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ITT工业公司专利>正文

集成电路通信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58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器材用于在两电子装置之间进行红外通信。诸如笔记本式计算机的第一电子装置(图7中10)上有一个可插一个集成电路卡的插口(84),诸如计算机或打印机等的第二电子装置(104)带有红外收发单元(100)(或另一部带有插口有笔记本式计算机),本器材包括一个带有刚性框架(图8中112)的集成电路卡(82),此刚性框架前部(图8中114)装有连接器(88),后部(图8中116)装有一个红外发射器(图8中120)和一个红外探测器(图8中122),此刚性框架后部从插响正后方露出。因此,第一电子装置固定着发射器和探测器的位置和方向。带有这种发射器和探测器的集成电路卡,其宽度和厚度最好符合日本电子工业振兴会和印刷电路板标准。发射器最好包括沿电路板后端以一定间隔横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图8中141-144),以便使较薄的电路板能提供较强的光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诸如笔记本式计算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正在越来越多地需要增设一个插口,以容纳根据日本电子工业振兴协会(JEIDA)和印刷电路卡(PC Card)标准制备的集成电路卡(IC Card)。根据这些标准,每个集成电路卡的卡长约86毫米,卡宽约54毫米,卡厚约5毫米。现在已制造出各式集成电路卡,其中包括具有相当大存储能力的集成电路卡,可以存储数据,还可以在电子装置和电路卡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便携式电子装置上还可以增设其他输入和输出12。便携式电子装置和诸如打印机、台式计算机等电子装置之间往往需要传输数据,实现为此传输的一个方法便是使用一个后端带有连接器的集成电路卡,再将一条导线的一端插到电路卡上,另一端插到辅助电子装置上。然而,使用导线即不灵活也不方便,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例如,电视接收机和电视遥控器之间通常都不使用导线连接器。如果用短导线将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探测器组成的红外装置与两电子装置分别相连接器,就可以取代原来的长导线。但是,如果主用电子装置只是一台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那么,携带和存放这种带导线的红外装置并对主用电子装置和红外装置分别进行勤务保障,就显得十分繁琐。如果能用一种红外通信系统来连接器主用和辅助电子装置,并在一个电子装置上增设一个可插接集成电路卡的插口,从而大大简化携带、存放、架设红外数据通信装置的操作,就尤显可贵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专利申请人为专门设计可插接集成电路卡的电子装置提供了一种光电通信能力,这种装置不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架设操作也十分简便。专利申请人提供的这种集成电路卡,其前部有可插入到电子装置的电路卡插口,其后部则露在电子装置之外,这种电路卡的后部还装有光发射器和光探测器。光发射器和光探测器都装在集成电路卡的同一个刚性框架上,并露在插口之外,因此,集成电路卡的刚性框架使光发射器和光探测器的位置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光发射器和光探测器都装在集成电路卡的后端,光发射器主要向电路卡的后方发光,而光探测器则主要探测由电路卡后方射来的光。电路板的后部最好和其前部同宽、同原,这样有利于电路卡的存放。由于在电路卡后端同等宽面上以一定间隔排列多个发光元件,所以较薄的电路卡具有较强的发光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特点在下述权利要求书中作了具体说明。结合以下附图阅读以下文字介绍可以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设计的集成电路卡和电子装置的局部轴侧图。图2是图1所示集成电路卡的平面图(护盖已取下,且部分为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而设计的集成电路卡和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而设计的集成电路卡的局部。轴侧图。图5是可供图1所示电子装置使用的集成电路卡和独立的红外装置的轴侧图。图6是早期集成电路卡及其配用的导线连接器装置的部件分解图。图7是主用电子装置和集成电路卡的局部轴侧图,并显示了与辅助电子装置的通信关系。图8是图7所示集成电路卡的轴侧图(上护盖已取下)。图9是图8所示集成电路卡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8所示集成电路卡的电路框图。图11是图8所示集成电路卡的光发射器和光探测器的驱动电路示意图。图12是与图1所示相同的两个集成电路卡和两电子装置的局部轴侧图,并显示了相互间的通信关系。最佳实施例的说明图1显示了电子装置(10)和插入到此设备插口(14)的集成电路卡(12)。此卡的后端(16)从电子装置(10)中伸出。红外发射器(20)和红外探测器(22)排列在电路卡后端上,用于传送出和接收数据信号。在多数情况下,欲传送的数据存储或产生于电子装置(10)中,数据经过位于插口(14)前端或最里端的电子装置连接器(24)到达电路卡前端的连接器(26),这些数据用来调制红外发射器(20)的光输出信号。同样,在多数情况下,由红外探测器(22)探测的以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所代表的数据要转换成电信号,才能在连接器(24,26)和电子装置(10)内的电路中传输。有时,发射的和接收的数据要存储在集成电路卡自身的存储芯片上。图2显示的是一个集成电路卡(12),其前端有连接器(26),其后端(16)带有红外发射器(20)和红外探测器(22)。控制电路(30)控制代表数据的信号在连接器(26)和红外发射器(20)以及红外探测器(22)的终端之间的流通。图3显示的是一个集成电路卡(40),它与图1和图2中的电路卡基本相同,只是其后部(42)的厚度比其可插入插口的前部(44)的厚度要大得多。这种加厚的后部有利于配用较大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探测器。图4显示的是另一种集成电路卡(50)的局部,其后端部位(52)装有一个柱状透镜(54)。此透镜(54)形状大体相等于半个圆柱体,其作用一则是聚集电路卡平面(56)上,下方的红外光,从而为红外探测器提供更多的红外光,二则是使红外发射器发出的光更加水平地直射出去。图5显示的是由集成电路卡(60)、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探测器组件(62)和导线(64)组合而成的部件。这种结构布局可以使集成电路卡(60)存放于为“标准式”集成电路卡而设计的存放盒内,只是红外组件(62)和导线(64)要另行存放。看来,为存放个人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和几个标准集成电路卡而制作的存放箱,还需要增加可存放红外组件(62)和导线(64)的空间。再者,在使用图5所示的组合部件时,由红外发射器(66)和红外探测器(68)构成的红外组件(62)须置于平面上,而且还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固定,以防止因弯曲的导线(64)的作用力而导致移位。然而,图5所示组合部件的优点在于集成电路卡(60)的机加工艺与早期的集成电路卡完全相同,在其前、后两端都配有连接器。图6所示是早期的集成电路卡(70),其前、后两端有多接点连接器(72,74),其导线装置(76)包括可从后端探头(74)中插入和拔出的插销(78)。图7显示了集成电路卡(82)和诸如笔记本式计算机等电子装置(84)组合而成的部件(80)。如图8所示,集成电路卡(82)符合日本电子工业振业协会和印刷电路卡的标准。即电路卡的卡长(L)约为86毫米,卡宽(W)约为54毫米,卡厚(T)约为5毫米。图7所示的电路卡(82)已插入电子装置的插口(84)中,并被插口导槽(85)固定到位。从图上可以看到,卡的前端(87)厚约3.5毫米,而其后端(89)厚约5毫米。这两端的厚度可以说是在同一个等级上,因为薄者的厚度已超过了厚者厚度的50%。电路卡的前部(86)上有前连接器(88),它与位于电子装置插口里端的电子装置连接器(90)相连接器。电路卡的后部(92)露在插口外,电路卡后端上装有一个可发射红外光的发射器和一个探测红外光的探测器,用来与装置(100)进行通信,而装置(100)则借助导线(102)与诸如打印机等辅助电子装置(104)相连。装置(100)和导线与辅助电子装置(104)存放在一起。由于辅助电子装置通常不是便携式的,所以装置(100)的体积大小不会导致太大的不便。装置(100)的厚度较大,为的是容纳较大的发射器(106)和探测器(108)。图8显示的是集成电路卡(82),图中,电路卡的上护盖(110)(见图7)已被取下。此电路卡包括有一个刚性框架(112),刚性框架又分前框架(114)和后框架(116)。前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卡具有可插入电子设备的插槽的前部,而其后部露在电子设备外,其特征在于:该集成电路卡在其前、后部之间延伸着一个刚性框架;该集成电路卡后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探测器,每个安装在上述刚性框架上,其位置和方向也由上述刚性框架保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永一平山正广
申请(专利权)人:ITT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