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40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包括工作台、前夹块、弹簧和凹槽,所述工作台的中间开设有第四滑槽,且工作台右侧中部贯穿轴承连接有螺纹杆,并且工作台左侧中部卡合轴承连接有螺纹杆的左侧,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贯穿螺纹连接有套块,且套块的下方连接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卡合连接有工作台的上方,而且套块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后方连接有后夹块,所述前夹块的内部内壁螺钉连接有弹簧。该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安装有前夹块、后夹块和绳索,绳索的拉动,使前夹块和后夹块前后移动,不需拉动两次后夹块,操作方便,转动螺纹杆,使前夹块和后夹块相互靠近,把物料固定住,凸块的滑动使转柱固定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分油盘
,具体为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分油盘是安装在汽车的废弃管部位,用于分离废气中的机油,减少汽车的耗油量,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在制作发动机的分油盘的时候,要对分油盘进行钻孔,从而便于与其他壳体的安装,在钻孔的时候,要用到夹持装置,市场上的固定夹具存在一定的缺点;1.传统分油盘的固定夹具,是直接对物料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由于分油盘属于薄壁件,使分油盘容易发生变形现象,损坏率不断的提高,且操作复杂;2.传统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在进行钻孔的时候,产生的碎屑需要翻转工作台,才能彻底将碎屑清理掉,比较麻烦同时工作台比较大型,需要多人进行翻转;因此我们便提出了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夹具易使分油盘发生变形现象和碎屑清理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包括工作台、前夹块、弹簧和凹槽,所述工作台的中间开设有第四滑槽,且工作台右侧中部贯穿轴承连接有螺纹杆,并且工作台左侧中部卡合轴承连接有螺纹杆的左侧,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贯穿螺纹连接有套块,且套块的下方连接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卡合连接有工作台的上方,而且套块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后方连接有后夹块,所述前夹块的内部内壁螺钉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前端连接有后夹块,并且前夹块的左侧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前夹块的后侧连接有绳索,且绳索的中间贴合有转柱,并且转柱的后端中下方连接有凸块,所述工作台的上方开设有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的上方放置有转柱,并且工作台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工作台的上方中下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上方放置有前夹块和后夹块,所述工作台的右侧中下方贯穿有第一管,且第一管的右侧卡合连接有第二管,并且第二管的右侧连接有胶套,而且工作台的右侧上端卡合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方通过贯穿第一管卡合连接有第二管。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左右两边的螺纹方向相反,且螺纹杆外侧贯穿螺纹连接的两个套块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套块与螺纹杆的个数比例2:1。优选的,所述套块与螺纹杆构成滑动结构,且套块呈圆环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前夹块和后夹块均呈“L”形结构,且后夹块在支撑杆的后方,并且前夹块和后夹块关于转柱的中心对称线均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绳索呈倒“V”形结构,且绳索的长度大于两个前夹块之间最短的距离。优选的,所述转柱通过第三滑槽与工作台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三滑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并且第二滑槽呈扇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凸块的高度小于第二滑槽的宽度,且凸块和转柱通过第二滑槽与工作台构成转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1)设置有前夹块、后夹块和绳索,绳索的拉动,使前夹块和后夹块前后移动,不需拉动两次后夹块,操作方便,转动螺纹杆,使前夹块和后夹块相互靠近,把物料固定住,凸块的滑动使转柱固定住,不要被弹簧的弹力所移动,通过固定分油盘的四周,不会出现分油盘变形的现象;(2)设置有胶套、第一管和第二管,钻孔的时候会有碎屑的产生留在凹槽的上面,通过胶套的反复的挤压将上面的碎屑收集在一起,拔出支柱,抽拉第二管,使第一管与第二管分离,可以将胶套里面的碎屑给倒出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滑槽的左侧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管主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前夹块与后夹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螺纹杆;3、限位块;4、套块;5、支撑杆;6、前夹块;7、后夹块;8、弹簧;9、第一滑槽;10、绳索;11、转柱;12、第二滑槽;13、第三滑槽;14、凸块;15、胶套;16、支柱;17、第一管;18、第二管;19、凹槽;20、第四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包括工作台1、前夹块6、弹簧8和凹槽19,工作台1的中间开设有第四滑槽20,且工作台1右侧中部贯穿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并且工作台1左侧中部卡合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的左侧,螺纹杆2的外侧贯穿螺纹连接有套块4,且套块4的下方连接有限位块3,并且限位块3卡合连接有工作台1的上方,而且套块4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后方连接有后夹块7,前夹块6的内部内壁螺钉连接有弹簧8,且弹簧8的前端连接有后夹块7,并且前夹块6的左侧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前夹块6的后侧连接有绳索10,且绳索10的中间贴合有转柱11,并且转柱11的后端中下方连接有凸块14,工作台1的上方开设有第三滑槽13,且第三滑槽13的上方放置有转柱11,并且工作台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工作台1的上方中下部开设有凹槽19,且凹槽19的上方放置有前夹块6和后夹块7,工作台1的右侧中下方贯穿有第一管17,且第一管17的右侧卡合连接有第二管18,并且第二管18的右侧连接有胶套15,而且工作台1的右侧上端卡合连接有支柱16,支柱16的下方通过贯穿第一管17卡合连接有第二管18。螺纹杆2的左右两边的螺纹方向相反,且螺纹杆2外侧贯穿螺纹连接的两个套块4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套块4与螺纹杆2的个数比例2:1,便于对物料的夹紧。套块4与螺纹杆2构成滑动结构,且套块4呈圆环形结构,便于套块4被限位住,不会出现同步转动的现象。前夹块6和后夹块7均呈“L”形结构,且后夹块7在支撑杆5的后方,并且前夹块6和后夹块7关于转柱11的中心对称线均设置有两个,防止碎屑掉落在螺纹杆2的上方。绳索10呈倒“V”形结构,且绳索10的长度大于两个前夹块6之间最短的距离,便于前夹块6的滑动。转柱11通过第三滑槽13与工作台1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三滑槽1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12,并且第二滑槽12呈扇形结构,对转柱11进行固定作用。凸块14的高度小于第二滑槽12的宽度,且凸块14和转柱11通过第二滑槽12与工作台1构成转动结构,以便于凸块14的顺利转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时,首先,结合图1-3,根据分油盘的大小同时转动螺纹杆2和推动转柱11,由于套块4的下方限位块3的限位作用且螺纹杆2的螺纹方向与对应的套块4的螺纹方向相反,使两个套块4的移动方向相反,套块4带动下方的限位块3左右滑动,同时套块4通过支撑杆5带动带着后夹块7和前夹块6移动,对分油盘的左右方进行夹持,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包括工作台(1)、前夹块(6)、弹簧(8)和凹槽(1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中间开设有第四滑槽(20),且工作台(1)右侧中部贯穿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并且工作台(1)左侧中部卡合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的左侧,所述螺纹杆(2)的外侧贯穿螺纹连接有套块(4),且套块(4)的下方连接有限位块(3),并且限位块(3)卡合连接有工作台(1)的上方,而且套块(4)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后方连接有后夹块(7),所述前夹块(6)的内部内壁螺钉连接有弹簧(8),且弹簧(8)的前端连接有后夹块(7),并且前夹块(6)的左侧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前夹块(6)的后侧连接有绳索(10),且绳索(10)的中间贴合有转柱(11),并且转柱(11)的后端中下方连接有凸块(14),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开设有第三滑槽(13),且第三滑槽(13)的上方放置有转柱(11),并且工作台(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中下部开设有凹槽(19),且凹槽(19)的上方放置有前夹块(6)和后夹块(7),所述工作台(1)的右侧中下方贯穿有第一管(17),且第一管(17)的右侧卡合连接有第二管(18),并且第二管(18)的右侧连接有胶套(15),而且工作台(1)的右侧上端卡合连接有支柱(16),所述支柱(16)的下方通过贯穿第一管(17)卡合连接有第二管(18)。/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分油盘的固定夹具,包括工作台(1)、前夹块(6)、弹簧(8)和凹槽(1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中间开设有第四滑槽(20),且工作台(1)右侧中部贯穿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并且工作台(1)左侧中部卡合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的左侧,所述螺纹杆(2)的外侧贯穿螺纹连接有套块(4),且套块(4)的下方连接有限位块(3),并且限位块(3)卡合连接有工作台(1)的上方,而且套块(4)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后方连接有后夹块(7),所述前夹块(6)的内部内壁螺钉连接有弹簧(8),且弹簧(8)的前端连接有后夹块(7),并且前夹块(6)的左侧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前夹块(6)的后侧连接有绳索(10),且绳索(10)的中间贴合有转柱(11),并且转柱(11)的后端中下方连接有凸块(14),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开设有第三滑槽(13),且第三滑槽(13)的上方放置有转柱(11),并且工作台(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中下部开设有凹槽(19),且凹槽(19)的上方放置有前夹块(6)和后夹块(7),所述工作台(1)的右侧中下方贯穿有第一管(17),且第一管(17)的右侧卡合连接有第二管(18),并且第二管(18)的右侧连接有胶套(15),而且工作台(1)的右侧上端卡合连接有支柱(16),所述支柱(16)的下方通过贯穿第一管(17)卡合连接有第二管(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芳徐成平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长源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