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04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向下开口的纵向贯通腔结构;所述连接架的两侧面分别与顶面垂直;所述连接架的内壁与待连接的纵梁外表面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顶面垂直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待连接的竖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一侧面垂直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待连接的横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轴线相交并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有效加强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骨架梁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采用的骨架连接往往采用一体化成型,由于连接处存在有表面接触,这样还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整个装置存在自身的刚度不高,连接强度差的问题,这样导致连接件容易变形的问题,并且对梁的固定也不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有效加强安装稳定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向下开口的纵向贯通腔结构;所述连接架的两侧面分别与顶面垂直;所述连接架的内壁与待连接的纵梁外表面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顶面垂直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待连接的竖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一侧面垂直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待连接的横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轴线相交并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分别用于与竖梁或者横梁内壁四个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均垂直设置于连接架的表面。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相对且等高设置,两者顶端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竖梁或者横梁对应配合的铆钉孔,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通过铆钉与竖梁或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相对且等高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分别在靠近第一安装架或第二安装架中心的一侧平行设置有与其等高的支撑板;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的顶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支撑板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竖梁或者横梁对应配合的铆钉孔,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通过铆钉与竖梁或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中心的连线与连接架的轴线相平行;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中心的连线与连接架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安装架的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其高度大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均焊接于安装架的表面。所述连接架通过铆钉与纵梁固定连接;连接架的顶面设置有铆钉孔,所述铆钉孔沿连接架的轴线分别并位于第一安装架的两侧;连接架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铆钉孔,所述铆钉孔设置于第二安装架的两侧且呈V字型分布。较之现有技术,本技术该提案有效消除了连接件与梁之间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了骨架梁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延长了骨架梁连接件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本技术的连接件设置于横梁或竖梁的内部,有效避免被连接件出现压溃或刮痕,增加被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其次,本技术应用范围广,可以大规模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本技术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减小安全事故;降低后期维护费用,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示意图其中,1-连接架,2-第一安装架,3-第二安装架,4-铆钉孔,5-竖梁,6-横梁,7-纵梁,21-第一安装板,22-第二安装板,23-第三安装板,24-第四安装板,25-第一连接板,26-支撑板,27-第二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1,所述连接架1为向下开口的纵向贯通腔结构;所述连接架1的两侧面分别与顶面垂直;所述连接架1的内壁与待连接的纵梁7外表面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1的顶面垂直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安装架2,所述第一安装架2与待连接的竖梁5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1的一侧面垂直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安装架3,所述第二安装架3与待连接的横梁6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的轴线相交并垂直。纵梁7贯穿设置在连接架1内,连接架1呈U形设置,U形方便对纵梁7的固定,增加铆孔数量,消散应力集中。通过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实现了对竖梁5和横梁6的固定,提高了对竖梁5和横梁6的连接强度,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安装于横梁6和竖梁5的内部,有效避免被连接件出现压溃或刮痕,增加被连接件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分别用于与竖梁5或者横梁6内壁四个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第三安装板23和第四安装板24;所述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第三安装板23和第四安装板24均垂直设置于连接架1的表面。横梁6及竖梁5内壁的四个面均通过与铆钉与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对应固定连接,其安装稳定性得以有效保证。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三安装板23相对且等高设置,两者顶端通过第一连接板25固定连接,强化安装架本体的稳定性;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三安装板23上设置有与竖梁5或者横梁6对应配合的铆钉孔4,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三安装板23通过铆钉与竖梁5或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22和第四安装板24相对且等高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22和第四安装板24分别在靠近第一安装架2或第二安装架3中心的一侧平行设置有与其等高的支撑板26;第二安装板22和第四安装板24的顶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支撑板26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7固定连接;支撑板26和第二连接板27的配合进一步强化安装架的整体稳定性;第二安装板22和第四安装板24上设置有与竖梁5或者横梁6对应配合的铆钉孔4,第二安装板22和第四安装板24通过铆钉与竖梁5或横梁6固定连接。连接架1的长度是第一连接板25长度的2-3倍,连接架1的宽度是第二连接板27宽度的4-6倍,提高了连接架12的长度,消除了连接架12上应力集中的问题。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三安装板23中心的连线与连接架1的轴线相平行;第二安装板22和第四安装板24中心的连线与连接架1的轴线相垂直;保证安装板与其对应的横梁6或竖梁5的安装面能有效贴合,进一步强化安装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安装架3的第二安装板22和第四安装板24其高度大于第一安装板21和第三安装板23,由于第二安装板22需为横梁6提供重力方向上的支撑,其长度需足够长,保证能为横梁6提供有效支撑。所述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均焊接于连接架1的表面并与连接架1一体形成;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3与连接架1的连接处为圆弧设置,形成圆弧过渡,这样可以消除应力集中,这样保证了连接件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延长了骨架梁连接接件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架1通过铆钉与纵梁7固定连接;连接架1的顶面设置有铆钉孔4,所述铆钉孔4沿连接架1的轴线分别并位于第一安装架2的两侧,保证连接架1与纵梁7的铆钉连接的稳定性;连接架1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铆钉孔4,所述铆钉孔4设置于第二安装架3的两侧且呈V字型分布,具有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向下开口的纵向贯通腔结构;所述连接架的两侧面分别与顶面垂直;所述连接架的内壁与待连接的纵梁外表面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顶面垂直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待连接的竖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一侧面垂直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待连接的横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轴线相交并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向下开口的纵向贯通腔结构;所述连接架的两侧面分别与顶面垂直;所述连接架的内壁与待连接的纵梁外表面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顶面垂直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待连接的竖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一侧面垂直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待连接的横梁内壁相配合并可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轴线相交并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分别用于与竖梁或者横梁内壁四个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均垂直设置于连接架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相对且等高设置,两者顶端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竖梁或者横梁对应配合的铆钉孔,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通过铆钉与竖梁或横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骨架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相对且等高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分别在靠近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冲冲戴启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