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MRSA的荨麻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37172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MRSA的荨麻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所述抗MRSA荨麻提取物为异株荨麻中采用醇类溶剂分离提取得到。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或其组合。所述的抗MRSA荨麻提取物或所述的抗MRSA荨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在制备抗MRSA药物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MRSA的荨麻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MRSA
,具体涉及一种抗MRSA的荨麻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原体,130多年前被公认为化脓性脓肿的病因,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等,同时还可致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其感染可从轻度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到危及生命的心内膜炎、慢性骨髓炎、肺炎或菌血症等。从上世纪中叶青霉素、甲氧西林等抗生素的出现和应用,初步证明了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效性,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这些抗生素迅速产生耐药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被发现。自1961年英国科学家Jevons首次发现MRSA以来,全世界的MRSA感染率从1980年代中期的1-5%迅速上升到今天的60-70%,MRSA感染的急剧上升已成为全世界公众健康的严重威胁。研究显示几乎所有临床MRSA分离物都产生β-内酰胺酶和一种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低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bindingprotein2a,PBP2a)。许多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达普霉素已被推荐用于治疗MRSA感染。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MRSA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上该药具有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耳肾毒性和低pH值所引起的静脉炎,同时万古霉素只能静脉给药,这些都限制了其使用,目前总体疗效仍不满意。而且大量研究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目前已存在,且在多个国家均被发现。试想最严重的情况是,如果发展到MRSA对万古霉素产生了普遍的耐药性,那么其感染患者的治疗将会陷入绝境,全世界公共卫生健康将受严重威胁。因此,探寻有效的抗MRSA候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开发针对MRSA的新型抗菌药物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从天然植物和中草药中寻找有效的抗菌活性成分,同时探索其作用机理,已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菌作用,能调节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且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现有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如穿心莲、大黄、黄芪、丹参等可发挥抗菌作用。同时结果提示,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等可能是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中药的抗菌作用由来已久,有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对耐药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研究对中药黄岑、苦参、连翘、蒲公英、薄荷等所制的中药颗粒剂和水煎剂的抗MRSA活性做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均有抗MRSA活性。另有研究表明,把同类中草药提取物对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抗菌活性拿来比较,结果发现对标准菌株抑制作用较强的中草药,对耐药菌株的抗菌活性亦如此,这提示中草药在抗耐药性问题上具有较为良好的前景。异株荨麻(UrticadioicaL.)为荨麻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常用的民间药。常有木质化的根状茎,茎四棱形,常密生刺毛和细糙毛,分枝少;叶对生,成卵形或狭卵形边缘齿形,具有蛰毛,内含刺激性有毒液体(蚁酸、五羟色胺、组胺等),皮肤触及立即产生强烈的刺痛感;雌雄异株,稀同株;花期7~8月,果期8~9月,多生长于海拔3300~3900米山坡阴湿处。异株荨麻中主要含有酚类及木脂素、黄酮、香豆素类、多糖、挥发油、甾醇和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抗风湿、抗炎镇痛、降糖、抑菌、抗病毒等作用。近年来荨麻属植物的抑菌活性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等通过对荨麻属植物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以及水提物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发现其种子的甲醇提取物抗菌活性最强。同时有研究结果表明荨麻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能影响SA的增殖生长,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以及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另有研究者对荨麻属植物麻叶荨麻籽进行了不同溶剂的提取,结果发现不同溶剂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有机酸、酚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其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有研究结果显示,荨麻科植物的不同膜分离成分对SA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Salehzadeh等对16株从皮肤和伤口感染处分离的MRSA进行了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异株荨麻的甲醇提取物对MRSA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同时发现其能抑制MRSA主要是由于含有脂肪酸和酚类物质。异株荨麻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且酚类,有机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这表明其有望作为一种候选的抗菌药物被研究及开发,且目前国内研究刚刚起步,涉及到单体化合物的研究甚少,异株荨麻的抑菌活性值得研究与开发。因此,目前亟需提供一个简便适用、环保提取抗MRSA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MRSA的荨麻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MRSA荨麻提取物,所述抗MRSA荨麻提取物为异株荨麻中采用醇类溶剂提取分离得到。优选地,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或其组合。一种抗MRSA荨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甲醇溶液分别三次索氏提取异株荨麻全草,合并得到甲醇提取液;2)将甲醇提取液抽滤,去除残留物质,回收得到滤液;3)将步骤2)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到样品;4)将样品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富集与分离得到30%乙醇层、60%乙醇层不同部位;5)将30%乙醇层、60%乙醇层不同部位通过硅胶柱分离化合物,反复;6)薄层色谱法(TLC)分析,合并馏分。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过柱用单蒸水溶解样品,胶头滴管将样品1-3BV/hr加入至交换柱中,吸附流速为1-4BV/hr,泄漏量达到进口浓度的10%,吸附完成。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解吸用1-2倍柱体积的单蒸水淋洗,置换出树脂层中的原液,30%乙醇、60%乙醇冲洗树脂层,1-2BV/hr,冲洗并收集洗脱液。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采用干法上样,梯度洗脱先用极性小的洗脱系统冲下极性小的目的物质,后加大极性。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显色剂使用碘:①0.5%的氯仿溶液;②碘蒸气,首先放入少量碘结晶在带盖的玻璃缸内,使得玻璃缸内碘蒸气为饱和状态。所述的抗MRSA荨麻提取物或所述的抗MRSA荨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在制备抗MRSA药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异株荨麻甲醇提取物经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洗脱后,抗MRSA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30%乙醇层部位、60%乙醇层部位。2、荨麻提取物抑菌组分能够抑制MRSA、ST5-MRSA、ST239-MRSA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分裂生长。能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导致细胞质外流,从而抑制菌体的繁殖生长。能破坏细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导致核酸、蛋白质外流至培养液中,抑制菌体的生长繁殖。荨麻提取物不仅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还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发挥抑菌作用。荨麻提取物能降低细胞膜电位,影响菌体细胞的代谢活性,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MRSA荨麻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MRSA荨麻提取物为异株荨麻中采用醇类溶剂提取分离得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MRSA荨麻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MRSA荨麻提取物为异株荨麻中采用醇类溶剂提取分离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MRSA荨麻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或其组合。


3.一种抗MRSA荨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甲醇溶液分别三次索氏提取异株荨麻全草,合并得到甲醇提取液;
2)将甲醇提取液抽滤,去除残留物质,回收得到滤液;
3)将步骤2)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到样品;
4)将样品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富集与分离得到30%乙醇层、60%乙醇层不同部位;
5)将30%乙醇层、60%乙醇层不同部位通过硅胶柱分离化合物,反复;
6)薄层色谱法(TLC)分析,合并馏分。


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过柱用单蒸水溶解样品,胶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杜鹃张艳程叶蒯晴叶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