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78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漂笋池、位于漂笋池下方的底池和位于漂笋池上方的打孔组件,打孔组件中的安装座上设置抓物伸缩杆、戳破伸缩杆、棒针和成对的夹板,抓物伸缩杆驱动棒针上下移动,用于棒针对漂笋池中竹笋的抓取,戳破伸缩杆驱动棒针上下移动,用于棒针对竖直放置竹笋中部竹节的戳破和冷却,夹板可夹紧竹笋,实现竹笋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可在竹笋漂冷中对竹笋进行自动抓取和竹节的旋转打孔,代替人工,工作效率高,同时也往竹笋的竹节之间灌入冰水,对竹笋内部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冷却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笋高效漂冷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笋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竹笋高效漂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白笋干是一种经过煮熟、压榨、晒干或烘干的毛竹笋片。竹笋在煮熟后需要漂冷。漂笋过程中,需将淘梯锅内的熟笋捞起,用铁杆将竹笋的笋节戮穿,使竹笋内部热气散出,有助于竹笋的凉透,在下一工序压笋时,水也由此孔压出。现在技术中,对竹笋进行打孔均为人工处理,加工效率低,且竹节被铁棒竖直打孔后,竹节上孔周围的笋肉易形成闭合,只留下缝隙,竹笋内部的热气不易散出,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竹笋漂冷打孔效率低、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竹笋高效漂冷组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漂笋打孔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漂笋池、位于漂笋池下方的底池和位于漂笋池上方的打孔组件。
[0006]具体的,所述底池的一端位于位于漂笋池的出水口下方,所述底池的内部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与漂笋池连通。漂笋池中的水从出水口流出,水流到底池中,底池中的水被水泵通过回流管重新导入漂笋池中,漂笋池漂浮的竹笋由于水流作用均会聚集于出水口。
[0007]优选的,所述漂笋池的出水口宽度相对池面宽度逐渐变小,越靠近出水口,竹笋的数量相对越少。打孔组件的抓取件位于出水口的上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打孔组件包括工作盘,工作盘通过旋转柱与机架旋转连接。所述工作盘均匀环布安装座,安装座设置抓取件,工作盘在转动过程中,安装座依次经过出水口的上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抓物伸缩杆、戳破伸缩杆、棒针和成对的夹板。所述棒针的上端通过支撑块旋转连接戳破伸缩杆,所述戳破伸缩杆通过连接块与抓物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抓物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座。其中,抓物伸缩杆驱动棒针上下移动,用于棒针对漂笋池中竹笋的抓取。戳破伸缩杆驱动棒针上下移动,用于棒针对竖直放置竹笋中部竹节的戳破。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棒针位于夹板之间,所述夹板与安装座之间设置竖向调节伸缩杆和横向调节伸缩杆,竖向调节伸缩杆和横向调节伸缩杆可调节夹板的位置,用于夹紧竹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与横向调节伸缩杆的工作端之间设置安装板和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夹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容纳旋转板且与旋转板同轴心的凹槽,旋转板与安装板旋转连接,可使竹笋的方位得到调节。由于竹笋一端细一端粗,当夹板将竹笋夹住,竹笋由于重力可旋转,粗端往下,细端往上,方便竹笋竹节的一次性戳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限位伸缩杆,所述限位伸缩杆的工作端设置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与旋转板侧面对应的弧面,限位伸缩杆可调节限位板的位置,当限位板与旋转板侧面接触,由于摩擦力,旋转板不可旋转,实现旋转板和夹板的定位。
[0013]所述机架上还设置集中管、分液管和输液管,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储液盒,储液盒内部设置微型水泵,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冷箱连通,冷箱内部装有冰水,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集中管旋转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连通集中管与储液盒。
[0014]进一步的,所述棒针的上端设置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上表面设置叶轮,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容纳叶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旋转块旋转密封连接。所述棒针的内部设置出液孔和中心管,所述出液孔延棒针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中心管的进液端与所述凹槽通过出液管连通,所述凹槽的进液管与所述储液盒通过软管连通。
[0015]冰水依次通过输液管、集中管和分液管进入安装座内部的储液盒内部,储液盒内部的冰水通过软管从进液管进入支撑块的凹槽内部,冰水可推动叶轮旋转,旋转块和棒针可跟随叶轮同步旋转,棒针的旋转动作可使其在竹节上形成孔洞有效性更高,可有效避免直线扎破后竹节孔旁竹肉的自动合拢。同时凹槽内部的冰水从出液管进入棒针的中心管,然后从出液孔出去。当棒针扎入竹笋内部,冰水可对进入竹笋内部,对竹笋内部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0016]为保证冰水能有效推动叶轮,所述凹槽上软管的连接点与硬管的连接点之间在凹槽侧壁的弧线距离大于叶轮相邻叶片之间对应凹槽内壁弧线距离。
[0017]优选的,所述棒针的外壁设置凸块,所述凸块的下表面为靠近棒针中心端往下倾斜的斜面,凸块的上表面为平面。在棒针抓取竹笋时,棒针侧面的凸块可对竹笋起到防掉落作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可对竹笋进行自动抓取和竹节的打孔,代替人工,工作效率高;
[0020]2、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在打孔之前可保持竹笋处于竖直状态,打孔用的棒针可从上到下对竹节进行一次性打孔,打孔效率高;
[0021]3、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在打孔过程中,棒针可旋转,使棒针在竹节上形成孔洞有效性更高,可有效避免直线扎破后竹节孔旁竹肉的自动合拢,同时也往竹笋的竹节之间灌入冰水,对竹笋内部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底池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工作盘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旋转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棒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支撑块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叶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漂笋池;2、底池;3、工作盘;4、旋转柱;5、抓物伸缩杆;6、戳破伸缩杆;7、棒针;8、竖向调节伸缩杆;9、夹板;10、安装座;11、出水口;12、横向调节伸缩杆;13、安装板;14、旋转板;15、限位伸缩杆;16、限位板;17、连接块;18、分液管;19、集中管;20、输液管;21、储液盒;22、软管;23、支撑块;24、旋转块;25、叶轮;26、进液管;27、出液管;71、凸块;72、出液孔;73、中心管;201、水泵;202、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参照图1,一种自动漂笋打孔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漂笋池1、位于漂笋池1下方的底池2和位于漂笋池1上方的打孔组件。
[0033]参考图2,所述底池2的一端位于位于漂笋池1的出水口11下方,所述底池2的内部设置水泵201,所述水泵201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202与漂笋池1连通。漂笋池1中的水从出水口11流出,水流到底池2中,底池2中的水被水泵21通过回流管22重新导入漂笋池1中,漂笋池1漂浮的竹笋由于水流作用均会聚集于出水口11。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漂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漂笋池(1)、位于漂笋池(1)下方的底池(2)和位于漂笋池(1)上方的打孔组件,所述打孔组件包括工作盘(3),所述工作盘(3)均匀环布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上设置抓物伸缩杆(5)、戳破伸缩杆(6)、棒针(7)和成对的夹板(9),所述夹板(9)与安装座10旋转连接;所述棒针(7)位于夹板(9)之间,所述棒针(7)的上端通过支撑块(23)旋转连接戳破伸缩杆(6),所述戳破伸缩杆(6)通过连接块(17)与抓物伸缩杆(5)的下端连接,所述抓物伸缩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的内部设置储液盒(21);所述棒针(7)的上端设置旋转块(24),所述旋转块(24)的上表面设置叶轮(25),所述支撑块(23)的底部容纳叶轮(25)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旋转块(24)旋转密封连接;所述棒针(7)的内部设置出液孔(72)和中心管(73),所述出液孔(72)延棒针(7)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中心管(73)的进液端与所述凹槽通过出液管(27)连通,所述凹槽的进液管(26)与所述储液盒(21)通过软管(22)连通,所述凹槽上软管(22)的连接点与硬管的连接点之间在凹槽侧壁的弧线距离大于叶轮(25)相邻叶片之间对应凹槽内壁弧线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笋高效漂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中管(19)、分液管(18)和输液管(20),所述输液管(20)与集中管(19)旋转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震熊艳辉张德兵贺湘玲胡德合邓升彬
申请(专利权)人:桃江县亿阳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