑件44位于上横梁1与悬臂本体3之间,悬臂本体3能够在0mm~30mm内进行高度调节。可选的,限位件43为钢套或螺母41。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3优选钢套。参照图1和图2,支撑组件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伸缩杆5;伸缩杆5与悬臂本体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上横梁1和下横梁2位于同一平面上;伸缩杆5与上横梁1和下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臂本体、用于使所述悬臂本体与上横梁连接的升降组件和下端与下横梁连接且可伸缩的支撑组件;/n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与所述上横梁相互垂直地装设于所述上横梁的下侧;/n所述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n所述升降组件装设于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上,用于控制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臂本体、用于使所述悬臂本体与上横梁连接的升降组件和下端与下横梁连接且可伸缩的支撑组件;
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与所述上横梁相互垂直地装设于所述上横梁的下侧;
所述悬臂本体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装设于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上,用于控制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母、螺杆和限位件;
所述螺杆由下至上穿过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和所述上横梁设置;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螺杆的上端连接并能够抵压于所述上横梁的顶部,用于对所述螺杆限位;
所述螺母装设于所述螺杆的下端并抵压于所述悬臂本体的下侧,使所述上横梁和所述悬臂本体的调节端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钢套或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根相互平行的伸缩杆;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丰丰公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盛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