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壳体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46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4
一种转轴壳体注塑模具包括:固定组件、成型组件及斜导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设置。成型组件包括上模仁、下模仁、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上模仁固定于上模板上,下模仁固定于下模板上,下模仁上开设有下壳体槽,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均滑动设置于下模板上,上模仁、下模仁、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用于共同形成转轴壳体的型腔;斜导组件包括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斜导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轴壳体注塑模具通过设置固定组件、成型组件及斜导组件使得转轴壳体能在注塑模具中一次整体成型,且没有额外的接缝,从而提高了转轴壳体的结构强度及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壳体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万向转轴的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轴壳体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万向转轴是一种常用的万向连接结构,其活动自由度高,连接稳固,耐用性好,万向转轴在办公座椅中,有着重要应用。请参阅图2,为一种万向转轴20结构,万向转轴20结构包括转轴壳体21及万向轴22,转轴壳体21上开设有轴体收容孔21a,轴体收容孔21a的孔内壁为球面,万向轴22包括转轴首端22a、转轴球端22b及转轴尾端22c,转轴球端22b位于转轴首端22a及转轴尾端22c之间。转轴球端22b收容于轴体收容孔21a中,如此,使得万向轴22能在轴体收容孔21a中自由转动,且万向轴22不会从轴体收容孔21a中脱出。在现有的常规工艺中,转轴壳体21通常被一分为二分别制造,在组装时将转轴壳体21的两部分扣合,且使转轴球端22b收容于轴体收容孔21a中,再将转轴壳体21的两部分紧固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制造出来的万向转轴20整体结构强度不高,且需要额外的组装转轴壳体21的操作才能将万向转轴20制造出来。因此,设计一种能一体成型的转轴壳体21的注塑模具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胶液孔;/n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上模仁.下模仁.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所述上模仁固定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模仁上开设有进胶孔及上壳体槽,所述进胶孔与所述上壳体槽连通,且所述进胶孔与所述胶液孔连通,所述下模仁固定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模仁上开设有下壳体槽,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且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位于所述下模仁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首端收容槽,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尾端收容槽,所述上模仁.所述下模仁.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胶液孔;
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上模仁.下模仁.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所述上模仁固定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上模仁上开设有进胶孔及上壳体槽,所述进胶孔与所述上壳体槽连通,且所述进胶孔与所述胶液孔连通,所述下模仁固定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模仁上开设有下壳体槽,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且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位于所述下模仁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首端收容槽,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尾端收容槽,所述上模仁.所述下模仁.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用于共同形成转轴壳体的型腔;及
斜导组件,所述斜导组件包括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第一斜孔及第二斜孔,所述第一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斜孔内,所述第二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斜孔内,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导向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导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壳体注塑模具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针及顶出固定板,所述顶出固定板位于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所述顶针固定设置于所述顶出固定板上,所述下模仁上开设有顶出孔,所述顶出孔与所述下壳体槽连通,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顶出避位孔,所述顶出避位孔与所述顶出孔连通,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顶出避位孔及所述顶出孔中,所述顶针用于将产品向上顶出所述下壳体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军任永茂
申请(专利权)人:新利达模具实业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