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108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铜箔缓冲导热胶带自上而下依次为铜箔层、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导热压敏胶层、离型层。铜箔层为电解铜、压延铜的一种或多种;聚氨酯弹性体由A、B两个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包括:PP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屏专用胶带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产品性能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产品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终端客户的广泛应用,柔性类显示产品将逐渐成为未来显示产品的主流。
[0003]随着柔性显示类产品的可靠性要求的增加,产品配套的缓冲胶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常用的缓冲胶带为铜箔泡棉复合材料,泡棉胶带的抗折叠效果并不好,主要有以下缺点,泡棉胶带与压敏胶结合长时间弯曲、恢复容易造成两层分离,泡棉的伸长率有限,并且导热性差,散热效果不好,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屏铜箔缓冲高导热胶带,既可以解决显示产品的缓冲、导热问题,又可以进行多次折叠,弯曲,折叠次数可达60万次以上,较大程度地提高柔性产品的使用周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屏铜箔缓冲导热胶带,既可以解决显示产品的缓冲、导热问题,又可以进行多次折叠,弯曲,折叠次数可达50万次以上,较大程度地提高柔性产品的使用周期。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所述铜箔缓冲导热胶带自上而下依次为铜箔层、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导热压敏胶层、离型层,铜箔层为电解铜、压延铜的一种或多种;聚氨酯弹性体由A、B两个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包括:PPG

3000 10~30%、HTPB10~40%、HPA 2~1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1%、氧化铝1~5%、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30~60%;B组分包括:醚化三聚氰胺树脂5~20%、HDI三聚体10~80%、乙酸乙酯10~30%;A组分:B组分=1:0.1~0.5;导热压敏胶层为导热丙烯酸树脂、导热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离型层为离型膜、离型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进一步地,所述铜箔层的厚度为10~100μm。
[0008]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的厚度为20~120μm。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50μ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10~80μm。
[0011]所述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流程如下:步骤1、依次称取PPG

3000、HTPB、HPA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氧化铝、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依次称取醚化三聚氰胺树脂、HDI三聚体、乙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手工刮涂于25u铜箔上,放入120℃烘箱中,2min后取出,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材料;
步骤2、将已经配制好的导热压敏胶水涂于50μm离型膜上,放入130℃烘箱中,2min后取出,得到无基材导热压敏胶材料;步骤3、将步骤1所述的聚氨酯弹性体导热材料与步骤2所述的无基材导热压敏胶进行冷压复合,得到铜箔缓冲导热胶带;步骤4、对步骤3所述的铜箔缓冲导热胶带放入50℃熟化箱中,熟化48h后取出,得到铜箔缓冲导热胶带成品;步骤5、对步骤4所述的铜箔缓冲导热胶带分别进行180
°
剥离测试、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及折叠、弯曲可靠性测试。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该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通过对其所需的材料的改变和改进,再配合其独特的制作流程,既可以解决显示产品的缓冲、导热问题,又可以进行多次折叠,弯曲,折叠次数可达50万次以上,较大程度地提高柔性产品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的材料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5]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请参考图1,铜箔缓冲高胶带自上而下依次为铜箔层、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导热压敏胶层、离型层:铜箔层为电解铜、压延铜的一种或多种;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由A、B两个组分并按照A组分:B组分=1:0.1~0.5组成,其中,A组分包将PPG

3000、HTPB、HPA、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氧化铝、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混合均匀;B组分将醚化三聚氰胺树脂、HDI三聚体、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将A组分和B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将其涂于铜箔层上,烘干后再复合保护膜,在50℃熟化箱中熟化48h之后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导热压敏胶层为导热丙烯酸树脂、导热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离型层为离型膜、离型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铜箔层的厚度为10~100μm,优选厚度为15μm,更优选厚度为25μm;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的厚度为20~120μm,优选厚度为40μm,更优选厚度为60μm;导热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50μm,优选厚度为30μm,更优选厚度为20μm。
[0017]下面以实际的制备流程为例对铜箔缓冲导热胶带的制备方法做具体说明。
[0018]1、第一种制备流程
1.1、依次称取PPG

3000 18g、HTPB 30g、HPA 3.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5g、氧化铝5g、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45g,搅拌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依次称取醚化三聚氰胺树脂2g、HDI三聚体6g、乙酸乙酯12g,搅拌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手工刮涂于25u铜箔上,放入120℃烘箱中,2min后取出,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材料,涂层厚度60μm;1.2、将已经配制好的导热压敏胶水涂于50μm离型膜上,放入130℃烘箱中,2min后取出,得到无基材导热压敏胶材料,胶厚度20μm;1.3、将1.1中提到的聚氨酯弹性体导热材料与1.2中提到的无基材导热压敏胶进行冷压复合,得到铜箔缓冲导热胶带;1.4、对1.3中提到的铜箔缓冲导热胶带放入50℃熟化箱中,熟化48h后取出,得到铜箔缓冲导热胶带成品;1.5、对1.4中提到的铜箔缓冲导热胶带进行180
°
剥离测试,剥离力为13N/25mm;1.6、对1.4中提到的铜箔缓冲导热胶带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其导热系数为0.32W/m﹒K;1.7、对1.4中提到的铜箔缓冲导热胶带进行折叠、弯曲可靠性测试,约50万次未发生明显变形。
[0019]2、第二种制备流程2.1、依次称取PPG

3000 18g、HTPB 30g、HPA 4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35g、氧化铝4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缓冲胶带的主要材料自上而下依次为铜箔层、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导热压敏胶层、离型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层主要为电解铜或压延铜,所述铜箔层的厚度为10~1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由A、B两个组分组成,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的厚度为20~120μm:A组分包括:PPG

3000 10~30%、HTPB10~40%、HPA 2~1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1%、氧化铝1~5%、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30~60%;B组分包括:醚化三聚氰胺树脂5~20%、HDI三聚体10~80%、乙酸乙酯1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A组分:B组分=1:0.1~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屏的铜箔缓冲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压敏胶层主要为导热丙烯酸树脂或导热有机硅树脂,所述聚氨酯弹性体导热层的厚度为5~5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亚龙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