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焊接线连接的天线的无触点卡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569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触点芯片卡。为了有助于将集成电路芯片安装到无触点芯片卡上、尤其是将芯片与卡中的天线相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芯片的触点(12a,12b)上焊接金线(30),至少金钱的一端从芯片上突起。最好当芯片仍是半导体晶片的一部分时焊接导线(30)。导线可被焊在同一芯片的两个触点之间;导线也可被焊在属于两个相邻芯片的两个触点之间并在晶片切割操作时被切割成单个芯片。当将芯片安装到卡上时,将芯片压接到天线上,以使得焊接导线与线绕天线或印刷天线导体的端部形成连接。(*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卡的制造,更具体地,涉及能借助集成于卡上的天线无触点地工作的卡的制造。这类卡可用于实现不同操作,例如银行业务,电话通信,识别操作,记帐业务或充存支付货币单位,及可通过发射-接收终端及放置在这个终端作用范围内的卡之间的高频电磁耦合远距离执行的各种操作。在制造这种卡时应解决的一个主要技术问题是,天线与保证卡的电子功能的集成电路芯卡的连接。在该制造中显然应该考虑传统的机械强度、可靠性及制造成本上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它能最佳地解决芯片与天线之间电连接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建议在第一阶段,制造设有至少一部分焊在芯片上的导线的集成电路芯片,该导线具有相对芯片表面的突起部分;及接着在第二阶段,通过将突起部分施加在天线导体的一个端点上使芯片及天线导体形成接触,以致在天线及焊接线之间建立直接电接触。换句话说,使用非常传统的“线焊”或用热压焊接导线,这就是说在一个芯片上焊接导线(通常为金或铝导线),但是不是以通常方式使用该技术,即为,使导线从芯片的触点上伸出,以便将其引到芯片支持部件(通常为接线栅或印刷电路组件)的触点上,我们将导线的一端焊在芯片的触点上,但不将其另一端焊到该芯片应转接到外部元件上。该导线保持自由,以便用作从芯片上面伸出的接触件。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及天线的无触点芯片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始步骤中将至少一根导线焊到芯片触点上而不将其进一步焊到芯片支持部件上,在下一步骤中,将建立焊接导线及天线导体一个端部之间的直接电接触。可以考虑到实施该方法的各种方式。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焊接导线的第一端被焊在芯片触点上及第二端体持自由,以使得导线的固有弹性能有助于导线和天线形成接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导线被焊到芯片的两个触点上,位于两触点之间的导线部分从芯片上面伸出。这里也是导线的弹性有助于与天线导体的接触。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在芯片上方导线被截成非常短,以致实际上它仅在触点上留下被压平的金属珠(这就是说,该珠通常是由焊接装置热压时焊头形成的),但是该珠足够地凸出,以便能与天线导体接触。导线的焊接操着最好当芯片仍为晶片的的一部分时进行,该晶片将在随后被切成单个芯片(而传统的用于与外部支持件连接的“线焊技术”总是用于已切下的芯片上并准备好待安装到组件中)。从对以下结合附图作出的详细说明的阅读将使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优点显现出来,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表示在其上已集成了多个用于芯片卡的电路的半导体晶片的顶视图;图2表示晶片上并列芯片的放大顶视图,其中每个芯片具有两个触点;图3表示借助切割路径中的触点用金线连接两个相邻芯片的触点的晶片上芯片的顶视图;图4表示与图3相对应的侧向截面图;图5表示带有伸出的并具有一个自由端的焊接导线的、被切下的芯片;图6表示将一个芯片安装到卡上并与线圈天线相连接;图7表示一个芯片与一个印刷天线相安装;图8表示其中每根导线被焊到芯片中两个触点上的一个变型实施方式;图9及10表示本方法的另一种变型,其中焊接导线被齐根切割到与导线焊接装置形成的焊珠齐平。在图1中表示出一个半导体晶片10,在其上以传统方式作成用于在随后被分割成单个芯片的集成电路。允许构成单个芯片的切割区域用虚线表示。图2表示具有几个并列芯片12、14,16,18的放大图,这些并列芯片被垂直切割路径20及水平切割路径22分开。每个芯片上设有两个触点,它们允许根据传统的“线焊”(“Wire-bonding”)技术焊上金线或铝线。对于每个芯片这些触点用下标a及b表示,这就是说,芯片12包括两个触点12a及12b。最好设在位于两个相邻芯片之间的切割路径中也设置一个中间触点,该触点位于直接面对的两个触点之间,这两个触点的每个各属于相邻的两个芯片中的一个。因此,中间触点24位于芯片12及14的触点12a及14b之间,及中间触点26位于芯片16及18的触点16a及18b之间。这些触点不是强制地需要的,但是非常有利于随后的切割。图3表示根据“线焊”技术设置焊接导线。这种导线通常是金线,但也可以是铝线。导线30被焊在一个芯片的触点(例如触点12a)上,并朝着相邻的中间触点24,后者用于中转保持,该导线被焊到该中间触点24上并再朝着相邻芯片14的触点14a。应该指出,被称为“线焊”的并用于全世界生产的90%以上的集成电路的传统导线焊接技术在于借助焊接头在具有热的状态下施加压力(热压焊接)使金线或铝线以珠形端部压接在芯片触点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超声波振动;然后,不切断导线,借助焊头将导线引到另一焊点上,后者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为一个芯片支持部件(接线栅或印刷电路);接着将该导线焊到该第二触点上;最后在紧接着该第二次焊接操作后将熔化的金属珠留在导线端部,以便新的焊接操作。在本专利技术中,焊接操作在于将导线焊到一个芯片的一个触点上,将该导线引导到中间触点上,并将该导线焊到该触点上,及再将其引导到一个相邻芯片的触点上,以便在切断导线前进行一次新的焊接操作。因此,在将半导体晶片切割成单个芯片前,在该半导体晶片卡进行了导线焊接的全部操作。图4表示导线安装的截面图。切割路径20可由相对于芯片上表面的凹陷部分构成,并考虑到导线焊接操作前在晶片进行的沉积及蚀刻操作。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晶片切割成单个芯片。该切割原则上是用锯完成的,及在该操作时焊接导线被切断。锯线的宽度为切割路径20的宽度。在锯断时位于该路径中的中间触点24、26将消失,但是它们在锯芯片操作时具有保持导线的有益作用。以此方式将有助于导线的锯割。图5表示锯割结果的芯片侧向截面图;导线30已被切断及它们的端部保持自由。这时芯片即可被安装到包含天线的无触点卡上。该天线可由绕成线圈的导线构成亦或由印在绝缘片或板上的导体构成。在第一种情况下,由图6所示,我们可以这样地处理将具有其金线30的芯片12用胶粘贴在希望制作的卡形式的塑性材料40的卡或板的表面。该胶是一种非导电胶。芯片的有源正面,即常有触点及金线的一面被压在板的该表面上。焊接导线30的端部由于它们的弹性而伸过芯片的边缘。然后,将绕成线圈的导线天线50粘贴塑性材料的片40上,以使得线圈天线的端部50a、50b被压在焊接导线30上并在天线的线圈导线(它可由铜制成)及焊接导线之间建立直接的电接触。这时可通过用导电胶滴的粘接或用锡焊在金线及铜线之间维持该接触。然后可将一个第二塑性材料片60施加在这操作成的组件的顶部,并用胶或热层压、或冷层压加以固定,以便封闭芯片及天线并由此形成无触点卡。如果天线是以绝缘衬底上的印刷导线形式实施时,安装将如图7所示方式进行绝缘衬底例如是塑料片42(尤其为PVC),上面覆盖了一层丝网印刷或蚀刻成天线形式的金属层。天线导体的端部44a、44b隔开一段距离,该距离大致相当于芯片的焊接导线30自由端部之间的距离。将芯片的正面用非导电胶46朝着片42的金属化表面粘接,以使得芯片上焊接导线压在天线导体的端部;非导电胶不能被施加得阻止在焊接导线及天线之间形成电接触。然后可在焊接导线上施加导电胶48,以保证电接触的维持。接着可通过胶粘或热层压、或冷层压施加第二塑料片60来封闭芯片并形成无触点卡。在图6及7的实施方式中,芯片的晶片最好覆盖非导电胶或另外的绝缘覆盖层(清漆或其它层),以便使导电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包括集成电路芯片(12)及天线(50)的无触点芯片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初始步骤中将至少一根导线(30)焊到芯片的触点(12a)上,而不将其进一步焊到芯片支持部件上,以及在下一步骤中,建立焊接导线(30)及天线导体一个端部(50a,50b)之间的直接电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拉罗彻P卡尼耶
申请(专利权)人:格姆普拉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