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52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连接套及两个防松套,管体的外周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分别连接于第一管体的两端与第一管体同轴设置,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外壁开设有相同的第二外螺纹;连接套的内壁相对第二外螺纹开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套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一管体相同的第一外螺纹,连接套可螺纹连接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防松套的内壁相对第一外螺纹开设有第二内螺纹,两个防松套均可螺纹连接于连接套和第一管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防止前后震源药柱壳体的连接处出现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
本技术涉及爆破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
技术介绍
公告号为CN200986423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壳体包括挤塑塑料管、一端开口的注塑封底镶件、两端开口的管口镶件和内部设有雷管仓的封口塞,其中注塑封底镶件和管口镶件分别安装在挤塑塑料管的两端,且它们的外壁为螺纹;封口塞卡在管口镶件上,该壳体还包括用于螺纹连接注塑封底镶件和管口镶件的连接套。这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存在缺陷,将多发震源药柱壳体进行串联时,通过连接套将相邻的注塑封底镶件和管口镶件进行螺纹连接,串联后面的震源药柱壳体时,前面的震源药柱壳体在不断转动的过程中可能已经松动,导致震源药柱壳体从连接套处脱落,设计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解决现有技术中壳体与连接套的连接处可能出现松动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周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管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的外壁开设有相同的第二外螺纹;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二外螺纹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相同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套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防松套,所述防松套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一外螺纹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防松套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套和所述第一管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二管体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体的内部空心且两端开口,所述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还包括限位件和端盖,所述限位件内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并设置于所述第三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环和卡环,所述限位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体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三管体同轴设置,所述卡环设置于所述限位环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并与所述限位环间隔设置,所述卡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体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三管体同轴设置,所述端盖包括挡板和两个固定管,所述挡板卡设于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卡环之间,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三管体的轴向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管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管设置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挡板,所述固定管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相连通的雷管仓。进一步的,所述卡环的沿靠近所述限位环的方向内径不断减小,所述卡环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的截面呈喇叭形,所述限位环沿靠近所述卡环的方向外径不断减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将多个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串联时,将档松套螺纹连接于连接套的一端,然后将一防松套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前一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的第一管体的外壁,然后将另一的防松套螺纹连接于后一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的第一管体的外壁,然后将后一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的第一管体与连接套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最后使得另一防松套螺纹连接于连接套,实现了前后两个震源药柱壳体的串联,且避免了连接套与前后的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的连接处出现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两个本技术所述的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组合后的三维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如图1至6所示,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连接套4及两个防松套5,管体的外周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分别连接于第一管体1的两端并与第一管体1同轴设置,第二管体2和第三管体3的外壁开设有相同的第二外螺纹。连接套4的内壁相对第二外螺纹开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套4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一管体1相同的第一外螺纹,连接套4可螺纹连接于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防松套5的内壁相对第一外螺纹开设有第二内螺纹,两个防松套5均可螺纹连接于连接套4和第一管体1。其中,第二管体2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第二管体2的开口端连接于第一管体1。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外螺纹的旋向与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同。通过将第二外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旋向设计为相同,避免将防松套5螺纹连接于连接套4和第三管体3或者第一管体1的过程中连接套4相对第一管体1或者第三管体3转动。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管体3的内部空心且两端开口,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还包括限位件6和端盖7,限位件6内置于第一管体1并设置于第三管体3远离第一管体1的一端,限位件6包括限位环61和卡环62,限位环61连接于第三管体3的内壁并与第三管体3同轴设置,卡环62设置于限位环61远离第二管体2的一侧并与限位环61间隔设置,卡环62连接于第三管体3的内壁并与第三管体3同轴设置,端盖7包括挡板71和两个固定管72,挡板71卡设于限位环61与卡环62之间,挡板71沿第三管体3的轴向开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管72与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固定管72设置于挡板71靠近第二管体2的一端并连接于挡板71,固定管72开设有与固定孔相连通的雷管仓。进一步地,卡环62的沿靠近限位环61的方向内径不断减小,卡环62的内径大于限位环61的内径。其中,挡板71呈圆柱形,挡板71与第三管体3同轴设置,但挡板71的形状不限定于此。通过将卡环62的沿靠近限位环61的方向内径不断减小,挡板71滑动卡环62时会迫使卡环62向靠近限位环61的方向弯曲,便于挡板71滑过卡环62,当挡板71滑过卡环62后,挡板71不易从卡环62靠近限位环61的一侧滑过卡环62,通过将卡环62的内径设置为大于限位环61的内径,避免挡板71滑过卡环62后继续滑过限位环61。进一步地,限位环61的截面呈喇叭形,限位环61沿靠近卡环62的方向外径不断减小。安装端盖7的过程:将挡板71推入第三管体3,并使得挡板71沿第三管体3的轴向滑动,当挡板71抵接于卡环62时,推动卡环62向靠近限位环61的方向发生形变,且此时挡板71抵接于限位环61,继续推动挡板71,直至挡板71卡设于限位环61于卡环62之间,通过将限位环61设置为喇叭形并使得限位环61沿靠近卡环62的方向外径不断减小,挡板71卡设于限位环61于卡环62之间时,挡板71在限位环61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被抵紧在卡环62上,避免了挡板71会相对限位环61移动,当挡板71卡设于限位环61和卡环62之间时,可直接使用肉眼观察挡板71是否完全卡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周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外螺纹;/n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管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的外壁开设有相同的第二外螺纹;/n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二外螺纹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相同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套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n两个防松套,所述防松套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一外螺纹开设有第二内螺纹,两个所述防松套均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套和所述第一管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周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外螺纹;
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管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的外壁开设有相同的第二外螺纹;
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二外螺纹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相同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套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
两个防松套,所述防松套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一外螺纹开设有第二内螺纹,两个所述防松套均可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套和所述第一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所述第二管体的开口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震源药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沪军胡晶冯希吴国峰伍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新材料科技荆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