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38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包括门槛护板以及轮眉,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的横截面均呈门字型且开口尺寸相配,所述轮眉上邻近门槛护板的一端设有向内凹陷并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支耳,所述门槛护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支耳相配合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定位插件,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间通过定位插件和定位支耳插接配合,所述插接部在定位插件位置处的上边缘均朝向内侧方向形成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的内侧与所述定位支耳的外侧壁相接触以限制门槛护板和轮眉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后轮眉与门槛护板搭接处间隙和面差,提升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眉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
技术介绍
轮眉主要是出于装饰作用及驾驶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进行装配的,同时由于空气动力学轮眉的结构符合流体力学,起到减小风阻系数的作用。现在随着轮眉的装饰性功能越来越高,很多运动型轿车及SUV上都装有轮眉来凸显其外观整体效果质感和优美度。在轮眉的安装过程中,轮眉通常与车门下方的门槛护板通过插接的形式安装,现有的门槛护板的插接部处的内壁上会加工有限位筋,通过该限位筋与卡扣配合,实现轮眉与门槛护板的限位,而限位筋的两侧通常也会加工有两条限位短边,但是因工艺条件,该限位短边的厚度受限,如若将该处的限位短边厚度加厚,可能会在门槛护板的外侧面形成凹坑,影响其表观质量,因此该限位短边的强度较小,非常容易受门槛护板与轮眉间X向的相对移动而产生损坏,从而不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后轮眉与门槛护板搭接处间隙和面差。另外,门槛护板的插接部顶边与轮眉间接触,易受门槛护板与轮眉间在装车匹配过程中相对挤压而容易发生变形,造成门槛护板与轮眉的间隙增大,影响车体的整体外观质量。因此门槛护板与轮眉的搭接处的X、Y向面差以及Z向间隙一直是汽车行业的一个难题,因为与对手件匹配地方过多加上车身精度影响和涂装打胶影响,所以造成此问题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后轮眉与门槛护板搭接处间隙和面差,提升外观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包括门槛护板以及轮眉,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的横截面均呈门字型且开口尺寸相配,所述轮眉上邻近门槛护板的一端设有向内凹陷并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支耳,所述门槛护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支耳相配合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定位插件,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间通过定位插件和定位支耳插接配合,所述插接部在定位插件位置处的上边缘均朝向内侧方向形成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的内侧与所述定位支耳的外侧壁相接触以限制门槛护板和轮眉移动。本技术中,通常情况下,X向指的是沿车身的长度方向,Y向为车身宽度方向,Z向为车身的高度方向。在本方案中,门槛护板和轮眉间依然通过常规的定位插件和定位支耳插接配合,在插接时,一般先安装轮眉,轮眉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然后将门槛护板向Y向(即车身宽度方向)朝向轮眉的定位支耳插接限位,从而来实现门槛护板与轮眉上Y向和Z向的限位,但是本方案对常规的门槛护板的插接部处进行改进,在门槛护板上插接部位置的上边缘均朝向内侧方向形成有限位翻边,相对于未设置限位翻边而言,通过该限位翻边能够增加门槛护板插接部边缘的强度,有效控制在装车匹配过程中,门槛护板与轮眉交接位置处发生变形,能够防止进行装车匹配后出现Y向正面差。同时,由于限位翻边位于门槛护板的顶部边缘,可以将限位翻边的厚度加工至与门槛护板的内壁厚度相等,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限位筋两侧的限位短边而言,该限位翻边的厚度更厚,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强。另外,限位翻边的内侧壁与所述定位支耳的外侧壁相接触,能够更好的对门槛护板与轮眉上进行X向的限位。作为优化,所述定位支耳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凸设有一轮眉限位筋,所述轮眉限位筋的外侧与插接部的对应内侧壁接触。这样,通过轮眉限位筋的外侧与插接部的内侧壁相接触,可以对门槛护板与轮眉X向进行限位,从而更好的保证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的X向的间隙和面差,提升整车外观质量。作为优化,所述定位插件包括插板以及位于插板上前端的凸台,所述插板垂直于插接部的内壁设置并与插接部一体成型;所述定位支耳的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开口,所述定位支耳上在开口的上下侧分别设有一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以形成供所述插板以及凸台穿设的定位卡口,所述下定位板为朝向上定位板方向弯曲并具有一定柔性的弧形板,以使所述定位卡口的开口大小可变;所述插接部的内壁上还凸设有与凸台配合的门槛限位筋,当所述插板的凸台穿过定位卡口后,所述上限位板卡在凸台的内侧,且所述凸台和门槛限位筋分别对定位支耳的前后侧抵触限位。这样,通过定位支耳上设置的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下定位板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板,因此所形成的定位卡口的开口大小可变,从而可以供门槛护板上插板上的凸台穿过,并且当插板上的凸台穿过后,定位卡口的开口大小复位,从而便对插板进行限位,防止插板向凸台方向滑动。同时通过在门槛护板的插接部内壁上设置的门槛限位筋,凸台和门槛限位筋分别对定位支耳的前后侧分别进行限位,从而完成门槛护板与轮眉上Y向的限位。而定位卡口与插板配合,自身能对门槛护板与轮眉上Z方向进行限位,因此通过门槛护板与轮眉上的插接配合,完成Y向以及Z向的限位。门槛限位筋抵住定位支耳后,便不能再往前推,凸台的设置(类似倒刺结构)使之不能退回,从而在Y向两个方向上均实现限位,限位准确可靠。作为优化,所述凸台包括位于插板顶部的上凸台以及底部的下凸台,所述上凸台朝向插板的前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下凸台朝向插板的前端倾斜向上设置。这样,通过插板上设置的上凸台和下凸台,配合门槛限位筋,对插板Y向限位的效果更好。作为优化,所述轮眉限位筋位于限位翻边下方并与所述限位翻边的底部相接触。这样,由于插板与定位卡口间可能会有上下的安装误差,因此通过轮眉限位筋与限位翻边两者相互配合,来限制门槛护板与轮眉Z向的限位,对限制门槛护板与轮眉的Z向间隙控制效果更好。作为优化,所述限位翻边与门槛护板注塑一体成型。这样,在实际生产工艺中,通过限位翻边与门槛护板注塑一体成型,限位翻边的强度更大,更能防止在装车匹配过程中,插接部处出现损坏而影响外观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通过门槛护板上插接部位置的上边缘均朝向内侧方向形成有限位翻边,相对于未设置限位翻边而言,通过该限位翻边能够增加门槛护板插接部边缘的强度,有效控制在装车匹配过程中,门槛护板与轮眉交接位置处发生变形,能够防止进行装车匹配后出现Y向正面差。同时,由于限位翻边位于门槛护板的顶部边缘,可以将限位翻边的厚度加工至与门槛护板的内壁厚度相等,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限位筋两侧的限位短边而言,该限位翻边的厚度更厚,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强。另外,限位翻边的内侧壁与所述定位支耳的外侧壁相接触,能够更好的对门槛护板与轮眉上进行X向的限位。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中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门槛护板插接部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中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门槛护板1、轮眉2、插接部3、限位翻边4、门槛限位筋5、插板6、凸台7、定位支耳8、轮眉限位筋9、上定位板10、下定位板11。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如图1、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包括门槛护板以及轮眉,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的横截面均呈门字型且开口尺寸相配,所述轮眉上邻近门槛护板的一端设有向内凹陷并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支耳,所述门槛护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支耳相配合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定位插件,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间通过定位插件和定位支耳插接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在定位插件位置处的上边缘均朝向内侧方向形成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的内侧与所述定位支耳的外侧壁相接触以限制门槛护板和轮眉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包括门槛护板以及轮眉,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的横截面均呈门字型且开口尺寸相配,所述轮眉上邻近门槛护板的一端设有向内凹陷并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支耳,所述门槛护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支耳相配合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定位插件,所述门槛护板和轮眉间通过定位插件和定位支耳插接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在定位插件位置处的上边缘均朝向内侧方向形成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的内侧与所述定位支耳的外侧壁相接触以限制门槛护板和轮眉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耳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凸设有一轮眉限位筋,所述轮眉限位筋的外侧与插接部的对应内侧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槛护板与轮眉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件包括插板以及位于插板上前端的凸台,所述插板垂直于插接部的内壁设置并与插接部一体成型;所述定位支耳的中部位置处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朝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