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807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属于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车床本体和安装在车床本体上的主轴箱,车床本体的工作腔内设置有网板,网板上方为加工区,下方为油循环区,车床本体的加工区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管和油管,导料管倾斜设置,其进料口与主轴箱上的夹头相对应,且与主轴箱的主轴轴向方向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料管和下料管的设置,内导体加工完毕后,从夹头上脱落,沿着导料管和下料管自动落入储料盒中,同时切削油流经导料管和下料管,防止内导体粘壁,并在储料盒中进行油料分离,内导体在储料盒中集中进行收集,从而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取下内导体,使得内导体收集容易,不容易丢失,且生产效果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属于机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电气设备中的内导体一般体积就较小,大小为毫米级,从而不能向其他零件一样能够方便地取下,在车削加工中,当数控车床将一个工件加工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将加工好的产品从夹头上取下,放入产品盒内,不仅加工好的内导体容易丢失,而且生产效率低,耽误生产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它解决了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将加工好的产品从夹头上取下,放入产品盒内,不仅加工好的内导体容易丢失,而且生产效率低,耽误生产工期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包括车床本体和安装在车床本体上的主轴箱,所述车床本体的工作腔内设置有网板,所述网板上方为加工区,下方为油循环区,所述车床本体的加工区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管和油管,所述导料管倾斜设置,其进料口与主轴箱上的夹头相对应,且与主轴箱的主轴轴向方向相垂直,所述油管的出油口与导料管相对应,所述车床本体的加工区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一端开设有与导料管相连通的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盒,且下料管与导料管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主轴箱上安装有气嘴,所述导料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气嘴吹气方向相对应的挡板。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下料管上设置用于显示储料盒是否装满的标记机构。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标记机构包括拉簧、标记杆和限位套,所述拉簧的一端与车床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料管远离储料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标记杆与下料管远离储料盒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套与车床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标记杆与限位套套接。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储料盒与下料管之间为螺纹连接。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储料盒的底部为贯通设置,且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筛板,顶部设置有螺纹部。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下料管为透明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导料管和下料管的设置,内导体加工完毕后,从夹头上脱落,沿着导料管和下料管自动落入储料盒中,同时切削油流经导料管和下料管,防止内导体粘壁,并在储料盒中进行油料分离,内导体在储料盒中集中进行收集,从而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取下内导体,使得内导体收集容易,不容易丢失,且生产效果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图示意图;图3为储料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车床本体1、网板2、拉簧3、下料管4、导料管5、标记杆6、挡板7、油管8、气嘴9、主轴箱10、储料盒11、螺纹部111、筛板1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包括车床本体1和安装在车床本体1上的主轴箱10,车床本体1的工作腔内设置有网板2,网板2上方为加工区,下方为油循环区,车床本体1的加工区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管5和油管8,导料管5倾斜设置,其进料口与主轴箱10上的夹头相对应,且与主轴箱10的主轴轴向方向相垂直,油管8的出油口与导料管5相对应,车床本体1的加工区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下料管4,下料管4的一端开设有与导料管5相连通的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盒11,且下料管4与导料管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主轴箱10上安装有气嘴9,导料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气嘴9吹气方向相对应的挡板7,气嘴9与车床本体1上的气泵连通,用于对夹头上内导体进行吹气,防止内导体粘附在夹头上而不会掉落,挡板7则用于阻挡被吹飞的内导体,使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至导料管5内。下料管4上设置用于显示储料盒11是否装满的标记机构。标记机构包括拉簧3、标记杆6和限位套,拉簧3的一端与车床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料管4远离储料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标记杆6与下料管4远离储料盒11的一端铰接,限位套与车床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标记杆6与限位套套接。储料盒11与下料管4之间为螺纹连接,便于进行取下和卸料。储料盒11的底部为贯通设置,且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筛板112,顶部设置有螺纹部111。下料管4为透明材质,便于对其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工作原理:当内导体加工完成后,夹头打开,气嘴吹气,使得内导体从夹头中掉落至导料管5中,同时上方的油管8向导料管5中灌入切削油,该切削油来自车床本体1中的循环油系统中,切削油流经导料管5和下料管4,裹挟着内导体前进,防止去粘附在导料管5和下料管4的内壁,最终流入储料盒11中,由于储料盒11的底部为筛板112,使得切削油漏出,而内导体则被截留在储料盒11中完成收集,在储料盒11中的内导体收集过程中,其重量相比之前肯定增加,从而撬动下料管4的另一端克服拉簧3的弹力而逐渐翘起,而带动标记杆6在限位套的限位下逐渐升高,由于标记杆6的高度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到,且可以在附近做相应高度标记,所以可以很方便地得知位于车床本体1内部的储料盒11是否装满,以便及时进行更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包括车床本体(1)和安装在车床本体(1)上的主轴箱(10),所述车床本体(1)的工作腔内设置有网板(2),所述网板(2)上方为加工区,下方为油循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本体(1)的加工区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管(5)和油管(8),所述导料管(5)倾斜设置,其进料口与主轴箱(10)上的夹头相对应,且与主轴箱(10)的主轴轴向方向相垂直,所述油管(8)的出油口与导料管(5)相对应,所述车床本体(1)的加工区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下料管(4),所述下料管(4)的一端开设有与导料管(5)相连通的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盒(11),且下料管(4)与导料管(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包括车床本体(1)和安装在车床本体(1)上的主轴箱(10),所述车床本体(1)的工作腔内设置有网板(2),所述网板(2)上方为加工区,下方为油循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本体(1)的加工区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管(5)和油管(8),所述导料管(5)倾斜设置,其进料口与主轴箱(10)上的夹头相对应,且与主轴箱(10)的主轴轴向方向相垂直,所述油管(8)的出油口与导料管(5)相对应,所述车床本体(1)的加工区内壁还转动连接有下料管(4),所述下料管(4)的一端开设有与导料管(5)相连通的开口,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盒(11),且下料管(4)与导料管(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10)上安装有气嘴(9),所述导料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气嘴(9)吹气方向相对应的挡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导体生产用车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朝董坤谢振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隆微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