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13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越野底盘,包括主车架、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拼焊成的车架总成以及前悬架和后悬架均为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悬架总成,主车架由前横梁、后横梁、一对中间横梁和一对平行的纵梁拼焊制成,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均包括一对成L形的折弯管,一端与前、后横梁焊接,另一端与相邻的中间横梁焊接,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与纵梁上对应的设置下支座和上支座,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上、下摆臂固定于上、下支座上,底盘车架形成非承载式贯穿纵梁结构,主、副车架形成上下空间,整个底盘车架刚度提升,且便于搭配安装双叉臂式独立悬架,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从而提高越野性能,并且车架整体结构简单、质量轻,装配简单且造价成本低。装配简单且造价成本低。装配简单且造价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越野底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越野底盘。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进步及汽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汽车的认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代步用车,由此一种能够适应恶劣道路环境、野外行驶的车辆出现,这便是越野车,其底盘结构于悬架的设计与一般家用轿车有明显的区别,它更适合爬坡、涉水等恶劣环境。越野车要求有良好的通过性和机动性,越来越多的人深入对汽车底盘及悬架的研究,因此多种悬架产生及不同形式的底盘车架结构出现。传统底盘上通过焊接大量支架分别装载各部分总成,其存在较笨重、组装部件多而杂、效率不高、稳定性不够好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越野底盘,将车架设计为拼焊的主、副车架等简单轻便结构,使越野底盘质量轻、组装高效便捷且稳定性较好。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越野底盘,包括车架总成和悬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主车架、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所述悬架总成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
[0006]所述主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一对中间横梁和一对平行的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纵梁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横梁设置于一对所述纵梁之间;
[0007]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均包括一对成L形的折弯管,所述前副车架的折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相邻于所述前横梁的所述中间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折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相邻于所述后横梁的所述中间横梁固定连接;
[0008]所述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的折弯管上均设置有下支座,所述纵梁上对应所述下支座的位置设置有上支座,所述前悬架和后悬架均为双叉臂式独立悬架,所述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下摆臂固定于所述下支座上且上摆臂固定于所述上支座上。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底盘的车架设置为主车架和副车架,主车架设置为贯穿式纵梁结构,并将副车架设置成L形的折弯管安装在主车架的纵梁两端部的位置,通过副车架的折弯管与主车架纵梁形成上下空间,并在副车架折弯管和主车架纵梁上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便于搭配安装四个双叉臂式独立悬架,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从而提高越野性能,并且贯穿式纵梁和副车架拼装搭配成非承载式车架,提高整个底盘车架刚度,并且使车架整体结构简单、质量轻,装配简单且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越野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越野底盘的车架总成和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越野底盘的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越野底盘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越野底盘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1、车架总成;
[0017]11、主车架;111、前横梁;112、后横梁;113、中间横梁;114、中间横梁斜撑;115、纵梁;116、变速箱安装横梁;117、发动机安装支架;117a、发动机左安装支架;117b、发动机右安装支架;
[0018]12、前副车架;13、后副车架;141、折弯管;142、前副车架横管;143、前副车架纵管;144、转向器安装支架;145、差速器安装支架;146、后副车架横管;147、副车架加强板;
[0019]2、悬架总成;21、前悬架;22、后悬架;23、双叉臂式独立悬架;231、减振器;232、上摆臂;233、转向节;234、下摆臂;235、下支座;236、上支座;
[0020]3、转向器总成;4、差速器总成;41、前差速器总成;42、后差速器总成;5、轮毂总成;6、制动盘;7、卡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2]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越野底盘,包括车架总成和悬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主车架、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所述悬架总成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
[0023]所述主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一对中间横梁和一对平行的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纵梁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横梁设置于一对所述纵梁之间;
[0024]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均包括一对成L形的折弯管,所述前副车架的折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相邻于所述前横梁的所述中间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折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相邻于所述后横梁的所述中间横梁固定连接;
[0025]所述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的折弯管上均设置有下支座,所述纵梁上对应所述下支座的位置设置有上支座,所述前悬架和后悬架均为双叉臂式独立悬架,所述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下摆臂固定于所述下支座上且上摆臂固定于所述上支座上。
[0026]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底盘的车架设置为主车架和副车架,主车架设置为贯穿式纵梁结构,并将副车架设置成L形的折弯管安装在主车架的纵梁两端部的位置,通过副车架的折弯管与主车架纵梁形成上下空间,并在副车架折弯管和主车架纵梁上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便于搭配安装四个双叉臂式独立悬架,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从而提高越野性能,并且贯穿式纵梁和副车架拼装搭配成非承载式车架,提高整个底盘车架刚度,并且使车架整体结构简单、质量轻,装配简单且造价成本低。
[0027]进一步地,所述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的折弯管中部设置有副车架加强板,所述副车架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弯管和纵梁固定连接。
[0028]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副车架的折弯管和主车架的纵梁之间设置副车架加强板增加副车架和主车架之间纵向上的刚度。
[0029]进一步地,所述前副车架上设置有两端连接两个折弯管的前副车架横管,所述前副车架横管之间设置有前副车架纵管,所述前副车架横管和前副车架纵管固定连接成工字形,所述前副车架横管上设置有转向器安装支架,所述前副车架纵管与所述前副车架的一个折弯管之间设置有差速器安装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和差速器安装支架上分别安装转向器总成和前差速器总成。
[0030]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前副车架上设置连接成工字形的前副车架横管和前副车架纵管,增强副车架的刚度,同时与主车架纵梁、前横梁和中部横梁形成装载空间,在前副车架上设置转向器安装支架和差速器安装支架,可在装载空间中紧凑安装转向器总成和前差速器总成。
[0031]进一步地,所述后副车架上设置有两端连接两个折弯管的后副车架横管,所述后副车架横管上设置后差速器总成。
[0032]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后副车架的折弯管之间设置后副车架横管,增加后副车架的刚度同时提供装载后差速器的支撑。
[0033]进一步地,所述主车架还包括变速箱安装横梁,所述变速箱安装横梁设置于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越野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总成和悬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主车架、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所述悬架总成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主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一对中间横梁和一对平行的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纵梁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横梁设置于一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均包括一对成L形的折弯管,所述前副车架的折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前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相邻于所述前横梁的所述中间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副车架的折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相邻于所述后横梁的所述中间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的折弯管上均设置有下支座,所述纵梁上对应所述下支座的位置设置有上支座,所述前悬架和后悬架均为双叉臂式独立悬架,所述双叉臂式独立悬架的下摆臂固定于所述下支座上且上摆臂固定于所述上支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的折弯管中部设置有副车架加强板,所述副车架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弯管和纵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越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上设置有两端连接两个折弯管的前副车架横管,所述前副车架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文华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盛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