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支承、旋转顶升机构以及AGV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08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以及设置有该回转支承的旋转顶升结构和AGV小车,具体的,回转支承内齿圈和外齿圈均能够相对中间支承圈独立转动,并分别与对应结构组件进行啮合连接或啮合传动,进而形成便于使用的三层组装结构,而设置有上述回转支承旋的转顶升机构则能够通过转动第二电机而控制整个回转支承和工作平台的升降动作,通过转动第一电机即可实现工作平台的转动控制,整个机构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同时,配备设置有上述回转支承的旋转顶升机构的AGV小车不仅能够便于对工作平台进行旋转和升降控制,还能够大大简化整个小车的组成结构,在高效完成运输作业的同时提高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ewing bearing, a rotary jacking mechanism and an AGV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支承、旋转顶升机构以及AGV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回转支承以及设置有该回转支承的旋转顶升结构和AGV小车。

技术介绍

[0002]AGV小车又称无人搬运车、自动导航车或激光导航车,其上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牵引装置,能够保障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沿设定路径进行行驶,实现货物、物料的搬运与卸货的全自动化控制,具有清洁生产、运行无噪无污染、使用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能够广泛运用于制造业的车间运输、邮局、机场和码头等场合的货品转运工作,达到进一步降低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目的。
[0003]在实际运用过程中,AGV小车的搬运和卸货过程涉及到平台的升降动作,主要利用回转支承的外圈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啮合传动而实现,但由于现有的回转支承均为单齿圈(内齿或外齿)传动的双层结构,AGV小车无法利用一个回转支承在实现平台升降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平台转动而便于物品取放,因此还需要设置额外的转动结构来转动平台,这样将会大大增加整个小车的结构复杂程度、调试难度以及重量,不利于延长小车的作业时间,同时为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回转支承,具有能够相对独立转动的内齿圈和外齿圈而能够进行内、外传动的三层结构,从而便于实现不同的传动功能。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回转支承,包括:
[0007]中间支承圈;
[0008]内齿圈,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内侧,所述内齿圈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啮合齿;
[0009]外齿圈,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外侧,所述外齿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啮合齿。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回转支承,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1]本技术所提出的回转支承,设置有内齿圈、中间支承圈以及外齿圈,其中内齿圈和外齿圈均能够相对中间支承圈独立转动,并分别与对应结构组件进行啮合连接或啮合传动,进而形成便于使用的三层组装结构,区别于现有支承的两层结构,本技术所提出的回转支承能够在内、外侧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作用而发挥不同的传动作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内齿圈的第一安装腔,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外齿圈的第二安装腔,所述中间支承圈通过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形成的截面为工字型,在这种结构下,可使得内齿圈和外齿圈相互隔开而便于进行独立转动,同时形成的工字型截面的组装结构
也能够为内齿圈和外齿圈的拆装提供便利。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支承圈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对的两个平面上设置有第一滚道,所述内齿圈对应所述第一滚道设置有第一配位滚道,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一配位滚道内配合安装有第一滚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通过第一滚道和第一配位滚道的配合即可形成用于安装第一滚动结构的滚动通道,而利用第一滚动结构即可使得内齿圈和中间支承圈之间的相对转动更为流畅,能够在降低摩擦程度的基础上提高耐久度和使用寿命。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滚动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环以及多个第一滚珠,所述第一安装环适配安装在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一配位滚道之间,且所述第一安装环对应所述第一滚珠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多个所述第一滚珠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位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一配位滚道内,这样设置在第一滚道和第一配位滚道内的多个第一滚珠之间即可通过第一安装环相互隔开进行独立滚动,有利于提高各组件的耐久度和使用寿命。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齿圈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外的部分延伸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两侧,并且所述内齿圈延伸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两侧的部分与所述中间支承圈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具体的,所述内齿圈的外侧中部沿径向突出设定高度而形成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适配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两个所述第一配位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凸环的上侧和下侧的部分所述内齿圈遮挡所述中间支承圈而形成第一遮挡部,在这种结构下,即可在中间支承圈的内侧形成完整的内齿传动安装结构,同时便于第一密封结构的安装。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遮挡部分别对应所述中间支承圈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环,显然,这里的第一密封环用于提高内齿圈安装在中间支承圈内侧时的密封性,通过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密封环形成的第一密封结构在一方面既可避免润滑油漏出,另一方面又可阻止外界灰尘等杂质进入回转支承内部,进而有助于提高各组件的耐久度和使用寿命。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支承圈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对的两个平面上设置有第二滚道,所述外齿圈对应所述第二滚道设置有第二配位滚道,所述第二滚道和所述第二配位滚道内配合安装有第二滚动结构,同样的,这里的第二滚道和第二配位滚道的配合即可形成于第二滚动结构适配的滚动通道,进而使得外齿圈能够通过第二滚动结构提高相对中间支承圈转动的流畅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耐久度和使用寿命。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滚动结构包括第二安装环以及多个第二滚珠,所述第二安装环适配安装在所述第二滚道和所述第二配位滚道之间,且所述第二安装环对应所述第二滚珠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位,多个所述第二滚珠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位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滚道和所述第二配位滚道内,同样的,这里的多个第二滚珠通过第二安装环即可在第二滚道和第二配位滚道内相互隔开而能够独立滚动,有助于提高各组件的耐久度和使用寿命。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齿圈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外的部分延伸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两侧,并且所述外齿圈延伸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两侧的部分与所述中间支承圈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具体的,所述外齿圈的内侧中部沿径向突出设定高度
而形成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适配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两个所述第二配位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二凸环的上侧和下侧的部分所述外齿圈对应覆盖所述中间支承圈而形成第二遮挡部,同样的,在这种结构下,即可在中间支承圈的外侧形成完整的外齿传动组件,同时便于第二密封结构的安装。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遮挡部对应所述中间支承圈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环,同样的,这里的第二密封环用于提高外齿圈安装在中间支承圈外侧时的密封性,通过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密封环形成的第二密封结构在一方面既可避免润滑油漏出,另一方面又可阻止外界灰尘杂质进入组装结构内,进而有助于提高各组件的耐久度和使用寿命。
[00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旋转顶升机构,能够通过上述的回转支承同时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和旋转控制。
[0022]根据本技术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支承圈;内齿圈,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内侧,所述内齿圈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啮合齿;外齿圈,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外侧,所述外齿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啮合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内齿圈的第一安装腔,所述中间支承圈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外齿圈的第二安装腔,所述中间支承圈通过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形成的截面为工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圈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对的两个平面上设置有第一滚道,所述内齿圈对应所述第一滚道设置有第一配位滚道,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一配位滚道内配合安装有第一滚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环以及多个第一滚珠,所述第一安装环适配安装在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一配位滚道之间,且所述第一安装环对应所述第一滚珠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位,多个所述第一滚珠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位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一配位滚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外的部分延伸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两侧,并且所述内齿圈延伸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两侧的部分与所述中间支承圈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定湘李焕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