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18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尤指可供复数散热片相对衔接结合的组合构造,该复数散热片于两相对侧边往远离散热片的方向延设有支撑体,并于支撑体上设有呈对应形状的嵌合部、卡掣部,而卡掣部呈渐扩的鸠尾形状,且嵌合部呈渐扩的鸠尾槽孔状,则可供任一散热片的支撑体以卡掣部嵌卡入另一散热片的支撑体的嵌合部,并将卡掣部于嵌合部处向内挤压以形成结合状态,而使两相邻的散热片予以衔接扣合,以利用对应形状的卡掣部、嵌合部来达到快速、稳固组合复数散热片的目的,且散热片组合后不易脱落分离。(*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片的组合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尤指可供复数散热片相对衔接结合的组合构造,以利用两相邻散热片的鸠尾形状的卡掣部与鸠尾孔状的嵌合部相互嵌卡组合,以达快速且稳固组合复数散热片的目的。
技术介绍
现今科技信息快速发展,而个人计算机、电子笔记本及笔记本电脑由于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因此被普遍运用于各个行业,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更造成计算机的普及化,其中计算机内的芯片于运作时会产生热能,且速度越快所产生的热能越高,为避免因高热烧毁芯片,而缩短芯片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各个芯片上均设有散热片,使芯片上产生的热能传导至散热片上,再以风扇所产生的冷空气吹送至散热片的表面间隙中进行散热,然而,要让散热效能更好,便必须让散热片的鳍片增加或增加风扇的转速;但,若是鳍片增加则势必鳍片的厚度必须变薄,而过薄的鳍片在进行焊接于底座时,会因为定位困难及间隙过小,而致使焊接不易或焊接后鳍片歪斜的情形发生;所以,即有可组合式散热鳍片的散热片产生,请参阅图8、9所示,为TW公告第三六五四一一号“组合式散热鳍片结构”新型专利,申请案号TW第八六二二一三七三号,并公告于1999年7月21日的TW专利公报,该散热片A由一前鳍片A1、后鳍片A2及复数中间鳍片A3所组构而成,其中:该前鳍片A1底端具有一结合部A11,且结合部A11的一侧向内凹设有一凹部A111;该后鳍片A2底端亦具有一结合部A21,且结合部A21向外形成一凸部A211;-->该复数中间鳍片A3底端亦具有一结合部A31,且结合部A31两侧分别形成一凸部A311及一凹部A312。通过上述构件的凹部及凸部,相互配合组装使其固定结合为散热片,而上述现有散热片,虽可解决因过薄的散热片及间隙过小,而致使焊接不易或焊接后散热片歪斜的情形发生,却仍具有下列缺陷:1、每一散热片必须开设至少三个模具,分别制成不同规格的鳍片,并予以依序组装结合,则制造成本高,不符合经济效益。2、现有散热片的定位均以各鳍片底端的结合部做一配合组装,且利用凹部及凸部的相互配合方式而言,并没有固定或卡掣的效果,在进行焊接或组装时也极易产生纵向位移,进而影响散热效率。3、在每一鳍片下方分别具有凹部或凸部,所以必须耗用较多的材料,制造的时间也较久,因此又增加散热片的制造成本。4、每一鳍片在模具中成型时,在凸部或凹部位置的尺寸裕度必须相当精密、确实,组装时才能方便结合,若其中一个凸部或凹部的尺寸裕度超出过大,则散热片即无法完整组合。另请参阅图10、11所示,为TW公告第五三0九八七号“散热鳍片的组合结构”新型专利案,申请案号TW第九0二二一00二号,并公告于2003年5月1日的TW专利公报,其复数鳍片B间以扣合面B1依序卡掣定位成复数堆叠状的散热片C,该鳍片B的扣合面B1向内弯折有基部B2,并于基部B2表面设有扣钩B21,而另侧相对于基部B2的扣钩B21位置则向外形成有扣耳B3,且扣耳B3表面则设有一扣合孔B31,以使鳍片B基部B2内侧的扣钩B21可与另一相邻鳍片B于扣耳B3表面透设的扣合孔B31进行扣合动作,但是该现有的散热鳍片B其扣合的方式仍存在诸多缺陷,如:(1)鳍片B的扣合面B1于弯折基部B2时,必须相当准确,因基部B2若于弯折时产生歪斜,则与相邻的鳍片B无法紧密扣合。(2)每一片鳍片B于基部B2所设的扣钩B21,必须与扣耳B3的扣合孔B31的位置准确对位,若稍有偏差则使相邻鳍片B的扣钩B-->21无法扣合于扣耳B3的扣合孔B31内,并使产品的不良率提升。(3)每一片鳍片B上均分别设有三个不同位置的基部B2及扣钩B21,则必须三个不同位置的扣钩B21都准确地设置在固定的位置,若其中任一扣钩B21的位置偏差,即无法使相邻鳍片B完整扣合,而产生一侧边的松动。上述现有的散热片,在结构设计上的缺陷,以致散热片于制造、组装时所衍生的诸多不便,而形成材料及制造经费的增加,使用效果亦不甚理想;则要如何解决现有组装式散热片的结构设计的缺陷,即为本技术者及从事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其中,该复数散热片于两相对侧边延设有支撑体,并于支撑体上设有呈对应形状的卡掣部、嵌合部,而卡掣部及嵌合部均呈向外扩张的形状,则可供任一散热片的支撑体以卡掣部嵌卡入另一散热片的支撑体的嵌合部,并将卡掣部在嵌合部内挤压以形成结合状态,而将两相邻的散热片予以衔接扣合,以利用对应形状的卡掣部、嵌合部来达到快速、稳固组合复数散热片的目的,且散热片组合后不易脱落分离。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该支撑体上的卡掣部、嵌合部可一体成型于散热片的侧边,且卡掣部呈渐扩的鸠尾形状,而嵌合部呈渐扩的鸠尾槽孔状,以可达到组装稳固、不易脱离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尤指可供复数散热片相对衔接扣合的组合装置,其中:该散热片于两相对侧边分别延设有呈向外扩张孔形状的嵌合部及向外扩张形状的卡掣部,且卡掣部利用扩宽外缘向下扣合于相邻散热片的嵌合部的较窄扩孔位置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现有散热片的侧视分解图;图9为现有散热片的立体外观图;图10为另一现有散热片的侧视分解图;图11为另一现有散热片的立体外观图。图中符号说明1 散热片11 支撑体        112、卡掣部111 嵌合部       13、间距2 风扇3 底座A 散热片A1 前鳍片        A211 凸部A11 结合部       A3 中间鳍片A111 凹部        A31 结合部A2 后鳍片        A311 凸部A21 结部         A312 凹部B 鳍片B1 扣合面        B3 扣耳B2 基部          B31 扣合孔B21 扣钩-->C 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技术的散热片1于两相对侧边分别向外延设有支撑体11,并于两侧支撑体11上分别设有呈向外扩张形状的嵌合部111,且嵌合部111的一侧则设有呈向外扩张形状的卡掣部112,即可将任一散热片1于支撑体11所设的卡掣部112嵌入相邻散热片1于支撑体11所设的嵌合部111内,并将卡掣部112在嵌合部111处向内挤压以形成结合状态,再通过卡掣部112呈扩张的较宽外缘形状,卡制于呈扩张状的嵌合部111较窄孔位置内,形成限位式的嵌卡结合,以使相邻的散热片1紧固结合,不致脱落分离。而散热片1两侧边所延设的支撑体11,可一体成型于散热片1两侧边上,且支撑体11上所设的嵌合部111呈渐扩的鸠尾槽孔状,而卡掣部112则为渐扩的鸠尾状,并使嵌合部111与卡掣部112的鸠尾形状呈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尤指可供复数散热片相对衔接扣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散热片于两相对侧边分别延设有呈向外扩张孔形状的嵌合部及向外扩张形状的卡掣部,且卡掣部利用扩宽外缘向下扣合于相邻散热片的嵌合部的较窄扩孔位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尤指可供复数散热片相对衔接扣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片于两相对侧边分别延设有呈向外扩张孔形状的嵌合部及向外扩张形状的卡掣部,且卡掣部利用扩宽外缘向下扣合于相邻散热片的嵌合部的较窄扩孔位置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片的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卡掣部及嵌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家儒
申请(专利权)人: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