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籍建亚专利>正文

一种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44120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反应器中加入白桦醇,通过酰氯磺化,再与吲哚乙酸反应,得到白桦醇衍生物粗品,将粗品再经过硅胶柱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白桦醇衍生物;白桦醇衍生物对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黑色素瘤细胞(A875)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白桦醇衍生物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875)的半数抑制浓度(IC

Antitumor betulin derivativ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药物合成
,涉及一种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白桦醇又名白桦醇酯、桦木醇,属于羽扇豆烷类五环三萜,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尤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优良的抑制活性,以此得到了相关
人员的更多的青睐,但由于白桦醇的选择性低,生物利用度不高,溶解性也达不到临床应用的需求。为使天然产物发挥理想的功效,人们尝试对其结构经行改性,以完善其性质。为此,人们做了这方面的大量研究,例如,Chrobak等(Molecules,2016,21(9):1123-1135)在白桦醇结构中引入磷酸酯,获得一系列具有磷酸酯结构的白桦醇,虽然这些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是分子中含有过多的酯基,使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下降,未达到白桦醇结构改性的主要目的;Bebenek等(MedicinalChemistryResearch,2017,26(1):1-8)等在白桦醇28位羟基上连接一些列长短、饱和程度不同的烃基链,但是这些化合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结肠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此方法得到的白桦醇衍生物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其衍生物具有式(I)分子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白桦醇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加入有机溶剂A充分溶解,在温度为-10~0℃下缓慢加入草酰氯,加入2~3滴DMF(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至室温反应2~5h,反应结束,去除多余的氯化亚砜,得到化合物1;(2)将化合物1溶解在有机溶剂B中,加入吲哚乙酸,室温下搅拌反应4~8h,薄层色谱显示反应无进展。在反应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再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先后用饱和食盐水、5%盐酸溶液洗涤,干燥、浓缩,粗产物用硅胶柱分离纯化得目标产物粗品,将目标产物粗品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目标产物;上述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为二氯甲烷、丙酮、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或乙醚;所述白桦醇与所述草酰氯的投料摩尔比为1:2.0~4.0;上述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B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二甲基亚砜或丙酮;所述吲哚乙酸与化合物2的投料摩尔比为1.2:1.8~2.5:3.0;所述硅胶柱洗脱液采用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体系,所述石油醚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0~20:1;所述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条件如下:色谱柱:C18柱或C8柱;流动相:甲醇-水溶液,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68:36;检测波长为278~320nm;柱温:25~40℃;每次进样量为0.5~1.2mL;流速为10~15mL/min,收集40~55min的色谱峰,多次累计后干燥即得目标产物。根据上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包括如下步骤:(1)以15g白桦醇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加入丙酮,充分溶解,在温度为-5~0℃下缓慢加入4.5g草酰氯,加入2~3滴DMF(N,N-二甲基甲酰胺),升高温度反应5h,反应结束,去除多余的氯化亚砜,得到化合物1;(2)将7.5g化合物1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加入6.4g吲哚乙酸,室温下搅拌反应6h,薄层色谱显示反应无进展。在反应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再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先后用饱和食盐水、5%盐酸溶液洗涤,干燥、浓缩成浸膏,将浸膏经硅胶柱层析洗脱,以体积为15:1的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得目标产物粗品;将上述目标产物粗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色谱条件为: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C18柱为固定相,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5~290nm,柱温为25℃,每次进样量为1.0~1.2mL,收集停留时间为44.5min的色谱峰,多次累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即得目标产物。本专利技术衍生物用于治疗人卵巢癌、人白血病和人黑色素瘤。本专利技术衍生物用于制备抗人黑色素瘤药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白桦醇衍生物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黑色素瘤细胞(A875)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白桦醇衍生物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875)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39μg/mL,其效果略与阳性药物顺铂(IC50=10.67μg/mL)相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人黑色素瘤的药物。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为抗肿瘤白桦醇衍生物核磁共振氢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1)以15g白桦醇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加入丙酮,充分溶解,在温度为-5~0℃下缓慢加入4.5g草酰氯,加入2~3滴DMF(N,N-二甲基甲酰胺),升高温度反应5h,反应结束,去除多余的氯化亚砜,得到化合物1;(2)将7.5g化合物1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加入6.4g吲哚乙酸,室温下搅拌反应6h,薄层色谱显示反应无进展。在反应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再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先后用饱和食盐水、5%盐酸溶液洗涤,干燥、浓缩成浸膏,将浸膏经硅胶柱层析洗脱,以体积为15:1的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得目标产物粗品;将上述目标产物粗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色谱条件为: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C18柱为固定相,流动相流速为15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5~290nm,柱温为25℃,每次进样量为1.0~1.2mL,收集停留时间为44.5min的色谱峰,多次累计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即得目标产物。产率为79.09%。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将样品放入样品管中,用注射器取0.5mLCDCL3(氘代氯仿)注入样品管,使样品充分溶解。要求样品与试剂充分混合,溶液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或其他杂质,经核磁共振鉴定,得到核磁共振氢谱图,结果见如图1。实验例2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抗肿瘤药学研究(1)体外试验:将白桦醇衍生物与白桦醇分别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再用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配制成浓度为2mg/mL的储备液置于-20℃保存。临用前,用培养液稀释白桦醇衍生物与白桦醇的终浓度分别为2.5μg/mL、5.0μg/mL、10μg/mL、25.0μg/mL、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且其中任意稀释供试液中DMSO终浓度控制在0.01%以下。将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食道癌细胞株(Ec9706)、人黑色素瘤细胞株(A875)作为测试细胞株分别用0.25%的胰酶消化后,悬浮于含10%胎牛血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具有式(I)分子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肿瘤的白桦醇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具有式(I)分子结构:




2.一种抗肿瘤白桦醇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白桦醇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加入有机溶剂A充分溶解,在温度为-10~0℃下缓慢加入草酰氯,加入2~3滴DMF(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至室温反应2~5h,反应结束,去除多余的氯化亚砜,得到化合物1;
(2)将化合物1溶解在有机溶剂B中,加入吲哚乙酸,室温下搅拌反应4~8h,薄层色谱显示反应无进展。在反应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再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先后用饱和食盐水、5%盐酸溶液洗涤,干燥、浓缩,粗产物用硅胶柱分离纯化得目标产物粗品,将目标产物粗品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目标产物;
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为二氯甲烷、丙酮、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或乙醚;
所述白桦醇与所述草酰氯的投料摩尔比为1:2.0~4.0;
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B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二甲基亚砜或丙酮;
所述吲哚乙酸与化合物2的投料摩尔比为1.2:1.8~2.5:3.0;
所述硅胶柱洗脱液采用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体系,所述石油醚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0~20:1;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条件如下:
色谱柱:C18柱或C8柱;流动相:甲醇-水溶液,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68:36;检测波长为27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籍建亚
申请(专利权)人:籍建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