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籍建亚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412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熊果酸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经羟基脱水、酯化,最终获得熊果酸衍生物粗产物,再经过硅胶柱纯化获得最终的熊果酸衍生物;经药理研究表明,新化合物可以对CC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药物合成
,涉及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熊果酸又名乌苏酸或乌索酸,属于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食物等中。研究表明,熊果酸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逆转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光谷甘肽还原酶及光谷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使体内的光谷甘肽保持正常水平。对此人们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例如,朱建勤等[2013,7(34),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通过糖苷化反应合成了具有保肝活性的半乳糖糖苷熊果酸衍生物;在糖苷化反应中糖基给体的量是过量的,因此在形成糖苷键时会形成许多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主要为二糖化合物,二糖化合物难以分离,造成主产物的产率下降。专利CN104861028A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熊果酸衍生物,其衍生物在治疗肝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此方法过于繁琐、复杂,不适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其具有式(I)分子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熊果酸溶解于有机溶剂A中,加入催化剂,升温至50~80℃,搅拌反应2~6h,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有机相干燥,浓缩,即可;(2)将儿茶素溶解于有机溶剂B中,加入步骤(1)产物,升温至60~100℃,回流反应4~12h,用冰水稀释反应液,搅拌30~40min,静置,过滤,再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浓缩,粗产物经过色谱柱,再用洗脱液洗脱,浓缩结晶洗脱液,得到目标产物;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为四氢呋喃、乙醚、环氧丙烷、乙腈、丙酮或己烷;所述催化剂为质子酸,所述质子酸为浓硫酸、高氯酸、四氟硼酸、氯化氢气体、对甲苯磺酸或三氟化硼;所述催化剂用量为所述的熊果酸用量的50%~80%;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B为苯、甲苯、二甲苯、甲基丁酮、环己烷、环已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色谱柱为正相硅胶色谱柱或反相硅胶色谱柱;所述硅胶柱采用的流动相为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体系,所述石油醚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0~20:1;所述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粉末或无水氯化钙。根据上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包括如下步骤:(1)将20g熊果酸溶解于100mL四氢呋喃中,加入10g浓硫酸,升温至50℃,搅拌反应2h,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再用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有机相真空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A;(2)将15g儿茶素溶解于100mL苯中,加入5.6g化合物A,升温至60℃,回流反应4h,用冰水稀释反应液,搅拌30min,静置,过滤,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浓缩液经过C18反相硅胶色谱柱,再用洗脱液洗脱(洗脱液为V石油醚:V丙酮=10:1),收集洗脱液,洗脱液浓缩结晶,得到目标产物。本专利技术衍生物在制备保肝药物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药理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可以显著降低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D-氨基半乳糖致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乙醇致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肝组织的MDA含量,对小鼠的急性肝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使小鼠损伤的肝脏组织得到修护;同时新化合物还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使小鼠肝脏的病变程度得到改善。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为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1)将20g熊果酸溶解于100mL四氢呋喃中,加入10g浓硫酸,升温至50℃,搅拌反应2h,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再用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有机相真空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A;(2)将15g儿茶素溶解于100mL苯中,加入5.6g化合物A,升温至60℃,回流反应4h,用冰水稀释反应液,搅拌30min,静置,过滤,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浓缩液经过C18反相硅胶色谱柱,再用洗脱液洗脱(洗脱液为V石油醚:V丙酮=10:1),收集洗脱液,洗脱液浓缩结晶,得到目标产物。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将样品放入样品管中,用注射器取0.5mLCDCL3(氘代氯仿)注入样品管,使样品充分溶解。要求样品与试剂充分混合,溶液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或其他杂质,经核磁共振鉴定,得到核磁共振氢谱图,结果见如图1。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化合物药效试验测试一.受试药物及处理方法取实施例1目标化合物,加水稀释成浓度为1.5mg/ml,阳性药为水飞蓟素,上述药物用0.5%CMC-Na制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二.实验方法1.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取ICR雄性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模型组(对照组2)、阳性组(水飞蓟素25mg/kg/d)(对照组3)、实验组(实施例1的目标化合物(30mg/kg/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组灌药连续7d,于末次给药后2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CC14花生油溶液10mL/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禁食不禁水,16h后眼眶取血。所取得血液,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按试剂盒操作方法测定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取血后处死小鼠,迅速取肝脏、将周围结缔组织剔除后放入冰冷的生理盐水中清洗血污,取部分肝脏,制成10%肝匀浆,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MDA含量及SOD浓度。测试结果见表1。表1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及肝脏SOD、MDA的影响注:*代表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代表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测试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以及肝脏中的MDA具有降低作用,使小鼠肝脏中SOD的含量升高,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其效果优于水飞蓟素的保肝活性。2.对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取ICR雄性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模型组(对照组2)、阳性组(水飞蓟素25mg/kg/d)(对照组3)、实验组(实施例1目标化合物(30mg/kg/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组灌胃给药7d,于末次给药后2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0%D-氨基半乳糖溶液10mL/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禁食不禁水,16h后眼眶取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衍生物具有式(I)分子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衍生物具有式(I)分子结构:





2.一种具有保肝活性的熊果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熊果酸溶解于有机溶剂A中,加入催化剂,升温至50~80℃,搅拌反应2~6h,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有机相并干燥,浓缩即可;
(2)将儿茶素溶解于有机溶剂B中,加入步骤(1)产物,升温至60~100℃,回流反应4~12h,用冰水稀释反应液,搅拌30~40min,静置,过滤,再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浓缩,粗产物经过色谱柱,再用洗脱液洗脱,浓缩结晶洗脱液,得到目标产物。
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为四氢呋喃、乙醚、环氧丙烷、乙腈、丙酮或己烷;
所述催化剂为质子酸,所述质子酸为浓硫酸、高氯酸、四氟硼酸、氯化氢气体、对甲苯磺酸或三氟化硼;
所述催化剂用量为所述的熊果酸用量的50%~80%;
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B为苯、甲苯、二甲苯、甲基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籍建亚
申请(专利权)人:籍建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