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958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散热器、节温器和水泵,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节温器之间,所述水泵、缸盖水套和节温器连接形成第一循环;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连通,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水泵、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节温器连接形成第二循环;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节温器连接形成第三循环。通过不同温度下开启不同的循环,使得发动机的温度一直处于最适温度范围内,能有针对性的控制发动机各处温度。发动机各处温度。发动机各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冷却系统可实现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工作温度,能有效调节冷却液系统温度又能降低机械磨损,达到降低汽车油耗及排放的最终目的。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1

、水泵4

、散热器9

、节温器2

、出水口温度传感器6

和进水口温度传感器3

,发动机汽缸包括缸体水套7

和缸套水套8

,出水口温度传感器6

设置在发动机出水口处(缸盖水套出水口处)用以采集出水温度。发动机出水口经管道连接散热器9

,散热器9

与水泵4

连接,水泵4

连接发动机进水口(缸体水套7

进水口),在发动机进水口设置进水口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出水口温度传感器、进水口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出水口温度传感器、进水口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电子节温器的开度。
[0004]但是,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以下的问题:
[0005](1)该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排气歧管与缸盖相互独立,冷却液无法利用高温废气快速升温,高温废气也无法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且发动机重量较重,由于排气歧管较长,废气物到达涡轮增压器存在迟滞效应。
[0006](2)循环路线是从缸体到缸盖,再从缸盖后端流出,循环水道存在于缸体和缸盖内,增加了缸体缸盖内的水套体积,会降低缸体缸盖强度及不利于油道及其他零部件的布置。
[0007](3)从水泵到缸体、缸盖,再回到水泵为常通小循环,从水泵到缸体、缸盖、电子节温器,再回到水泵为大循环。暖机状态时大循环关闭,冷却液不经过散热器,加速暖机;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后,ECU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控制通过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以此来调节发动机温度。但是,在大循环关闭或者未完成打开时,冷却液循环量需求不同,但机械水泵转速只与发动机转速有关,不能调节,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在暖机状态时,发动机缸体水套也处于冷却系统循环中,缸体冷却液温度上升慢,该冷却系统只能控制流向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结构单一,不能有针对性的控制发动机各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不能有针对性的控制发动机各处温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散热器、节温器和水泵;
[0010]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节温器之间,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节温器连接形成第一循环;
[0011]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连通,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节温器连接形成第二循环;
[0012]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所述节温器和所述散热器连接形成第三循环。
[0013]可选地,所述节温器包括机械节温器和电子节温器,所述机械节温器连接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用于在第二循环时开启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
[0014]所述电子节温器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机械节温器和所述电子节温器之间,所述电子节温器用于在第三循环时控制从所述机械节温器流向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
[0015]可选地,所述机械节温器和所述电子节温器通过节温器连通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通过散热器进水管道与所述节温器连通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散热器出水管道与所述电子节温器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所述散热器、所述水泵及所述电子节温器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缸盖水套的出水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8]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机械节温器打开或关闭;
[0019]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预设的目标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开度。
[0020]可选地,所述缸盖水套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缸盖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连接;
[0021]所述缸盖水套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连通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的第一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水口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循环还包括与所述缸盖水套并联的EGR冷却器,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缸盖水套的进水口连接,所述EGR冷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机械节温器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暖风系统,所述暖风系统连接在所述缸盖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之间,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所述暖风系统和所述节温器连接形成常通小循环。
[0024]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前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0025]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发动机。
[0026]本技术实施例中,当发动机处于暖机状态时,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第一循环,所述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散热器不参与循环,当冷却液到达所述节温器处时,冷却液会直接流过所述节温器,不受所述节温器的调控而回到所述水泵处,能够使得所述缸体内快速升温。
[0027]当所述缸体水套内温度继续升高至超出发动机的最适温度时,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第二循环,所述缸体水套参与循环,所述散热器不参与循环,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互相连通,冷却液会从所述缸盖水套流向所述缸体水套,继而从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流出流向所述节温器,通过所述缸体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动带走所述缸体水套内的热量,对
其进行降温。
[0028]当发动机内水温继续升高时,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散热器均参与循环,第三循环开启,从所述缸体水套出水口流向所述节温器的冷却液,会先流向所述散热器经过所述散热器温后再返回所述节温器,继而回到所述水泵,通过散热器进行快速降温。通过不同温度下开启不同的循环,使得发动机的温度一直处于最适范围内,能有针对性的控制发动机各处温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2]1、水泵;2、缸盖水套;3、缸体水套;4、第一分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散热器、节温器和水泵;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节温器之间,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节温器连接形成第一循环;所述缸体水套与所述缸盖水套连通,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节温器连接形成第二循环;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缸盖水套、所述缸体水套、所述节温器和所述散热器连接形成第三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包括机械节温器和电子节温器,所述机械节温器连接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用于在第二循环时开启所述缸体水套的出水口;所述电子节温器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机械节温器和所述电子节温器之间,所述电子节温器用于在第三循环时控制从所述机械节温器流向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节温器和所述电子节温器通过节温器连通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通过散热器进水管道与所述节温器连通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散热器出水管道与所述电子节温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所述散热器、所述水泵及所述电子节温器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鹏松姜广梅郑俊丽张楠陆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